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手艺

 圆角望 2015-08-19

 一叶(安徽)

在我们身边,很多古老的手艺正在悄无声息地消失。

幸运的是,小镇的铁匠铺,在忽明忽暗的光亮里,还可以看到一个枯瘦的老者,他就是镇上唯一的铁匠,已经七十多岁了。某一次,和老人聊天,我非常感慨地说:“您年纪这么大了,干嘛不带个徒弟帮帮忙呢?”老人听到这句话,苦涩地笑:“谁还愿意干这样的苦力?我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石家庄,当兵的当兵,做生意的做生意,瞧都不瞧一眼这又脏又累又不挣钱的破手艺!”

我笑了:“您老真幽默,是不是舍不得将一身好功夫传给别人家的子弟?”老人惊愕的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苦闷:“呵呵,小伙子你不知道,就这活,自家的孩子都瞧不上眼,哪还有旁人的孩子想学的,我倒想带徒弟呢。哎!恐怕这门手艺传到我这一辈,就算到头喽!”言语之中,有发自内心真真切切的惋惜。

小镇的另一头住着一个制作面条的老师傅。足斤的白面装在一个纸糊的袋子里,价格是两块一角钱。头几回,我们看到这个价格,都不禁疑惑,问老人:“您干吗收这个价?有个零头的一角钱不说,而且价格也远远低于市价啊。”

老人愣一下,赶忙解释:“你们说这零头的一角钱吧,这个你们无论如何都要出,俺包面用的纸和封口的浆糊都是买来的呢。”

他明显错误地理解了我们的意思,我们赶紧纠正:“不是说您老收费高了。您这面,口味纯正,用料讲究,不止这个价呢,最起码你也可以收个三元啊,不用找零不说,你看超市里的那些面条,都卖三元八角一袋了。”

老人这才明白过来:“呵呵,小兄弟,你们夸我呢。咱这是祖祖辈辈的手艺,做的都是回头客。再说,只要肯上我这来买面,谁不是五斤十斤的拿,几十年都没遇到过找零的呢。”他温暖的笑意,把我们深深地打动了。

喜欢跟这些老人们聊聊天,看着他们佝偻的身躯、缓慢的动作,心里总会酸酸的。不禁感叹,当这些老人们都过世了,这些手艺咋办呢?习惯了享用这些手艺的消费者咋办呢?对大家来说,恐怕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更让人揪心的是,藏在这些祖祖辈辈手艺里的,是他们那颗纯粹、诚恳的心,他们那些童叟无欺的经商理念。这些,在他们离去后,会不会也随之都丢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