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赏识学生
2015-08-19 | 阅:  转:  |  分享 
  
三、赏识学生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师昏昏欲睡;后者是喜欢某位老师,因此也喜欢那一门学科;不喜欢某位老师,所以连带着也讨厌那一门学科。即使是高中的学生也是很情绪化的。我在教育教学中就比较注意赏识学生,我对学生的赏识不是刻意地造作地去讨好学生,而是由衷地因为爱而赏。我看我班的学生个个都好,个个都可爱。学生低头上自习时,我会逐个打量,像母亲欣赏孩子那样去欣赏我的学生们,甚至浮想联翩,会想到他们的未来:将来呀,谁娶了这姑娘,谁嫁了这小伙子那该多有福气啊。直到现在,如果我认识我学生的对象,我就会像人家夸我的学生如何如何好,在学校时是个如何如何好的学生。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时,我们去考察了当地一所有名的私立学校GeorgeSpencerSchool。当时去听了一节法语课,就是他们的外语课了。上课前,法语老师在陪我去教室的路上就骄傲地向我介绍他们的学生:“Theyarealllittlelinguists.(他们都是小语言学家)”。那节课的最后老师热情地邀请我给孩子们讲一点汉语。我应他们的要求教了几句日常用语。后来,老师提出教教他们汉语的数字。我教了他们“一、二、三”之后,让学生猜猜看,汉语的“四”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很踊跃,我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写一下,那孩子很自然地写了四个横画。我说:“Youarequitelogical.(你的逻辑性很强)ButChinesefourisnotlikethat.(可汉语的四不是那样写的)”。我本已经肯定了学生的尝试,可他们的老师还是怕孩子受到伤害,赶紧补充说:“You’vegotaverygoodtry.Verygood!Excellent!(你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好!真棒!)”其实我已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积极尝试,可他的老师觉得这还不够,这让我不免觉得内疚起来,“我是否伤害了孩子?”。从这件事情中我感受到了英国的老师是如何赏识学生,如何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的,我本以为我做得不错了,与他们相比还是还有差距的。

赏识,就是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等;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每一个学生都均衡地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让每一个学生都升腾起对老师的敬仰和对自己的自信。赏识,会让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聪明的老师不会吝啬对学生的赞美!

四、宽容学生的错误

任何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犯过错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是为什么那些孩子,尤其当这个孩子的身份还是学生的时候,一旦他犯了错误,就常常会遭到来自家长、老师,这些自认为是长者的人的批评、责骂,甚至处罚呢?教师们总是热衷于收集和积累关于如何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和警告的经验,可是,为什么我们不想想,其实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也曾经犯过错误,就是现在站在讲台上,不也会犯错误吗?试想,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是多么期望能够得到学生的原谅啊。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自然也是犯过很多错误的,有的错误是当时就意识到了,有的错误是经过后来的反省才意识到的。有的错误是能够弥补的,有的却不能,只能是留下了遗憾。所以我说,现如今我越反省自我越感到惶恐,我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曾经是个合格的老师,更不敢说自己是个优秀的教师。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有一周末下午第一节有四个男生逃课,故意反锁在宿舍里。我火冒三丈地找到宿舍管理员开了门,厉声断喝:都给我下来!站好!站成一排!然后我就每个人打了一个耳光。打完后交代说:今天你们回家把挨打的事原原本本地跟家长回报,下周一把家长意见带回来!当时年轻气盛不谙世事也不懂教育的我还觉得自己很理直气壮。礼拜一学生都带回了家长的意见,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老师做得对,支持我对孩子们严加管教。后来我自己当上了家长,我就理解了当时家长们表这个态的时候是多么的违心!而我做得远不如家长做得好啊,也不如这四个挨打的小伙子好,他们没有记恨我,毕业后,每每遇到我,还是那么热情地问声“老师好”。每每此时,我心里别提有多么内疚!而这件事情已成了我无法开脱自己的重负。我的感受是:折磨学生,就是折磨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真后悔没有早一些学习这些大教育家的思想。所幸,我后来还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遇事尽量避免伤害学生,尽量宽容学生的错误。

五、微笑着面对学生

身为这个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把微笑当作是一种职业道德,还要把微笑真诚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微笑是教育学生的最好的一种手段。其实,微笑就是一种从容豁达的情怀,能够融洽你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使你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善解人意、受人欢迎的“伙伴”。如果你对学生装腔作势,保持威严,那只能让你的学生对你敬而远之,而不能与你心心相印。

