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均,1964年生于河南焦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会员、巩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巩义市书画院副院长,获巩义市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书法作品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近二十次。
师古出新 纯任自然 □张平均 说真的,十一届国展入展乃意料之中,而获奖则属意料之外。当初投稿之时,我就没交退稿费。有书友道:你就那么自信?这一问,倒问得我有些心虚起来。假如不出意外的话,应该问题不大。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赛近二十次了,什么样的作品能上,什么样的作品不能上,自个儿心里还是有数的。首先得过了你自己这一关,你自己都底气不足,还拿什么来征服评委老师呢? 甫一接到中国书协让我进京面试的电话,我还在纳闷:莫非是我的作品有疑问,要验明正身?压根就没往获奖入围上去想。因为我的作品纯任自然、平平淡淡,入展尚可。即便是后来中国书协短信告知面试有关事宜,我也没抱多大希望,权当是“陪太子读书”,故而也没怎么准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既不足,唯有听天由命了。最后得分虽然只排第11位,已大大超出我之预期。高手如云呢,没遭淘汰,已属幸运。 因为总是心有旁骛,难以静下心来创作,自己偏又是个临渴掘井的主儿,一直到截稿的前几日,我才匆忙上阵。首先是书体,还是拣自己最拿手、发挥又最稳定的小楷。内容呢?写自作诗吧,都是一些即兴之作,用韵尚可,然对仗不工,平仄也不太讲究。思来想去,还是写《千字文》吧。《千字文》以前写过,感觉还不错,四字一句,四句一组,两组一韵,前后贯通,互不重复,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最主要的还是其没有重复的字,写来比较有新鲜感,不易滑过去。一开始是在粉彩纸上用玄宗墨液书写,怎奈心手总难双畅,找不到感觉。是心态,还是纸质?是墨液,还是毛笔?抑或是天气等等?折腾了两日,写了一堆自个儿都难以入眼的废品。没有时间了,不投吧?四年一度,机会难得。正好朋友送来用纯狼毫制的小楷笔,蘸黑墨写效果不太理想,索性用开明白色墨液在万年黑粉彩纸上写,感觉不错,便顺着这种感觉一路写下来,不计工拙,也没刻意去表现什么,平淡自然,平白家常,不激不厉,不温不火,半天成稿。 形式还是要有的,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有什么不好?征稿要求小楷作品为四尺整纸以内,以前投稿写六尺条居多,我怕四尺条展厅效果差,夹在一堆八尺巨幅作品里,难以夺人眼目。写册页吧?册页手卷加起来占入展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六。有点悬,然册页可装裱,这恰是我之长项。以前我投册页作品都是写好后找装裱店装裱,却每每难尽如人意。后来自己摸索着装裱,颇有些心得体会。我先把万年黑纸裁成宽8厘米、高30厘米的小条条,画上2厘米宽的暗格,每格里写两行字,字径1厘米以内,每一页都留白,或多或少,有事先设计好的,也有即兴发挥的,力求疏朗有致,既有变化,又不失自然。章法取纵有行、横无列,整齐规范又不失灵动率意,大小相间,欹正相生,顾盼照应,气息流注。写好后再把他们逐条粘在仿古粉彩纸上,按比例裁好后,依顺序裱至册页簿上,即告完成。 投稿前要好好解读一下征稿要求,要有的放矢。此次征稿强调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的艺术导向。“二为”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所以你的字不能写得狂与怪,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应该往雅俗共赏上靠。同时又提出坚持“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还应该师古出新,彰显个性,再加上一些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元素,这样的作品才不至于埋没在一堆毫无个性的平庸乏味的作品里。我以为此即正确的艺术导向。基于此,在取法上我以端庄流美的“二王”书风为主,又吸取明代文徵明晚年作品清秀淡雅、冰姿玉质之韵,再参以墓志,糅以行意。用笔上注重形质兼美,轻松自然,纵敛有致,轻重得当。结字因字赋形,灵巧多变,一任自然,舒展开阔,宽绰有余。用墨上突出了色阶的变化,古人小楷,用墨极浓,淡墨作小楷殊乏神采,我选用开明白色墨液,先将其摇匀,停一会儿再用。浓时运笔稍快,醇雅冲和,淡时笔速放慢,仍不乏神采,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亦清亦腴,有层次感与节奏感。 赵孟頫云:“书法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故而写作品时,尤其是小楷作品,毫发死生,一定要在用笔和笔画、结字的细微之处下功夫。除此之外,尚需注意笔势,它与笔法不同,用笔千古不易,而笔势则是可变的。笔势是每一种点画依照各自特殊的形体姿态写法,它是书法形质、力度、气韵、神采表现出来的趋向。势是动态,要凭感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常见有些人写小楷,美则美矣,然这种美是静态的,不生动,不传神,没味道,里面缺少的就是势,缺的是动态美。 曾有人评我的作品说写得太平了,可谓一语中的,这也正是我作品的特色,不事雕琢、不事粉饰,纯任自然。生活中我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情感上也不喜大起大落。书法作品即是书家性情之流露,精神之揭示,你的性情、情感、品格都会在你的作品里有所反映。颜真卿批评一些著名的前辈书家时说:“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想我一介凡夫俗子,一个下岗工人,过着简朴恬淡的日子,守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办公室,故而我的笔下不可能会出现炫技、显示才华抑或装腔作势、故作惊人之笔之类的东西,除了质朴简约,就是平淡自然。 郑板桥书斋联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一直引以为我书法创作之极则。一切绚烂之极的东西删繁就简,最后无不复归于朴,一如三秋之树,纯任自然,平平淡淡。然平淡之中有真意,平淡之中能生发出无限之生机,这就须师古而不泥古,师古出新,犹如二月之花,在乱生的春色中领异标新,方能够遗世独立,“早占取韶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作品赏析】
|
|
来自: 百了无恨 > 《现当代名家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