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三王” 清末民初,费县有“三王”,分别是:东墠王氏家族、北马庄王氏家族和县城南当铺王氏家族。他们都是有钱有势的官僚地主,倚仗权势,把持费县政事60余年,百姓习惯称其为“三王”。 东墠王氏家族,自汉魏以来就是琅邪望族,居住临沂南坦。王埙,顺治乙未(1655年)进士,官中书舍人。王佩璠,康熙丙寅(1686年)拔贡,曾任教习、知县。王者聘,雍正年间拔贡,曾任四川温江县知县。从王者聘开始,奉母命分家,迁至王氏别墅——费县东墠村(今属临沂市兰山区)定居,家道兴旺,后世出了多位进士。王嘉麟,字孚吉,号金泽,道光乙未(1835年)进士,官至江西瑞州知府。王殿麟,字伯鸾,号骧南,道光乙巳(1845年)进士,授广西武缘县知县。王兴麟,字叔同,号定圃,曾任湖北松滋县知县。王介福,字备卿,道光乙未(1835年)进士,官贵州余庆县知县。王肇震,字东麓,以军功授铜山县知县,擢升邳州知州。王薪传,字一卿,同治丁卯(1867年)举人,曾任河南襄城县知县。王肇修,光绪癸未(1883年)进士,官刑部主事。王肇敏,光绪庚寅(1890年)进士,官户部主事。王景禧,字燕泉,光绪庚寅(18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民国初年担任北洋军阀靳云鹏的秘书,在费县城内建有翰林院。 马庄王氏家族:始祖王凤梧,字秋亭,号东厢,自乾隆初年居住马山社北马庄村,世代以耕读为业,成为费县的望族。王凤文,字朴之,号丹峰,曾任贵州天柱县、顺天顺义县知县。王凤冈,字桐山,道光丙戌(1826年)武进士。王庆远,道光壬辰(1832年)举人,曾任诸城县教谕。民国初年,其后人王遐龄担任城区社长。再后来,王玉寿担任国民党区长。 费县城南当铺王氏家族:王氏四兄弟,系山西人,清末在费县城弦歌街路西(今影剧院北侧)开设当铺(人称“南当铺”),以典当方式经营业务,利息为2.5分至3分,残酷剥削劳动人民。日伪统治时期,他们依仗敌伪势力,出租土地,放高利贷,残酷掠夺人民的财产,激起了城乡群众的极大义愤。 费县“三王”凭借家族的权势地位和钱财,把持县政,称霸一方,鱼肉百姓,为所欲为。新任知县到任之后,都要去“三王”家中“拜码头”,对他们恭而敬之,轻易不敢得罪。 早在1933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费县党组织,为了发动群众反抗封建压迫,把揭发宣传费县官僚地主“三王”的罪行作为一项工作任务。1945年11月,温河县政府在费县城召开万人大会,控诉南当铺大地主王玉坤、王玉同、王玉堂、王玉珍兄弟四人的罪行,有20多名受害者登台揭发控诉王氏兄弟的罪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