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杨氏太极拳慢拳之十字手至海底针式笔谈之三
2015-08-21 | 阅:  转:  |  分享 
  
暮雨对陈微明先生传杨氏太极拳慢拳之十字手至海底针式笔谈之三(2012-06-1110:05:07)

标签:杂谈 分类:拳艺杂谈

由十字手转抱虎归山,设敌擒吾双腕推之,我则随势身微右转,双手腕稍分,则敌来力必散之,切不可腰胯右转而双手腕仍交叉,若如此则吾必被敌所乘矣,慎之慎之!左扑面掌前按之际,右手仍前拧翻转之,万不可左手未出右手提前收回之际,中门洞开则为敌所乘。左右双手一前一后如此交错,则应是左扑面掌先前行,右手收在后,则吾中门可保无忧也。右扑面掌亦复如是,不复赘言。



揽雀尾之按,不是推,很多练太极拳者按和推分不清所以然。太极拳者揽雀尾之按,犹如北方石碾子推磨然,考究其力的运动轨迹,应为向前向下之斜线运动方向,如此则可破敌失重耳。若将揽雀尾之按,练成推者,则是一股向前不变的运动轨迹,一则不能破坏对方的重心,二则宜为人所乘,何以故?若我推之,则敌略一架,即可破我之推,随之我的胸腹以下中门洞开,敌稍一进身,则我非死即伤,其甚可怖。按与推之区别,在乎按乃是一种向前向下,亦可变化之劲,推是一种向前不可变之力,信乎?



肘底捶之转动式,转至右合手,复向正东转之际,左臂从右肋下转出,右臂同时向正西列去,左右双臂合为一撅劲,此势为小手,人多忽略之,可惜可惜!肘底捶向正东之转动式,左手切不可故意向身后转一无谓之大圈,师传转动之际,双手若右手握大枪尾,左右握大枪之杆,双手若握一杆大枪,随右足进一步,而使大枪横扫之,力贯枪尖。随之右手握拳,左手前穿之,二臂于身前大臂臂之距离长度交叉之,切不可自鳖其势在身前交叉做之。



倒辇猴之右臂后旋,非为前后二臂作一字平臂式子。倒辇猴之右臂下采之,腰胯微右转,则左掌前按。复右臂由后旋而复上,右掌由右耳则往前下按之,左臂则同时下采至左腰胯处。倒辇猴,乃取灵猴退步前探爪之意也,今人不知,枉作前后二臂一字平臂式,诚可叹。



由倒辇猴转斜飞式之转动,头顶悬,百会上领,胯往下一沉,则立身中正,同时提右膝,由合手之左臂牵引身子往身后转去,而不是用右脚往身后荡秋千似的。



提手转白鹤晾翅,右手臂不是往身下侧荡秋千似的,而是左合手式。合手式,师传上护腮下护肋,若右手臂不是往身下侧荡秋千似的,焉能合住二臂上下前后一起发劲?由提手转白鹤晾翅,左合手有一靠式,复右臂向身后打一反珠掌,而不是右手臂不是往身下侧荡秋千似的往上翻转。白鹤晾翅转搂膝拗步式,右臂下旋至身前,复翻腕下沉手心向上,左臂同时旋至身前,左臂在前在上,右臂在后在下,双臂合住若45度端大枪般,此为守中门之合也。若右臂旋至右侧,左臂仍未跟上身前之中路,是为丢中,技击家之大忌也。



搂膝拗步,前脚不得后移,须得灵动至极若猫行虎步,一脚踏出毫不犹豫,轻灵而稳健。实不知猫步这个说法的始作俑者出之何人,老杨家太极拳,实在是没有这个猫步的说法,只有迈步如猫行虎步之说。猫行者,取猫之身法轻灵变化,虎步者,撷虎之步伐稳健踏实而又不失灵敏之意。何以使凡学太极拳者无不将所谓的猫步奉为圭臬,其怪也哉!



海底针,右臂左前探之,复收回至身前,左臂同时右前探之,二臂前后一合劲是为采列。设若敌手擒吾之右腕推之,我则顺水推舟牵引其力,将我被擒之手腕收回,同时左臂斜右前探敌肘尖部位,二臂前后一合劲,敌或可被吾合劲撅断手臂矣。若吾右腕被敌手擒之而能收回身前上举,此等练法不是顶丢,便是大力赢小力,决然不合太极拳牵动四两拨千斤之法则,若如此练法,则是太极拳技击之旁门左道之技击打法,非纯正太极拳以柔克刚也。设若敌手擒吾之右腕遭遇吾之撅劲而撒手收回,则吾随势右臂前探之,一翻腕,随腰手腕下垂使指尖下指,左臂合劲配合之,敌必被我反擒拿矣。



有人或曰我在按照讲解太极拳套路的招式,不是讲解太极拳的内劲使用。又云海底针式若人家以左手拿我右手如何解之?我左足退一步,左臂同时穿之对方的反关节的肘尖部,左臂往身前收回,右臂往身外打去,双臂一合,一样可以撅断他的手臂,这是太极散手的随意变换使用了。按照太极拳的套路分段讲解,不能脱离了太极拳的套路招式去讲,所以变换之后的打法,可谓千变万化。如果真的去打,没那么费事儿,随手一划,连他打我的手臂,带上他的身子一起打他出去,岂不妙哉?这是脱规矩而守规矩的内劲功克之的妙处,非招式可比拟。如果我脱离了太极拳的套路招式去讲,学太极拳又怎么能知道太极拳的每一动都蕴含着攻防的技击内涵呢?
献花(0)
+1
(本文系柳林夜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