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外治现状研究
2015-08-20 | 阅:  转:  |  分享 
  
第9卷第7期

20t3年7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TraditionalMedicine

V01.9NO.7

Ju1.2O13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外治现状研究

张娓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中医疗法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主

要包括针刺、艾灸、姜灸、按摩、闪罐等穴位方式,传统的外治方式同现代化的理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电

针等治疗设备,还形成了~4.3-注射等新的外治方式。从传统外治法及现代化外治法两大方面探讨周围

性面瘫的中医外治现状。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外治

中图分类号:R245.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13)07—0078—02

周围性面瘫发病急、发病年龄范围广,且有病程长的特

点。发病者多存在单侧面部神经麻痹,多数患者是因非特

异性感染引发神经压迫及面部肿胀,最终表现为面部运动

障碍。中医理论认为,此种疾病的产生与患者血气不足、脉

络空虚、风邪入侵及生活、饮食不当有关,体内风邪入侵面

部后,会进入经络,阻滞局部脉络,最终因经络阻滞而产生

面部肌肉失养,出现面瘫。中医外治法的合理运用能基本

治愈面瘫。

l传统外治法

1.1针刺

针刺法是传统中医治疗的常见方法,适用于多种疾病

的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理论中的“口眼喁斜”及

“口僻”,属于针灸传统治疗范围。针灸方法长久以来用于

周围性面瘫外治,效果良好]。

针刺外治方法主要通过消除气血阻滞、畅通经络、扶正

祛邪而到达治疗的目的。当前的针刺多根据周围性面瘫进

行分期施治、辨证施治等方式:

分期针刺治疗: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早期、稳定期、恢复

期及后遗症期4个阶段针对性治疗。早期病情多不稳定,

取双侧听宫、翳风等穴,患侧取穴宜少,给予清浅刺激治疗,

留针时间多在半小时之内,采用雀啄灸浅刺面部经穴;稳定

期采取双侧取穴进行针刺;恢复期则增加足三里等配穴共

同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针刺治疗;后遗症期仍沿用平补

平泻针刺法,注意患侧穴位针刺力度的控制。

辨证施治:分风痰阻络、肝风内动、气血两亏、肝气郁结

等症,针对不同的症状施治。也有将病症分为风寒、风热等

症治疗的,均为辨证选穴针刺治疗,效果均良好。

1.2灸法

艾灸、姜灸都是较为常见的外治方法。治疗过程中,取

患者太冲、迎香、颊车、合谷、地仓等穴位,耳后不适者同时

取患侧翳风穴,流泪者则取患侧阳白穴,选好穴位后将准备

好的厚度适宜的生姜片准确置于穴位之上,之后将准备好

的艾条点燃,置于生姜片表面温灸,询问患者感受,将温度

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每个穴位灸治时长lO~20rain,依次将

各个穴位灸治完毕,每日1~2次。

1.3按摩

穴位按摩治疗方式一般不单独采用,常常辅助针灸等

共同治疗。按摩治疗可由患者自主进行:去平卧或坐位,全

身放松、深呼吸,双手食指依次按摩四白、阳白、翳风、太阳、

地仓及风池等穴位双侧按摩半分钟;单手拇指或食指选面

瘫侧牵正穴,并掐压内关、合谷穴、人中穴共半分钟之久;单

手拇指及食指、中指共同揉捏瘫侧肌肉半分钟;单手手掌紧

贴单侧面瘫肌肉做环圈状按摩,力度适中,共半分钟;努力

做呲牙、鼓腮、皱眉、睁、闭目、吹口哨等动作,每日半小时以

上。

1.4闪罐

闪罐疗法常结合针刺等外治方法共同治疗。取患侧地

仓、下关及阳白等穴位,适当选用2、3号火罐进行清洁消毒

后,用止血钳夹浸润95酒精液的棉球,点燃后用闪火法将

火罐分别吸附于选中的穴位上,持续吸附1S左右,迅速拔

下,之后再快速吸附、拔下,共持续闪罐治疗3~6rain,直到

患者瘫侧皮肤潮红。每日1~2次。

2现代化外治法

现代化的中医外治法是在传统中医针灸等方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有穴位注射及电针等治疗方法。

