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爱打人,羊孩子被欺负?'——幼儿交往冲突分年龄段解决全方案

 破茧成蝶808 2015-08-21



一次性讲清幼儿交往冲突问题

经常有家长为孩子的交往问题所困扰,有的孩子胆小敏感、有的孩子爱打人等等。孩子的交往在不同的年龄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冲突和问题也是孩子成长很好的机会。今天就孩子的交往问题,分年龄段为大家分析。


一两岁的孩子爱打人


家长问:



儿子1岁多了,已经会自己到处走去找小朋友玩,烦恼也随之而来。我发现他的攻击性特别强,经常主动去打别的小孩,抢人家的玩具,抓人或推人,弄得小孩家长都不敢让孩子跟我儿子一起玩。我们也反复教他该如何表达情绪,但还是如此,这难道是他的天性吗?该怎么教育呢?

回复:

这有多种可能因素。可以参考的建议有:

1一两岁幼儿如果特别爱打人,可参考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医生的建议:“训练孩子拍球、爬山、玩土、玩水,不要弹跳,用毛巾被把孩子裹起来压压,用大塑料球压孩子,用吊网把孩子吊起来摇”。

2重视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教给他各种情况都可以怎样用手势或语言去表达。平时多跟孩子聊天、讲绘本。

3随时告诉孩子各种界限,比如,用别人的东西要征求对方同意等等,只要能听懂话,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另外,家长看得紧一些,在他冒犯别人时,家长要及时把孩子抱开,让他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能被接受的。

4有些孩子打人是因为自己对人多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平时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看到大家互相帮助、友爱的一面,让他感到其他小朋友和家长都是很友好的。

5有的孩子是因为天生是运动型的孩子,他们喜欢肢体接触、碰撞,表现出来就是推、打。家长可以一方面带孩子做消耗体力的运动,同时也给孩子机会玩一些需要专注的游戏,比如积木、拼图、找不同等等。

6长自己反思下自身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给孩子做了的“负面”榜样。


家长问:

孩子性格敏感胆怯,被打不知道还手。

回复:

幼儿性格使然,对有些孩子,即便你每天告诉他若干次,要还手,到时他也做不到,因为他心里没那么多愤怒、没那么多攻击的冲动。

即使4岁的孩子,对别人的攻击也可能会反应不过来。我曾看一个男孩眼睁睁看对方在自己胳膊上慢慢地认真地咬一口,就是看着,咬完疼了才反应。

家长可以做的

1告诉孩子要及时躲避和保护自己。

2看着对方、大声要求对方停止,必要时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3让他正确理解他人行为:打人是不懂事、不会处理冲突的做法,不意味着对方就是坏孩子,或者对自己不好。

4对5岁以上的孩子,鼓励他找对方谈话,最终达成和解。

5平时多给他自由交往机会、多让他自由玩闹。

6家人跟他互动不要太细腻,多带他运动,偶尔跟他玩打闹的游戏,比如推手或枕头大战。找一些有探险、冲突情节的绘本故事书看。

这些都需要逐渐来。最终无论孩子能做到怎样,家长都不要为此斥责孩子,而要全然接纳。不要怕孩子会因此一直被欺负,因为多数情况下,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社交能力都在提高,之间的肢体冲突会越来越少。


3——5岁小朋友在游戏间发生的冲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游戏间会随时爆发小冲突,比如,因为抢玩具、因为有不同意见、因为对方破坏了自己的作品,等等。

家长可以做的

1家长平时就具体事件,教孩子一些处理技巧,比如,轮流玩、用其他东西来交换、委婉拒绝的方式、怎样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要求,等等。有了办法的孩子,往往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冲突。

2家长不必对孩子的游戏过于严密地监视,遇到问题时,只要不涉及安全,就不必太急于去支招。很多时候,您静观其变,会发现孩子们自己摸索出了解决办法。孩子们需要在自己交涉中摸索规则。

总之,完全不教不管,和过于严密地监督保护,都对孩子发展交往能力不利。孩子有自己探索尝试的空间,他才能发展出比成人所想到的更丰富、更灵活的社交策略。

4——7岁孩子间搞小团伙、排挤

幼儿特别是女孩,大概都有过被别人搞小团伙排斥的经历吧?不同年龄阶段,这种行为的原因和含义都不同,要区别对待。

情境A:

3——5岁阶段:一个小朋友说“我不跟你做朋友了”。

解读:

这往往意味着——他此刻跟对方有不同意见,无法一起继续玩,或他此刻心情不好,不想跟任何人玩,而不是真的表示“我以后永远不想跟你做朋友了”。

家长可以做的

1如果孩子当时没有在意,家长不必深究,因为他大概也没当回事。

2如果孩子为此烦恼,家长可以让孩子复述当时的经过,想想有没有什么自己做的不对的。

3如果他没有做错什么,那么引导孩子看到,对方的实际意思可能是怎样的。

4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才更准确,不会让别人误会或伤心。

情境B:

3——5岁阶段:两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孩子要来加入,对他说:“我已经有好朋友了,我不能跟你再做朋友了,我们不带你玩。”

解读:

这个年龄孩子这样的语言,不见得是真的排挤行为,这更可能是——他们的社交能力有限,目前阶段,只能胜任两人的关系,无法应对多人关系。

家长可以做的

1被“排挤”的小朋友的家长,如果确认自己孩子没有做过什么冒犯对方的事情,那么不必太介意。可以像上面这样稍微跟孩子解释一下,或者都不需解释太多——我们确保自己没有做错就可以,至于别人的行为动机,有时我们真的无从了解。

