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高考桓台一中部分语文高分学生学习心得

 采菊东篱630 2015-08-21

第一篇

语文的世界很美好

姓名:毕重阳  学校:桓台一中2012级29班  语文成绩:141分 任课老师:李洪帅

 

六月24号下午,太阳炽热地烘烤着大地,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心里的忐忑也一点一点加剧,在这样的焦急中终于熬到了四点,一番手忙脚乱的折腾过后,屏幕上毫无征兆的弹出一个页面,那一刻,盯着那几个红色的数字,不知为什么我自言自语了一句:还好,最终能够如愿以偿。

我的语文成绩是141分。

这是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平静下来之后,开始着手写这篇文章,也算是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关于语文学习的一点小心得。对于语文,我想说的是:语文的世界很美好。当你真正发现了一门科目的美好所在,就不再需要需要任何理由强制性的让自己学好它,而是像面对一个逐渐熟悉起来的朋友,自然而然的想要去了解他的一切,去实现更为亲密的关系。

兴趣与热爱共生,经久不衰

因为我是一名理科生,所以我知道有很多理科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大,其实,我们从张口说话的那一刻就开始接触语文,十几年来每时每刻都在与语文打交道,就像我在题目中就已经提到的,语文的世界很美好,只等你去发现。如果去问一个对语文着迷的人,他会说:“语文的世界里充满无限未知与可能。”语文学习一样如此,我们无需盯紧最后的结果,无需太过在意一次月考的分数,如人所言,世间万事最怕热爱二字。热爱语文,对我们的生活已不仅仅是一种锦上添花,说是雪中送炭,我想也不为过吧。

我非常难忘的是我们班高三坚持了一年的课前一练,是它真正唤起了我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很多班级在大量地做题时,我们的课前一练仍在愉快的进行着,我的语文老师常说的“无用之用为大用”也真切的体现出来。课前一练要求是每位同学背诵优秀作文片断,然后对最近的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仅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新闻热点的机会。而有了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就显得轻松不少,课余时间同学们谈话的内容也开始渐渐和语文学习有了联系。就这样,语文学习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写作文的时候那些课前一练里讲过的热点事件、热点言论也就很自然的用上了。

积累与观察结合,事半功倍

我们每个人都曾听到过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语文学习方法,而经过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对我而言适合并且高效的学习方法无非两个:积累与观察。

积累,让我联想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有劝学中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错题,二是素材。顾名思义,积累来自于点滴,像是每一套题中基础知识出现的漏洞,具体到一个字的字音字形;一个成语的适用对象,感情色彩;一个文言虚词的释义或是一个特殊句式;一个病句中哪两个词搭配不当…….这些知识看似细小而琐碎,却在最后的高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语文老师曾在课堂上说:“现在你不在意的,恰恰是将来某个时间点里决定你命运的东西。”每次考试后,我的语文老师都会结合这次的试题让我们进行回顾与拓展,比如古诗鉴赏,以景结情在寒假前的期末考试第一次出现,大家都答偏了,但是后来我们陆续见到了不少例子,像“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见的多了,积累的多了,再见到类似的题目就像条件反射,自动把它归到见过的一类中去,也就不会再出错了。

关于素材的积累,我想把它与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结合在一起来说。高三这一年,可以说素材的积累从未间断,即使是到了最后关头,不再有统一的作业,我也时不时地在素材本上添上一两句自己觉得很有感觉的话,而它的来源更是不定向的,有时是一句名人名言,有时是一句电影台词或是歌词,甚至是杂志上读到的好句子……总之,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一切你喜欢的,都可以摘抄记录,这就是我说的——观察。高三时间非常紧张,每个人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数学和综合科目上,这种情况下,观察就是节约时间的法宝。一眼瞄到的好素材不需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就可以迅速的记个大概,心情烦躁的时候与其什么都不干不如拿出一本书来随便翻翻,随口读上几个句子……因为关于高考一切都是未知的,不要想着我要冲着他考的去学,等到现在回过头来去看,或许正是其他人觉得没有用,不屑去做的帮了我的忙。

素材本与错题本交替,齐头并进

错题本和素材本都强调两方面,一是及时回看,二是独一无二。及时回看大概是被提到过很多次的,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独一无二。顾名思义,这要求你的工作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是最有效的工作。每次考试后抽出一点时间完成零散的积累工作还不够,举个例子说,第十题的文言虚词做错了,你要做的,不只是把正确的整理下来,而应该借助古汉语字典,查出这个词的所有释义,进行拓展,最好还能从课本中找到对应的用法及出处。按这样的步骤坚持几次过后,你的错题本就会明显和别人的不同,其他人是机械式的搬运,而你的整理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随着整理次数的增多,以后考试之前也就不再需要费心劳力的翻各套卷子,只需把前几次考试中出现的漏洞修补一下,就可以从容坦然的走进考场,有了这样的心态,在面对一套陌生的甚至是不顺手的卷子时,也就可以游刃有余。

