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派树木盆景的特色与风格

 luliuzhong 2015-08-21
  苏派是以苏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苏州为中心地,流传到长江以南许多地方,如常州、常熟、无锡等地。上海、杭州的盆景也受其一定的影响。
  苏人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水域,水陆交通发达,是江南鱼米之乡。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山青水秀,风光绚丽。从吴越春秋以来就是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唐代起,经济和文化一直繁荣不衰,历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特别是明代的“吴门画派”,对苏州盆景艺术有很大的影响。苏州的古典园林家有“甲天下”之称,对于盆景艺术关系则更为密切。此外,苏州临近盆钵的著名产地——宜兴,古朴雅致的紫砂陶盆也使苏州盆景大为增色;苏州的精雕盆景几座久负盛名,用以陈设盆景,更显出古色古香。
  苏州盆景流行很早。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做太守时,就有咏假山的诗,诗中所描写的情景,即是指山水盆景。从文震亨(苏州人)的《长物志》中可以看出。明代苏州盆景已转向以树木盆景为主,同时仿照名画家的画意进行造型,对选材、加工、用盆等方面都很讲究。并且重视地方特色,苏派的传统艺术风格,即由此开始形成。现存苏州“万景出庄”的一盆五百年桧柏盆景,仍苍劲健茂,树虽不高,却有磅礴气势;枯干磋峨,却又枝叶青翠,生机勃勃。作品构图简洁.意境深远,疏而不散,似虚而实,不愧为苏派的代表作。至清代,苏州盆景已极为盛行,为当时的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喜爱,同时在普通市民中也有所普及。从文史资料中查知,当时苏州盆景已有了很高的棕丝剪扎技巧和多种形式。清代陈涅子所著《花镜》一书中曾提到吴下盆景仿倪云林山树画意,用白石盆或紫砂盆栽种桧柏、枫树、榆树、六月雪和虎刺等植物.并缀以各种山石,即指苏州一带的盆景作法。清代光绪年间,苏州盆景专家胡焕章、曾将古老的梅桩截取根部的一段,移植在盆中、并用刀凿雕树身,使成枯干、再点缀苔鲜.以显得苍古。树桩上的大部分枝条均去掉,仅留两三枝,听取自然发展,不加束缚.经多年培育后,斧凿痕迹渐渐消失,即成为苍古自然的上品盆景了。
  苏州盆景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旧时代,主要还是供少数达官豪富欣赏,在内容和形式上受到—定的局限。传统的苏州盆景多为规则型,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称为“六台二托一顶”.就是将树木主干弯成六曲,选择一定的位置,留九个侧枝左右分开,每边扎成三片.即“六台”;后面扎成三片,即“三托”;最后将顶端扎成—大片,即“一顶”。整株树木分成五层.共计十片,全部用棕丝扎成圆片式样,端庄平稳,层次分明。陈设时多两两对称。称为“十全十美”、  片不可多,一片也不能少。用这种形式需费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加工成型,并且由于过分造作而失却自然。
  苏州郊区光福一带,从宋代就开始栽培梅花,并作成多种形式的梅桩盆景。现分述如下。
  (1)“屏风式”:主干直立,从正面看好象一个屏障,正面宽,侧面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弯曲,使成一扇形。
  (2)“顺风式”:将梅桩栽入盆中,使主干向一边稍许倾斜,而所有的枝条都向另一边延伸,并且要扎得平行而不杂乱。
  (3)“垂枝式”:在每年开花后,剪去部分老枝,促使新技盛发,然后用棕丝全部扎成向下悬垂的姿势。
  (4)“劈干式”:是将梅桩藏去树冠,劈成两半,使每一半都带有根和枝叶,上接骨里红、宫粉、绿萼、五蝶等观花品种,成对上盆,又称“劈梅”。
  上述梅校的传统形式,至今仍有一定可取之处。
  近几十年来,苏派有了新的发展。最初由苏州的盆景专家周瘦鹃、朱子安等人提倡盆景以自然为美,反对矫揉造作。他们吸取了明、清苏州盆景艺术的精华,对苏派的传统技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树木盆景实破了“六台三托一顶”的框框,注重师法自然,讲究诗情画意,并逐步形成了“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粗扎细势”的造型技法,使苏派盆景的面目焕然一新,以清秀古雅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
  苏派盆景以榔榆、三角枫、梅花、雀梅等为代表树种,其它有石榴、黄荆、小叶女贞、瓜子黄杨、桧柏、虎刺、六月雪、五针松、黑松等树种,其中以落叶树种为多。
  苏州北靠长江,南临太湖,阶近有“虎丘、灵岩山、天平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许多风景胜地。著名的“清、奇、古、怪”四株古柏就在苏州郊区光福司徒庙内。苏派的作品表现的题材大多取自当地常见的老树。
  苏派在树木造型上,现今则以半规则型为主。所谓半规则型,就是指树木的枝叶经过“粗扎细剪”.形成馒头状圆片,而主干则呈自然形状。整体的形态就是江南常见的老树形象的概括。
  “粗扎细剪”是扎片修剪的方法。即用棕丝将树木侧枝平扎(略下垂)成“二弯半”或“三弯半’’成S形。以后就以修剪为主,使其形成长圆形,中间隆起呈馒头状。其中所有小枝均似鹿角状。圆片的大小与多少,则要与树木的大小、高低及主干的形状相称。少者一、二片,多者十数片至数十片,但要少而不单调,多而不凌乱。至于圆片的位置则更宜灵活处理,富有变化,要因树而定,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但每株树木都应有个“顶片”,这是根据自然界树木(特别是乔木)生长到一定年限就会结“顶”的现象来处理的。但是“顶片”的位置.也要因势而异.因形而变,它在树木造型上关系很大。这种“粗扎细剪”的圆片主要用于雀梅、榔榆、三角枫等树种。
  “粗扎细剪”方法不但易于掌握,而且只要扎过一次就可通过修剪使树木成型快。成型后,也只要经常注意修塑,即可保持其基本形状。该法在江南地区是与气候条件及树种资源相适应的,造型比较符合自然。苏派的树木造型,并不都用圆片,对于松柏类以及石榴、黄荆、枸杞等树种,则采用稍加剪扎的方法。尽量保持其天然姿态。
  苏派对用盆很讲究,以宜兴紫砂陶盆为主,盆的款式多种多样,因树而异,大型树木盆景则多用白矾石的石盆。
  苏派传统的树木培养方法是自幼造型,加土比较方便,但速度太慢,现在多采用从山野挖取的方法。苏州附近多山,有着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常常会挖到形态很美的老树桩。一般在深秋初冬或早春时挖掘,挖回的老树桩,主干较粗大,而侧技较细瘦,缺乏过渡层次,显得不合乎自然。通过“粗扎细剪”,剪短过长枝条,随时摘取多余和不适当的芽条,使其养分集中,生长健壮枝条。待到萌生枝条长到15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弯曲、攀扎;并随时进行修剪,使之形成圆形枝片,与老干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将主干进行适当雕凿加工,减少体量,使树形整体匀称。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时向内,培养出造型苍古,符合自然的树木盆景。
  目前,苏州盆景艺术进入了一个“奇葩烂漫”的新时代。在老一辈盆景艺术家的关怀和培养下,苏派出现不少新秀,后继有人,并不断得到发展,呈现一片兴旺景象。在苏州著名的园林中多展有苏派盆景佳品.特别在虎丘万景山庄开辟了规模宏大的苏州盆景专园,供中外游人参观。苏派盆景在国内外的展览中,以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受到很高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