2然后家长可以自己跟孩子玩,或者鼓励孩子寻找新的玩伴,或者让他想出新的玩法,来吸引别人一起玩。

3告诉自己孩子,要锻炼多人一起玩的能力,玩时团结大家在一起,如果对方有错就好好沟通,尽量不要排斥别人。


情境C:

7岁以上的孩子,几个同学合伙孤立另一个同学。

解读:

大孩子,特别是在女生之间,也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说,男孩的暴力是动手打架,那么这样搞团伙排挤一个人,可以算作女孩的“暴力”。家长对此不能采取完全放手的态度。

这种情况的原因比幼儿矛盾更复杂,需要具体观察分析。比如,可能其中一个孩子处于领导地位,要组织自己的“队伍”、控制其他孩子。也可能是被孤立的孩子太优秀、被老师宠爱、或平时过多指挥他人。对于男生来说,身材瘦小、不善交往,或与其他男生兴趣点特别不一致的孩子,往往容易成为被孤立被欺负的对象。

家长可以做的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无论您的孩子是哪一伙的,我建议家长都要跟他多多沟通,了解情况,然后正面教育:我们可以选择跟谁或不跟谁玩,但不要搞小团伙、孤立别人;如果对方有错,或者双方有矛盾,要正面沟通、寻找共赢之策、最终达成和解;我们要学会理解、善待、宽容别人。



小结

1交往冲突不是坏事,不要为孩子完全屏蔽掉,没有这些经历的孩子永远无法提高交往技能!

幼儿的交往行为常是实验性质的,而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故意的恶意欺凌。他们需要在各种尝试中,探索交往的规则、尺度、各人的边界,并发展出更灵活的交往策略。

有些家长,对于攻击性比较强或过于好动的小朋友特别反感,想方设法让孩子远离这些小朋友,甚至暗中希望这些孩子别在自己的小区、自己孩子的班级里。

其实,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家长的精心呵护,时间安排又紧,都像是罩在无形的玻璃罩里。所以我们不仅要多给孩子自由交往的机会,甚至要感谢有不同性格小朋友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孩子正是在这些经历中,锻炼了交往能力、成长起来的!

并且,我觉得学前幼儿都很单纯,无论他表现得多么“顽劣”,他们都是好孩子,都可以很好地成长。我们的各种评判或许只是自己的偏见。

当然,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给自己孩子提供机会,接触不同的小朋友,帮他丰富玩伴类型,而不是长期一对一地跟另一个小朋友玩。

2不要用成人的思路去揣摩幼儿的交往冲突!

正如前文所解读的那样,我们不要把所有的冲突都理解为恶意欺负。幼儿间的冲突,多数都只是由于他们交往技巧贫乏所致。比如,一个4岁孩子的外交辞令或许就只有这两个:“我跟你是好朋友”、“我跟你不是好朋友”!

正常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心中都没有那么多恶意。相反,他们在自由交往中,所发展出的种种规则和策略,往往都是互惠的、善意友好的。比如,他们通常不肯对其他小朋友做比较恶劣的攻击动作,因为——他们不希望别人也如此对待自己,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朴素的“恕道”!

另外,学前小朋友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他们头脑里的自传式记忆还不够发达,这使得他们看起来“不记仇”——他们转身就会忘掉刚才的不愉快,他们不计前嫌,很快又被“欺负”过自己的小朋友所吸引,一起玩得火热!

3不要把家长自己的受害者思维传给孩子!

幼儿间有冲突时,与其想,我的孩子被欺负或孤立了,不如多鼓励孩子有积极主动的思路,多想想,你是否给游戏带来新的玩法、你是否尊重了每个小朋友的意愿、你是否想出了让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赢之策……鼓励孩子帮助支持别人、用好的做法带动大家、给团体带来友爱的氛围,总之,把孩子放在主动的位置上!

我们当然要接纳和尊重孩子当时的真实感受,但,家长的任务,并非仅仅是接纳,还要有积极的引导。我们此刻的引导,对孩子未来一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都会有深远影响!

4不仅教给孩子具体的交往技巧,更要让孩子明白一些总的交往原则。

随时就具体事件,跟孩子探讨,引导他学到一些交往的原则。比如,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权利和界限;不背后说别人坏话、不传谣;朋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真诚;情感或物质勒索,不是友谊;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有权选择,我们尊重自己,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人不知而不愠……

5家长平时做好正面建设,才是根本!

我常说的正面建设,大致包括——对孩子欣赏接纳尊重;跟孩子正面沟通,不动辄批评指责;跟不同家人玩、接触人;家庭氛围愉快、家人关系和谐;自由玩、自由交往、户外运动、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鼓励孩子主动做事;阅读、旅游、接触社会、开阔眼界;给爱和乐趣的油罐加油;健康饮食睡眠生活习惯……

这些做好了,那么其他那些让家长发愁的小事,就不难或者不存在了,比如:没有朋友、不会玩、总是被欺负、跟小朋友玩时太爱生气、懦弱、没主见、怕别人不跟自己玩而过多迁就忍让、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看到的任何问题,都是提醒我们——不仅要具体解决眼下的事,更要回头去好好做正面建设!


最后想说……

我们与其挑剔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如多多反思自己跟孩子的互动方式:我们跟孩子有不同意见了,是马上翻脸生气,还是灵活、协商、寻求共赢之策?我们是否展示出了尊重与同理心?我们是有很多控制、威胁、强迫,还是接纳和信任……


亲子关系,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初接触到的人际关系。我们,代表了未来他将遇到的所有人类。我们向孩子诠释了什么是爱。我们,示范了与人相处之道。


所以,好好对待我们的孩子吧,让他们从我们这里,感受到人际交往的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