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字

 黄毅弘 2015-08-19

 【敬】(jìnɡ)

  “敬”,会意字,从苟,从攴。

  “敬”的本义为恭敬、端肃。《说文·苟部》:“敬,小篆肃也。”“苟”有随意、轻率之意;“攴”的甲骨文像手执鞭杖之形,表示鞭策、敲打。“苟”“攴”为“敬”,可理解为通过教训、督导改正不敬、不端的行为、做法,以达到端正、肃服的要求。“敬”表示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如尊敬、致敬、敬重、敬爱、敬仰。

  “敬”中之“攴”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或为手执教鞭,表示有知识的人;或为手执手杖,是长者;或为手执工具,是劳动者;或为手执兵器,是保家卫国的军人;或为手执权杖,是管理者。这些都是可敬的人,他们懂得尊敬别人,懂得尊重自己,在他们面前,就要把自己放在低位,向对方表示尊重。“敬”由本义引申为有礼貌地送上去,如敬酒、敬香、敬茶。

  “敬”的初义与祭祀仪式有关,是指祭祀时对天、对被祭者的恭敬肃穆的态度。《诗·周颂·闵予小子》:“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论语》也说:“祭思敬,丧思哀”。《荀子·强国》:“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这是说,成就王业、霸业的人,都非常重视时日和时机的选择。古人深谙用兵之道,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对于战争能否胜利极其重要。

  新人结婚、老人过寿,在婚礼或寿礼上,都要向新人或老人敬酒、献礼,表示祝贺。这里的“敬”就是指一种有礼貌的行为。俗语说“敬酒不吃吃罚酒”,其本义是说别人恭恭敬敬呈送的酒你不喝,非要喝别人惩罚你的酒;用来比喻对某些必须做的事不肯主动去做,结果反而被强迫去做。敬是一种相互的行为,真诚接受他人的尊敬,也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内存恭敬心,外有谦卑意。敬而从心,恭而有礼。尊敬不是仅用嘴说的,而应该处处体现在行动上。《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狎”为亲近、亲昵,“敬”则是尊敬。有德行的人,不会因为对人亲近就长幼不分、尊卑不论,忘了应有的尊敬,乱了该有的方寸。

  “敬”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品格。首先,“敬”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论语·子路》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说一个人仪容要端正庄严,做事要严肃认真,为人要诚心实意。《论语·学而》中又说:“敬事而信。”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怀有恭敬之心并慎重对待。《孟子·离娄上》中说:“陈善闭邪谓之敬。”清醒理智地对待外部世界的诱惑,心主于敬,则善自存而邪不能入。其次,敬是一种态度。持敬则不殆。《荀子·议兵》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能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持敬则勤勉。只有敬,才会“念兹在兹,不肯一事苟且,不肯一时放过”,才会“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务。一物失所,不逞安席;一事失理,不逞安食”(吕坤《呻吟语》)。持敬则爱。有爱无敬,不是真的爱,有敬无爱也不是真的敬。爱而无切实的行,爱只是一种可能;敬而无真诚的爱,敬只是一种虚伪。再次,“敬”是仁者所具备的优秀质素。《荀子·臣道》:“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

  最后,“敬”是人际关系的准则,是一种庄重、诚恳、谨慎的待人态度。《孟子·离娄上》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是“”和“”的本字。,金文口,说话干,武器),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敬,肅也。从攴、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敬,态度恭肃。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茍”作声旁。

”的字义引申

我评引申线索: 

    

网友总评: 4.5分

”的词汇分类

我评词汇分类: 

    

网友总评: 5分

①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  本义多由“警”或“儆”代替    

②动词:戒备,自律谨慎而时刻应对危机。  


“敬”(jìng)的本义为端肃、有礼貌地对待。以会意的眼光释“敬”字,从苟从攴:“苟”有随意、轻率之意;“攴”的甲骨文像手执鞭杖之形,表示鞭策、敲打。“敬”字可理解为通过教训督导使改正轻率不端行为,以达到端正肃服的要求。有一句成语叫“肃然起敬”,指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这也正好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敬”的基本意义。因此,含“敬”的词语总能给人一种发自内心、自下而上仰慕高看的感觉。诸如:

敬意,尊敬的心意。敬奉,虔诚地供奉。敬慕,尊敬而仰慕。敬佩,敬重而佩服。敬贺,恭敬地祝贺。敬告,恭敬地告诉。敬候,崇敬地等待。敬迓,恭敬地迎接。

敬爱,尊敬而热爱,例如:敬爱的领袖,敬爱的老师,敬爱的父母。

敬养,尊敬和赡养,《礼记·祭义》中曰:“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

敬仰,尊敬并仰慕,有向往怀念的意味,多用于伟大的人物或已经逝世的尊长和英雄人物等。

敬畏,敬重又害怕,巴金《家》九:“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

敬服,敬重且佩服,《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把这园里周全得谨谨慎慎的,使那些有权执事的看见这般严肃谨慎,且不用他们操心,他们心里岂不敬服?

