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招让你一辈子不得糖尿病,赶快告诉小伙伴!

 昵称12494289 2015-08-19

近年来,身边的“糖友”日益增多,糖尿病虽然不像癌症令人毛骨悚然,但此病却甚是磨人,折磨人之处便在于,要禁“口舌之欲”甚至连喝水都要受限制,那么怎么才能终生远离此等恼人之症,做一个想吃神马就吃神马的幸福吃货呢?接下来就告诉你。

学得防“糖”12式,“糖”病永远不登门

1、少看电视


爱看电视的人是较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与每周看电视时间不到一小时的男性相比,每周看2至10小时电视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危险高出66%;看电视时间在21至40小时的男性,危险增加一倍;看电视时间在40小时以上者,危险提高几乎两倍。这项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形态和患糖尿病的危险有直接关联。并不是电视本身带来糖尿病危险,而是通常看电视越久,代表一种典型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即摄取过多卡路里和运动量较少。


2、减轻5%的体重


各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明确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因此,只要能减轻体重,就能获益。成年以后主要胖的是腰腹,有的人虽然体质指数正常,但是腰腹脂肪多。通过合理运动,首先减少的是腰腹肥肉。而单纯节食、不运动未必减脂肪,还可能会丢肌肉。人的肌肉少了,血糖可能更不稳定。因此,通过运动减肥才是硬道理。


3、每天走路30分钟


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分摊到5~6天进行,即每天30分钟左右。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较小。当然前提是你能承受得住、心脏能负担,千万不要逞能哦。


4、吃饭不要吃过饱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体内的胰岛素过量积存,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5、适当多吃高纤维素食物


营养专家证明,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残余的代谢废物,做好肠道清理工作。另外,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好处还表现在对肠道自身激素的调节上,对脂类代谢、糖类代谢都有益处。


6、适当补充维生素E


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芬兰的研究小组对健康中年男子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在观察期间内,其中体内维生素E含量低的男子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4倍。因此,除减肥和加强体育锻炼可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外,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7、适量喝咖啡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约29%;但每天1—3杯则几乎不起作用。


8、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


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9、做事前3次深呼吸


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除了深呼吸,精神紧张的时候可以练练瑜伽,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减轻胰岛素抵抗。


10、睡眠在6—8小时之间


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早上肯定血糖高,这就是交感神经紊乱的后果。然而,不同年龄对睡眠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青春期之前小儿睡眠须超过10小时,年轻人8小时,中年人至少6小时。对于长时间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如果自我调整不过来,建议及时就医。


11、学会调节压力


丧偶、经济困难或其他改变生活的变化,都是使中年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生活中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因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研究人员发现,遭到过重大打击的人,比受打击小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大60%。


12、45岁以后关注血糖


血糖指数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对此,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并且,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就要查餐后血糖,以免成为“漏网之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