有些教师觉得在课堂上对学生严肃、冷漠、声嘶力竭和暴跳如雷就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威严,可是,不知你是否想过:这样的做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低年级的学生会觉得你可怕,而高年级的学生会觉得你可笑,无论如何,这样的结果只会更加破坏你的教师形象。教师应该是文明行为的榜样,是文雅人格的典范,是学生竞相模仿的偶像。而面容严肃、冷漠、声嘶力竭和暴跳如雷则有失教师的尊严,更为教师的人格蒙上了一层阴影。真正有威信的老师即便说话声音不大,也会有威慑力的。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的微笑能够给学生带来激励,使他们更加自信地战胜挫折;当学生上课没有回答出问题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鼓励;当学生获得了好成绩获有所进步是,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表扬,能够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学生偶尔犯了错误,决心改正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信任与宽容……

在一次师生交流的开放性的班会上,学生徐坚说:我的英语学得不好,可是我很喜欢上陶老师的课,每当我答不好问题时,陶老师总是微笑着鼓励我。所以,尽管我常常说不好,我也愿意起来说。我感到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学生评语。

有一年夏天,我班的一个从河南来借读学生金花,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找到我的家,她也不太善谈,我们随意聊聊同学们的情况以及她未来的大学,临走时,她站起身来说: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请您接受我的鞠躬!说罢就是一个超过90度的鞠躬。我很惊讶,赶忙扶起她。送别后,我努力地回想我到底给了她什么特别的关照,值得她如此感激。不记得有什么特别的。想来想去,我觉得可能就是每天遇到她时含笑点点头,或是偶尔问问生活学习是否有什么困难,这些我认为是我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极其平常的事,让她感到了温暖。

当你微笑着面对学生时,你将不再是只会教书的教师,而是一位更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学生们将更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师。他们也必然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中充满的真诚,他们会自觉地对你心生仰慕之情。

六、以身立教----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书者,必先强己;与人者,必先律己。”教师如果凡是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在无形中净化了自身的自律性。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他们还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因此,教师严于律己的表率行为,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感召力,对学生产生有力的人格激励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高尚的化身、道德的标准。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是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在用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育人,用严于律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化学生。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你要求学生在升旗礼上要庄严肃立,你是否也这样做了呢?还是走来走去,窃窃私语?

你要求学生讲卫生,做好保洁工作,当你看到垃圾是否会弯腰把垃圾捡起来呢?

你要求学生衣着整洁,素面朝天,不戴首饰,那你是否也是这样做了呢?

你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当你见到学生,是否主动问过好?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却经常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似乎只有学生需要有礼貌,而我们自己却可以置身事外。于是,当学生入校习惯性地向老师问好时,一些教师却经常毫无反应;集会时,要求学生受纪律,自己却在一旁大聊特侃;教育学生助人为乐,自己却自私自利,斤斤计较;要求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却随地吐痰,出言不逊,粗暴惩罚学生……

记得那一年威海的冬天下了好大的雪,课间孩子们欢快地在操场上玩儿“打雪仗”,突然一个雪球砸在了一位男老师的脸上,见状扔雪球的男孩儿惶恐地跑上前来:“老师,对不起!”谁知此时那位男教师抬手一记耳光打在了男孩儿无辜的脸上!我的心“咯噔”一下重重地沉了下去……

这样的行为举止,自然会使教师那神圣高尚的情怀和超凡脱俗的美好形象被破坏无遗,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文明礼貌的理解,并最终否定礼貌的价值,否定教师的意义。事实上很多教师早已习惯了对自己的学生下这样的命令:把黑板擦了、把东西拿来、把作业搬来、把试卷发了、把事情做了……总认为学生帮老师做事是天经地义的,是对老师的应有的尊重,更是一种必需的礼貌,所以他们坦然接受了学生的帮助。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对帮助自己的人要表示感谢,对师长要主动问好,这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极其平常的事情。可是,你对帮助过你的学生表示过感谢了吗?你想学生主动问声好了吗?很多老师也许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没有必要说声“谢谢”或者问声好,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有什么是“大事”呢?





献花(0)
+1
(本文系朱晓庆032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