甲骨文的“苟”(gǒu)字是个会意字,其下部像一个跽跪之人,上部形象而夸张地标示出两只弯曲的耳朵,以此会意,强调像狗一样恭顺听话的人,并从“狗”字发音。金文的“苟”字承接甲骨文,并在旁边增添了一个“口”,使所会意的聆听他人训话之义更为明晰。小篆字体将“口”置于人形“勹”之中,两只耷拉的耳朵依然形象。楷书以“艹”取代狗的这两只耳朵,以“句”顶替跽跪之人与口,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苟”字。

“苟”的本义为恭敬,即驯服听话。不过此义已由后起的转注字“敬”来承担了。“敬”是在“苟”的字形上增添了手持鞭杖之形“攴”,使之恭敬之义更为凸显。自古以来,欲使一个人恭敬驯服,必借助权威:或因崇拜而心悦诚服,跪拜于威望之下;或因武力胁迫而畏惧,使之跪伏于权力之下。

“敬”中之“攴”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手执教杆,是有知识的人;手握拐杖,是长者老者;手拿指挥棒,是交通警察;手摇长鞭,是牧马牧羊倌;手执工具,是劳动者;手执兵器,是保家卫国的军人;手执权杖,是管理者。这些都是可敬的人,在他们面前,就要把自己放在低位,向对方表示尊重。“敬”因此又引申为交际场合有礼貌地送上去,如:敬赠、敬酒、敬烟、敬茶、敬香、回敬、先干为敬等。俗话说“敬酒不吃吃罚酒”,其本义是说别人恭恭敬敬呈送的酒你不喝,非要喝别人惩罚你的酒。用来比喻对某些必须做的事不肯主动去做,结果反而被强迫去做。

《诗经·周颂》中,有几首幼主周成王摄政时期的作品,其中的“敬”字是戒慎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儆”,警戒之意。例如:“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闵予小子,不聪敬止。”就是说,警戒啊警戒要记牢,苍天在上理昭昭,天命不改有常道。……成王年幼初登基,聪明戒心尚缺少。又如:“闵予小子,夙夜敬止。”就是说,成王虽然年幼,却能夙夜匪懈、戒慎恐惧、去欲存诚,自我修持于禅定。

西周时期,周公的执政理念从殷商时的敬鬼神到重人事,从“敬天保民”到“敬德保民”,这是中国神权政治向伦理政治的嬗变。

成语“敬若神明”或曰“奉若神明”,是指像敬重神灵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敬老慈幼”,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敬恭桑梓”,古代家宅旁多栽种桑树、梓树,因以敬恭桑梓比喻热爱故乡和尊重故乡的人。《诗经·小雅·小弁(biàn):“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其实“敬”的初义与祭祀仪式有关,是指祭祀时对天及被祭祀者恭敬肃穆的态度。《论语·子张》篇中子张曾说“祭思敬,丧思哀”,《礼记·少仪》中曾有“宾客主恭,祭祀主敬”,《文心雕龙》中也有“祈祷之式,必诚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例如:敬献花圈,敬备时馐,敬陈薄奠。敬挽,是敬辞,用于挽联、花圈等的落款。


苟+攴=

会意。从攴( 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 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敬,肃也。——《说文

"敬"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左半边是"苟"(jì)字,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苟"字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之义;今也有说法认为"苟"是"敬"字的初文。右半边为"",即反文旁,反文旁由"攴"(pū)字演化而来,是用棍子或鞭子敲打的意思。

很多人误以为"敬"字的左半边是"苟"字,实际上苟、苟两字的读音、字义、篆体均不相同,"苟"字的上半部分也并非草字头"",而是类似于羊角的""。

因中国内陆推行汉字改革,故"敬"字左半边的"苟"字被改成类似"苟"字的写法,总笔画数也从原先的13画变成12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