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丰慧:停止融券业务不是好现象 有形之手应退出

 冬天惠铃 2015-08-18

融券业务不是好现象 有形之手应退出

2015年08月18日 07:46作者:余丰慧来源: 编辑:东方财富网
救市已经大功告成,市场已经稳定下来。建议不要再出台直接针对市场交易行为的限制措施,一系列有形之手救市措施应该开始退出。特别是不要再针对做空机制出台打压政策,更不能随便改变交易规则了。

  修订后,融券交易由此前的T+0变更为T+1。由于这一调整涉及系统改造,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8月4日宣布暂停融券业务(8月5日《京华时报》).

  “系统改造”,也许只是借口罢了。可能是试图彻底关闭这一做空机制,免得惹上恶意做空的嫌疑。同时,融券交易变更为T+1后业务量将会很快萎缩下来,流动性将会大大减弱,投资机会将会下降,融券业务受制于机制约束本身会自动缩小。最终沦落到有名无实之境地。券商也就没有必要再占用那么大资源导致浪费了。

  这项业务如果萎缩甚至彻底停止下来,将会使得市场更加“畸形”,即:常说的券商融资融券竟然被砍掉了一条腿。对于一个市场交易品种,随便任意改“游戏规则”是一大忌,为了维护做多或者做空任何一方而改变“游戏规则”更加致命。最终伤害的是市场,是无辜的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

  当初,为何要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品种呢?早在2008年四季度监管部门给推出融资融券预热时,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就直言: 融资融券交易在世界上大多数证券市场都是普遍常见的交易方式。作用体现在四大方面:可以将更多信息融入证券价格,可以为市场提供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和过低,可以通过融资的买入和融券的卖出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的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可以改变证券市场单边式的方面,为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可以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应用渠道,在实施转流通后可以增加其他资金和证券融通配置方式,提高金融资产运用效率。

  普遍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政策性特征下,A股往往是一放就乱,一抓就死。但造就市场上蹿下跳、猴性十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缺乏买空卖空的双向交易机制。买空卖空是长期股价稳定器。

  如今因为股灾,就对做空机制穷追不舍。采取行政化手段打压、限制甚至挤出做空机制,实在不可取啊。正如笔者所料,融券交易规则改变后,必将很快促使此项业务萎缩下去。果不其然,宣布改为T+1的次日就有券商竟然停止此项业务。

  融券规模只占整个融资融券总量比例百分之五点多。既是全部停止对市场本身的影响并不大。影响最大的是对市场心理的干扰,其随随便便、随心所欲改变市场交易规则给市场以缺乏稳定的政策预期,这种不确定性因素风险是市场最恐惧的。

  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券商停止融券交易。那么,推出时所称的“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活跃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改变证券市场单边市,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提高金融资产运用效率”等方面的优势都将荡然无存了。

  目前,救市已经大功告成,市场已经稳定下来。建议不要再出台直接针对市场交易行为的限制措施,一系列有形之手救市措施应该开始退出。特别是不要再针对做空机制出台打压政策,更不能随便改变交易规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