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从两例心阳虚患者看针灸搓针聚气

 kevin618 2015-08-18

点击上方蓝色字中医思维可快速关注



导读小编针灸入门是从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起,故对山东中医学子得天独厚的中医氛围和临床功力,有着深切的羡慕与佩服,本文来自山东的陈三三同学讲述个人针灸临床心得,从两例心阳虚患者看针灸搓针聚气,其自谦平实的医案文笔,让读者学习之余,可窥及一位青年医者虔诚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一】

妗子(方言,即舅妈)中风后遗症两年多,时刻悲伤欲哭。根据《内经》“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还有“心虚补神门”,在中风治疗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右神门,得气后行补法。

起针后,妗子说没什么变化。次日扎针,嘱其仰卧,明显的胸三、四、五凹陷,更证实了此前心气虚的诊断,于是在凹陷的督脉穴进针后行搓法(左搓为补,右搓为泻,此种情况自然是补),当时凹陷即平。常规留针后起针,妗子坐起来居然笑着说“这一会,不想哭了”,那天,直到她离开我家,都是笑着的。

【病例二】

表姐从小体弱多病,生完孩子后更是全身不舒服,腰突不说,还有胳膊腿疼,夏天就是再热,睡觉时也会用厚厚的毛巾把胳膊腿绑起来。先重点治疗腰突,后来在诊治的过程中,发现表姐在心俞穴附近也是明显的凹陷,一问也是经常害怕、胆子小、还爱出虚汗,一派心胆气虚的表现,尤其心阳虚更明显。因此在治疗腰突的同时也适当调理心阳虚,针法同样是搓针聚气。表姐见效没有妗子快,当时妗子针搓后凹陷直接平了,而表姐连续扎了两三次,搓针才有点变化。但幸好表姐一直在坚持针灸治疗,到第五次左右的时候,搓针聚气已经很快了。经络之气调和,疾病又怎么有不愈的道理呢?

按语:

虽然妗子是中风后遗症,表姐只是腰疼、胳膊腿疼,看似年纪轻轻的表姐却没有年过半百的妗子搓针后效果好,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妗子虽然年龄大且患的是大病,但年轻的时候毕竟体格好,思想也较单纯,属于邪盛正虽虚却不厉害;而表姐从小体弱多病加之焦虑忧思,虽患病小,但正虚邪也盛,康复起来自然慢很多。

针灸搓针聚气

搓法首载于窦汉卿的《针经指南》:

“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卧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

汪机《针灸问对》上说:

“下针之后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令人肥(疑为“肌”字之误)肉缠针,难以进退,左转插之为热,右转提之为寒……”。

根据窦氏与汪氏所提示的搓法要领:状如搓线、勿转太紧、不可令肌肉缠针、难以进退、此搓法与寒热有关。当然,在手法使用中,有虚搓、实搓、虚实结合搓之分。

实搓是连续向一个方向转动针身;而虚搓则是通过手指不断向一个方向连续搓摩针柄而形成的一个环形的力,并没有真正转动针身。但两者都可以激发腧穴内的经气,达到左搓为补右搓为泻的目的。至于虚实搓,多是先用实搓而后用虚搓。

临床见习体悟

我第一次接触搓法,还是在山东省中医院跟随张老师学习时,常见其使用搓法,治疗一些虚证,往往搓针(补法)后,原本凹陷的腧穴立即就平了,每每此时,常被老师的手法所折服,也真正见识了搓法聚气的厉害。

从那以后我也慢慢尝试在临床中使用,病例一则是搓法的第一次使用,当时即被其疗效所震惊。虽然搓法可以用在虚实病症,但我个人经验是搓法应用于虚证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只要搓针之后,腧穴之气有所变化,针刺之后定会有疗效,这正是“针刺在于调气,气调则疾病自愈”。

【作者介绍】

陈三三,女,19919月出生于山东济宁,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于20159月保送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学专业读研。目前,一人运营中医集结号和菖蒲义诊两大微信公众平台。曾参加2014“皇甫谧杯”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获得学生组全国第四名的成绩。本科在校期间,曾多次为师弟师妹们诊治疾病,擅长针灸、埋线、耳穴等。也曾多次组织并参与大学生义诊活动,为济南居民送健康的同时也在为宣传发扬中医尽一己之力。


本文由作者投稿,中医思维微信平台编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