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3个边境市(百色、崇左、防城港)和8个边境县市、区(那坡县、靖西县、大新县、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防城区、东兴市),边境地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丘陵山地面积占80%以上,总人口2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8万人,主要为壮、瑶、京、苗、彝、仡佬等民族。
受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广西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据统计,2013年底,自治区8个边境县(市、区)人均GDP 为23040元,是自治区人均水平的85.58%;人均财政收入2781元,是自治区人均水平的72.3%。特别是那坡、靖西、大新、龙州、宁明5县,作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导致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
开启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大变样
近日,国家“兴边富民”工程——浦北县泉水镇小蒙屯村两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正式开工。这两个整治项目建设规模825多公顷,预算总投资2272多万元,是2013年国家批复的17个广西兴边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典型项目。项目将进行土地翻耕6.26公顷,农田水利规划泵站、灌溉涵洞、排水涵洞等共130多座,预计在明年底完工,将惠及27个自然村数万名村民。
200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后组织实施了3次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入资金4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万多个,逐步解决了边境地区村屯交通、安全饮水、茅草房及危房改造等突出问题,使边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如今,广西又决定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继续打响广西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品牌,巩固兴边富民行动成果。
自2011年国务院出台《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以来,广西先后制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落实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的实施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全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面解决边境地区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为此,广西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兴边富民行动专题工作会,自治区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兴边富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兴边富民行动的组织领导。
要想富,先修路。2011年以来,全区共投入330多亿元,开工建设连接贯通3个边境市、8个边境县(市、区)的6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近500公里,边境交通运输能力大大提高。今年7月,广西实现了14个地级市全部贯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同时,开通了南宁至边境城市崇左、防城港的两条高速公路和连接8个边境县(市、区)、31个边境乡镇的全程725公里的沿边公路;84个边境乡镇实现乡乡通等级油路或水泥路,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距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建制村全部通等级公路。为解决农村公路通畅问题,计划从2012到2015年投资116亿元实施“千村公路通畅工程”,到2015年末实现自治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100%。
大规模的投入使得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善,带给边民实实在在的实惠。那坡县那布村水弄屯,地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长期不通路、不通电,严重缺水,生活在那里的苗族同胞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近年来,那坡县先后实施兴边富民、整村推进等11个项目,修建了新的村屯道路、村庄排洪沟、农田防护墙、农渠和排灌渠,新增优质耕地面积200多公顷,大大改善了边境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村庄脏、乱、差的面貌也得到彻底改观。水弄屯二组村民陶文荣说:“要不是兴边富民政策,我们可能一辈子也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好生活。”
水弄屯边民的幸福生活,只是广西近15年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取得的成效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0年以来,广西先后投入17.92亿元,开工建设一批涉及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等基本建设项目,惠及255万边民,有效解决了边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使边民更加安心守边固土,取得了显示成效。
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
“我打算把家里全部的客房都腾出来给游客居住,争取把农家乐旅游经营得更好。”谈及发展农家乐,张培东充满信心。在板小屯,像张培东这样经营农家乐的农户有近10家,每年屯里仅旅游收入就超过40万元。
夏石镇板小屯位于凭祥市东北部, 是一个风景秀丽、山水怡人的小山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共有92户402人。几年来,板小屯群众在有关部门的带领下,利用丰富的天然泉水、桃花岛、可同时容纳500人的大岩洞等旅游资源,以“乡土乡韵,泉水家园”为核心竞争力,以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特色,以民族风情体验为亮点,通过树立样板户、以点带面,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随农家俗、交农家友”为主要内容,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为了使兴边富民行动的成效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发展,不断提高边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11年以来,自治区共安排兴边富民行动补助资金12740万元,发展以甘蔗、烤烟、桑蚕、金花茶、田七、灵芝、葡萄、竹子、旅游等为主打的特色优势产业。2013年,8个边境县(市、区)共种植甘蔗472万亩,产糖267万吨。其中,崇左市4个边境县(市)产糖量达到243万吨。
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兴边富民行动资金的支持下,仅2013年以来,凭祥市民族局就投入了1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设了板小屯人饮工程、村庄整治项目、板小屯民族大舞台等涉及边民切身利益的项目。民族大舞台建成后,板小屯群众自发地成立了山歌队、舞蹈队,每日晚间均在此练习舞蹈,节假日经常组织邻近村屯开展山歌、舞蹈交流比赛等娱乐活动,陶冶了群众的情操,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大舞台成为板小屯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场所。
此外,在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的支持下,板小屯的水、电、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停车场、特色产业街等民族旅游村寨的旅游硬件基础进一步夯实。村庄整体风貌和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边境壮乡民族特色,全屯已经建起了画有牛角头、铜鼓标志等具有壮家文化特色的民居。目前,特色民居比例已经达到90%。
崇左市龙州县彬桥乡安镇村板旧屯坐落在大青山南麓,距越南边境线2公里,群山环抱,风景怡人,全屯共43户154人。2010年以来,板旧屯借助危房改造的契机,将全屯所有的房屋推倒重建,建成具有壮族民居特色的住宅楼暨农家旅馆,并规划建设会议接待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民族歌舞台、垂钓活动中心、烧烤活动场、环山休闲养生小道、山顶观景凉亭以及度假别墅等设施。目前,该屯会议接待中心及屯级球场、游泳池等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壮民居住房立面改造、装饰工作已完成30%、争取下半年全部完工。板旧壮族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初具雏形。
以点带面促进兴边富民行动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自治区每年都组织调研组深入边境地区,对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项目施工的进展情况和边境地区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采取特殊措施。同时,各边境县建设1至2个兴边富民行动示范点和特色村寨建设试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
如今,走进板小屯,迎面一座“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屯”的石碑显示着板小屯在党的兴边富民政策下的美好生活。村庄环境优美,农家乐休闲旅游成效显著,停车场宽广整洁、民族大舞台风情独特、土特产一条街初具规模、珍贵树种和特色养殖产业兴旺发达,屯级活动场所设施完善,群众民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板小屯正以崭新的面貌奔向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得边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3年,8个边境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79.84亿元,增加到587.52亿元,同比增长54.68%;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50亿元,增长到70.92亿元,同比增长41.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207元,增长到6977元,同比增长65.84%,高出自治区平均水平187元。东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42元,排在自治区首位,其余7个边境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大部分排在自治区中等水平。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紧紧围绕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边境少数民族贫困等问题,对兴边富民行动进行整体谋划和部署,以全面推进边境0至20公里地区的大建设、大发展、大改善、大团结、大稳定为基本任务目标和主要特色,推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