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书

 海边的甲壳虫 2015-08-18
        对于书,人们拥有何种感情?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喜欢看书,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笼统,你并没有说喜欢看何种书。还有一种现象很奇怪,身边的人普遍存在扔书的情况。我已经有过几次毕业,能记起的有初中的情况。当时班主任为我们另找了一个教室,临近中考时我们就在里面复习,所有的书理所当然都在里面。考试结束后,教室地面被铺上厚厚一层,踩在上面的感觉很舒服。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毕业季仍有很多书被贱卖到废品回收站。我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书,觉得假如它们会说话,一定会感激我。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文学类的,我都把它一堆堆摆在一块。
       扔掉这些书的理由,无非以后没有用了。其实这也是一句指意不明的话,“没有用了”的对象正是说这话的人。书是有用的,书会有没有用的时候,对于某些没有用的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当然我也是个中国人,而且用的正是这种方式思考。说到这里也许我会被喷,崇洋媚外。但不好的事实在那里,我自己深受其害,必须要说几句公道话。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保留这些书是很有必要的。你有一千个理由扔掉它,你只管仍,我会保留我的。小时候我会翻家里的书看,这些书我必须偷着看,因为被别人发现,就会认为我不该看这本书。不该看的原因在于里面的内容小孩是不会明白的,我不会反驳这一观点。回忆我小时候看的书,比如鲁迅小说集,小时候以为自己怎么会看不懂,字都认识,说的故事都明白。前几天从看了一下,发现小时候真的没看懂。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看不懂的书还要不要看?答案很明显,看。对于一本书的理解与否因人而异,因经历与见识而异。对于现在的很多成人,我都可以自信的说你看的书你不一定懂,那么你不要看了。
       很荣幸小时候可以找到那些书来看,而那些因为我看不懂认为我不要看了的大人,他们自己“看得懂”却不看。很遗憾小时候家里的书真的太少,以致于我喜欢到书店蹭书看,或是厚颜无耻的向小伙伴问道:“喂,你家里有没有什么书?”然后我就会得到一本哆啦A梦或是其他的动漫书,并没有哪位借给我一本其他种类的书。当然我承认哆啦A梦很好看。
       我准备保留我所有的教科书,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也没有什么专心向学的志向,但保不准哪天来了兴趣,就随手翻翻。我很希望过去的我去未来的我家里做客,他会很高兴把能看到这么多一点也看不懂的书。
       我小时候也有得益于大家的扔书习惯的时候,那是在北京随父母外出打工的时候。旁边有一些废品店,其中有一家专门收书。坐在书山上看书是我最怀念的童年时光之一,我喜欢侧卧在书堆上一只手托头。后来发生过一次对话以致我再也不这样躺,那间屋子地上用水泥砌了一个个立方的格子,我问老板为什么,老板说:“哦,以前养蝎子的。”看我不放心又加了一句:“死完了。”后面的话并没有打消我心里的恐惧,我以后只敢规规矩矩的坐着看书,也不敢翻下面的书了。我总觉得下面的书堆里藏着漏网之鱼,因读书而死过于崇高,我不想以后被人家这样评论。我的那本鲁迅小说集就来源于那里,现在还被我保留着。
       当我们喜爱一种东西,我们最好把它留着。书这种东西,无论你喜不喜爱,无论它是否有用(对于读者你来说),都可以留着,它不是普通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