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创新现代流通业的服务半径和轨迹?

 指间飞歌 2015-08-20

2015-08-20 17:35:47

20158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做强现代流通业这个国民经济大产业,可以更好对接生产和消费,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要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竞争,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

二要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兴流通方式,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三要创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以农产品、食品、药品等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立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程追溯体系。开展商务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提升监管效能。

四要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创新投资、运营机制,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再生资源回收等微利经营设施用地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用更加顺畅的流通“大动脉”带旺消费、支撑发展。

笔者认为当前要紧的是要打通粮食流通渠道,扩充辐射半径,缩短粮食流通路径,实现粮食等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少粮食流通成本,整合粮食等农产品购销资源,善于用市场化的手段提高农产品效率效益,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力促种粮农民增收。

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一个劲的增加,但是与城镇居民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极低,主要依靠进城务工工资性收入,还有种粮收益。目前农民收入尽管农村农民潜在巨大的购买力,但是吆喝多年,收效寥寥,关键在于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看病、上学、婚丧嫁娶支出抵充了收入绝大部分,还有养老储备预期,形不成现实的购买力。

农产品的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复杂的形势和较大的困难,粮食“十一连增”的起点高,粮食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

尽管近年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微乎其微,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农民的教育、养老、医疗等生活性成本也在加大。婚嫁丧葬的支出也占比不小的数目,农民手中无钱只好捂紧口袋。

增加农民种粮收益,首先研究完善粮食直补方式及具体操作办法,逐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目前的粮食直补等补贴精准性差,大多以平均代替。应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调整收购主体和监管主体,保持粮价合理水平,逐步实行价补分离,让市场充分行成价格。

目前农民的实际情况是:虽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这并不很大的收益却会由于其他商品,包括加工食品、交通、教育、部分工业品、房租、化肥和农药、人工等价格的上涨而抵消,甚至使实际收入下降。

再加上流通中间环节过多过滥、中间商“盘剥”,不排除有些粮食等农产品经纪人高息揽储,打着代农储粮等外衣欺骗种粮农民,囤积居奇、买空卖空、哄抬粮价或压级压价,坑农害农。尽管粮价逐步升高,落到农民手中的价款寥寥无几。这是始终困扰农村农民增加消费需求的一个长期矛盾和问题。

2004年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市场收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原有的购销网络和购销方式已不复存在,中储粮和以益海为首的外资粮食企业并购了部分粮食购销网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阵地损失惨重,甚至粮食购销的功能丧失殆尽,产销不能直接见面,市场和信息双双滞后,现货多于期货,期货交易不充分,这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之一。

目前粮油市场呈现多种渠道竞相收购的局面,抬价压价抢购,违法违规收购大行其道、大有人在,有些粮商粮贩压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囤积居奇,有些粮食商贩和粮食加工企业大量代储农民粮食,搞代农储粮、代农兑换,风险很大,甚至出现捐款外逃的现象,农民利益根本保证不了,种粮农民没有在粮食多个流通环节中增收。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民粮食增产能够持续增收,构筑粮食流通新格局,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渠道的作用,拉长农民粮食增收的产业链,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矛盾。

继续梳理粮食流通渠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与中储粮企业等共同作为最低价收购主体,联手掌控粮源,充分利用粮食经纪人的辅助补充作用,最大限度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

发展订单粮食,建立农超对接的流通新形式。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部门联动的措施,发展订单粮食,确保优质小麦的订单生产,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走基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粮食加工企业+市场的路子,形成小麦订单生产——订单加工——大型超市销售——居民餐桌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探索粮油和其他农产品直销的形式,组织“大篷车”,划出专门的地界销售,也可流动销售。

整合国有粮食收购资源,实现中储粮、中粮等国有大型企业和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联手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和无序流通;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严格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实行对中储粮等国有大型粮食企业的在地检查监督制度,严禁无证入市收购,严禁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或恶意串通提价、压低粮价的不法行径,把粮食经营者的最低最高库存制度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粮食、供销部门优势和潜能,盘活资产,延伸网点,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推进放心粮油进城下乡,货畅其流。切实抓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市场、开发市场、搞活市场。大力发展成品粮油交易市场,让城乡居民急需的粮油及制成品,能够源源不断地流进来。

粮食主产区结合本地实际,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粮油现货批发交易市场,为经营者打造平台,吸引商户入市经营,搞活本地粮食流通。规范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业,正确分析当地粮油流通现状,科学制定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做大做强粮食物流业。

建立粮食经纪人自律组织,整合规范多元粮食收购主体。制定粮食经纪人制度,并加强粮食经纪人行为管理,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自律中介作用,为粮食经济服务,为种粮农民服务。要用利益和价格机制,把粮食经纪人聚拢起来,发挥粮食经纪人走街串户,走千家进万户的作用,辅助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与农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用粮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

粮食产业化是有效提振内需,力促农民增收的好载体、好形式,也是粮农、粮企双赢的好路径。粮食产业化提出若干年,但是规模小、层次低、科技水平低下,粮食产业化没有纳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只是粮食部门自己提,一没政策引导或支持,二没部门特别是金融部门支持配合,单打独奏,各吹各的号。

应加强粮食产业化的顶层设计,拿出5年规划,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运作、市场化运营,密集出台支持粮食产业化的政策措施,拉长粮食产业链条,促进粮食深加工,让农民二次获利,形成有效的购买力。

                                        (孙晓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