分享

摔婴案:驯兽还是教育?

 刘沟村图书馆 2015-08-17

 

电影《孤儿怨》剧照
电影《孤儿怨》剧照

 

 

 

   距离10岁小女孩电梯里摔打婴儿的事件已经过去了数日,从25楼摔下的婴儿万幸已脱离危险。然而监控器下恐怖的一幕仍然会成为我们每个人无法忘却的梦魇——一个小女孩为什么会对无冤无仇的幼童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

  

  回溯监控器里的镜头不难发现,小女孩刚进电梯的时候是无害的,仅仅只是友好地抱起男孩。但当电梯门关上不过数秒,小女孩自认为脱离了监护人吴女士的视野,就开始实施她自己的虐待计划。这种行为模式何其让人齿冷——她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在做一件不能让人看到的事,意识到这样的事被人看到一定会受到阻止或惩罚。但在无人的环境下,她就可以肆无忌惮,对一个比自己更弱小的同类滥施暴力。

  

  在吴女士慌忙赶到楼上时,正好发现小女孩从25楼6号房走出。在吴女士询问的时候,小女孩甚至还显得十分“懂事”。据吴女士介绍,小女孩只是轻轻拍了她一下,告诉她不要着急,并谎称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抱走了。这个小姑娘的一举一动都是一个好孩子的表现,且这些“好”表现都是在她刚刚完成恶行之后所做的。只不过这次是出现在人前,所以她还是个好孩子。她万万没有想到,电梯内会装有监控器——如果没有监控器,她还可以披在“好孩子”的衣服里

  

  父母和家长谈论起孩子,最常听见的一个词就是“懂事”。什么是懂事?就是在成人的管辖下不出乱子,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甚至做的更好。“懂事”了,就是好孩子,就能得到家长的表扬,得到长辈的奖励。这样逻辑鲜明的奖惩机制,简化了明辨因果是非的伦理教育。

  

  众所周知,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容易培养出趋利避害的效果。孩子们天性善于模仿,很快就能够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懂事。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明白孰是孰非,他们的好奇心隐藏在显微镜下让家长难于发现。英国10岁杀手玛丽在残害了两个幼儿后,竟在日记上写道:“想象自己是如何杀死一个小男孩,然后到处宣扬,难道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她并不觉得伤害他人是如何错误的行为,因为她的母亲可能从未教过她。

  

  回到今天的中国伤人事件,女孩的父亲李先生称,自己和妻子平常确实会打骂女儿。这看上去纠正了女孩的错误,但在潜移默化间,他们让暴力成为了奖惩间的那条线。而家长,则沦为了驯兽师。李先生说女孩伤人,只是想要那个婴孩笑,对她友好。女孩完全有一万种方法让小孩笑,可惜,她选择了他父母的驯兽方式。

  

  李先生表示,自己的孩子平常很喜欢小孩和小动物。这句证词让人颇难接受。不过我们冷静下来,建立在他没有刻意说谎维护的基础上,其实这个现象是确有可能发生的。不过,这种“喜爱小动物和小孩”的优秀品行恐怕只是父母看到的表象,只存在于父母幻想中的那个好孩子身上。在父母背后,这个女孩会不会是一个可怕的“动物外科医生”,又有谁能知道真相呢?

  

  规避惩罚之外的无限自由让孩子虽然具备了识别是非的意识,却没有足够的伦理观念。而微小的残忍被家长简单地以为只是孩子的胡闹游戏,让错误的种子生根逐渐萌芽,罪恶便是偶然中的必然。若干年前,清华大学的莘莘学子尚且有硫酸泼熊的恶行,那么这些来自孩子的无端残忍也无法过多指责了。如果孩子的父母能够在悲剧发生之前就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如此惨剧恐怕便不会发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个规定,依照本文的逻辑是正确的。只是希望这个所谓的教育不要流于表面,回归到简单的奖惩机制。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扇开启爱的大门,如果这次事件之后这扇门能够因为社会的宽容真正打开,那么这个女孩心中的“恶魔”终将离体而去。

  

  

(责任编辑:天道不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