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市情网

 昵称11666369 2015-08-19
春秋战国时期新郑成为政治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变革时期,出现了天子下降、诸侯勃起、群雄争霸、天下纷乱的局面。公元前770年,郑武公自郑(今陕西华县)东迁国于郐、东虢之间,之后灭二国而有其地,正式建都于新郑。春秋初年的郑国,地近王畿,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郑武公、庄公曾先后为周平王卿士,执掌国政。郑国在子产执政期间,推行田制改革,开殖田沟,承认私田,按亩取税,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国家税收增加。公元前536年,子产又“铸刑书”,把刑书条文铸在铁鼎上,成为我国最早公布的成文法。这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使郑国一度出现了新的气象。
  在诸侯争战中,随着齐、晋、楚等国兴起,郑国渐趋衰落,成为各国间逐鹿与争夺之地。其间,这里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公元前718年,郑败燕师于虎牢;公元前597年,楚与晋大战于邲(今郑州市北);公元前572年,晋率诸侯之师攻新郑,入其郭;次年又在虎牢筑城以逼郑。由此可见郑州地区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
  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新郑又为韩国国都。直到公元前230年,韩灭于秦,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这座故城遗址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城墙和宫城遗址,还发现了多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其中铸铜作坊遗址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出土多种铜兵器180多件,反映了新郑时期郑州地区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战国中期,魏国自迁都大梁后,为振兴经济、富国强民,于公元前360年开凿鸿沟。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向东南流,与济、汝、淮、泗水汇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水运河网。“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史记·河渠书》),从而大大促进了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与各地区间的经济往来。而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由于水运交通方便,逐渐发展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