2.1穴位注射

面颊部明显的患者,取颊车、地仓穴;眼睑周围严重的

患者取牵正、四白、阳白等穴;适当添加翳风、足三里、合谷、

鱼腰、太阳等穴位,酌情使用5的当归注射液l~3mI、维

生素Bl注射液1~3mI,维生素B12注射液0.5~2mI,在

收稿日期:2013-03—25

作者简介:张娓(1972一),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瘫痪类疾病。

第9卷第7期

2013年7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TraditionalMedicine

Vb1.9NO.7

Ju1.2O13

上述穴位用75酒精规范消毒完毕后,使用5mL规格的注

射器与6号针头,抽取上述注射液适量,于足三里,太阳、翳

风及合谷穴处直剌进针直至穴位及周围产生酸胀感之后,

缓慢回抽,若未见回血,则缓慢推注药液嘲,注射完毕后缓

慢抽出注射器针头,并立即以适当的力度按压注射针孔1~

3rain,并及时用手指轻柔按摩穴位及周围皮肤、肌肉,帮助

注射的药液快速扩散。

2.2电针

现代化的电针疗法引入了电疗仪等穴位治疗设备,首

先选取头维、颊车、四白、牵正、翳风、阳白、地仓等主穴,之

后选取双侧足三里及内庭等穴位,配合传统针刺,得气之后

立即使用电疗仪给予各穴位半小时左右的刺激,刺激所选

波频率在75次/rain左右,每日1~2次。

现代化的电针外治法除辅助针刺治疗之外,还常配合

按摩、姜灸等疗法共同治疗。配合按摩治疗则可畅通经络、

放松肌肉;姜灸的辅助治疗则很好地综合了姜、灸及电针治

疗的优势,准确刺激穴位的同时,兼能祛风散寒、扶正祛邪、

调养血气,以提升治疗效果。

3总结

针灸是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式,也是效果极

佳的一种方式,不同发病阶段、不同症状的周围性面瘫可根

据治疗原则选取相应的穴位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消除气

血阻滞、扶正祛邪,最终治愈。一般阶段的针灸治疗力度稍

弱,要考虑病情的特殊性,避免用不当的针刺刺激,导致面

部浅薄的神经及血管受到过大刺激、损伤面部皮肤;在疾病

恢复期阶段,大多患者肿胀程度得到控制,针灸以调理面部

经络气血为主,针对患者两侧经络气血旺盛程度不同的现

象,以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进行治疗。可见,根据患者不

同发病阶段选用适当穴位、采用相应手法进行针灸治疗,能

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周期、提升治疗效果。

按摩有调和面部经络的作用,新时期的按摩外治可分

为手动按摩和电摩两种,手动按摩可通过规范的手法按摩

患者主要穴位,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消除肌肉疲劳、消除

肿胀,并通过联合呲牙、鼓腮、皱眉、睁闭目、吹口哨等动作

锻炼帮助患者预防患处肌肉萎缩、早日康复。电摩疗法与

手动按摩有同样的机理,但有更好的神经刺激效果,实际应

用中应有专人根据患者病情、康复阶段及身体状况灵活穿

插使用。按摩相比针灸有更小的创伤,因而应用也很广

泛。

闪罐疗法主要通过其温热作用加快患处血液循环及新

陈代谢速度,辅助疏通经络,并通过反复的吸与拔的操作直

接加强局部肌肉张力提升。此种疗法常与针刺等疗法共同

使用,达到互补的效果。

艾灸与姜灸也是搭配针刺等疗法的重要外治方式,其

中的艾叶素有止痛、驱寒的效果,依照常规中医外治疗法将

艾叶作成艾条或艾团,将其置于特定穴位上点燃,艾叶的药

性随烧灼的热气进入穴内,起到治疗效果;生姜性温、辛,可

祛寒解表,常与艾叶搭配使用,即可防止艾叶烧灼皮肤,又

可辅助治疗。

电针、穴位注射等方式都是在针灸治疗的理论及技术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外治方式。电针疗法的灵活性不

如针刺疗法,因而在发病早期及中期一般不建议使用电针

外治,避免不当的针刺刺激导致面部浅薄的神经及血管受

到过大刺激,损伤面部皮肤。

参考文献:

[1]李彦知,杨建宇,范竹雯,等.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进展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O¨,9(11):105—106.

[2]向慧.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疗效比较

[J].中国民族民问医药,2011,20(12):85—86.

[33袁奋义.针灸配合腺苷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92例[J].内蒙

古医学院学报,2O11,33(4):41—43.、

[4]文希,许能贵.中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江西

中医药,2011,42(7):65—66.

E53秦永丽.周围性面瘫9O例中医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

杂志,2O10,31(¨):45—46.

E63钱玉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探讨[J].医学综述,2008,14

(1):58—59.

(责任编辑:宋勇刚)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