素材本的要求与错题本是一样的。我们整理的素材,既要新,还要鲜。我们不妨将素材进行归类整理,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准备了五个素材抽屉,后来进一步拓展为十个小专题,它们分别是:科技人文,生命关照,责任意识,文化传承,竞争合作,道德良知,一念之善,人生世相,追求理想,自然环保。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类别来整理,你的素材本一定是独一无二的。直到高考之前的一个小时,我们班的同学还在捧着自己的素材本看,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素材的积累,也是你这一年的心路历程。

学习与生活联系,相辅相成

其实生活很简单,无非是作出决定,不回头。学习也是一样,按照心中所想,大胆去做,一天一天只等高考亮剑。在高考过去一个月后,现在回想起来,有惊心动魄,却没有那么焦躁不安,当你真正置身高考考场中,我想你会明白我今天的话是说的什么。高考就是对我们平时学习的一次检验,不要给他戴上决定你的人生之路这样的帽子,因为能决定我们的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

记得第一场考语文的时候,老师发下考卷,看到的一刹,心里说了一句:它还是来了。是啊,既然来了就要从容面对。甚至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动,中间看了一次表,最后写完作文,把卷子从头到尾过一遍,刚好铃响,于是放下笔,交卷走出考场。就这样平淡而过,直到查成绩之前,才迎来心情的波涛汹涌。其实,高考之前有几次模拟考,我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去找语文老师,老师只一句:“没事,我还是相信你。相信你如同相信我自己!”当时觉得什么都不算事了,身边的人这样信任我,还担心什么呢。最后语文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也是圆了自己的梦吧。

关于高考作文

看到题目的时候,我和大多数考生一样,小小的懵了一下,但是因为我留了一个小时写作文,时间尚属宽裕,所以在心里拼命告诉自己:稳住稳住!然后又读了两遍题目,最后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两个立意。一个是从爸爸的角度,不需要弄明白原因,直奔结果;另一个则是从孩子的角度,注重过程,重视探究。可是我只能选一个,其实在选最后的立意是很是纠结了一番,因为从题干来看,似乎描写爸爸态度的语句更多一些,但是我心里应该是更偏向第二个立意也就是从孩子的角度来写。原因有两个,一是注重过程注重探究这个立意更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写起来可能更顺手;二是关于探究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事例,这就避免了选取实例时的时间浪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斟酌语言和结构。最终,顺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第二个立意,也就是注重过程,鼓励探究。

都说题好文一半,决定要写第二个立意之后,很快选取了这样的题目:让探究为生活摆渡。毕竟探究还是为了生活服务,不管写什么最终的落脚点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样题目中既体现了我的立意,也谈到了生活,就很果断的决定了。我记得我的开篇是这样的。先是点题: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而我们都是过河的人。而探究,无疑能为我们的生活摆渡,带我们渡过生命之河。然后结合给出的材料:虽然孩子的父亲不鼓励孩子去分清丝瓜藤和肉豆须,但是谚语的得出却也是探究的结果。我印象深刻的实例是选取了生物课本必修三上沃泰默的实例,沃泰默因为由于常规而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而斯他林与贝林斯去因为敢于探究成为开创学术的先驱。简单的事例论证之后跟上一小段总结性的文字。文章最后结尾部分只有一句话:让探究为生活摆渡,生活有诗和远方。

最后还是想说,不管你现在的语文成绩怎样,从寻找一份兴趣开始,培养对语文的热爱,一路走下去,你期望的就会如期而来。在这里引用一句话: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当生活要求我们逆风而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能随风而去。怀揣自己的颜色,去一心要到的地方。语文的世界很美好,就等你来发现。

 

 

第二篇

我对语文的一点心得

  姓名:姜珊  学校:桓台一中2012级9班  语文成绩:140分任课老师:宗霞

 

一、学习语文的方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语文的基础非常重要,积累来自平时,无论是做题中遇到的,还是老师发的资料中的字音字形成语近义词,都要及时积累到积累本上,早读时记忆。

语感培养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大家的散文,遇到非常经典的语段要整理下来,早读时背诵。

   诗歌鉴赏、阅读都是能够比较快速提高的,但是提高的前提是那些基本的手法、作用类的答题模式必须掌握熟练,然后再多练习(其实只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足够了),做题的时候可以针对某专题选取典型高考题练习,并且做完题后一定要总结这种设问,这种答题思路,整理下来,早读时背诵,将会非常有帮助。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听老师的话,课堂必须抓起来,做好笔记。

 古诗词背诵可以利用平时零散的时间进行,多重复才会熟练。

二、对语文的一点感受

学好语文,关键是重视语文,其实只要在平时学习中重视语文,语文成绩一定不会差。

语文学习要善于总结,每次考试结束都要反思哪种类型的题目是失分点,如果是社科文那就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光关注细枝末节而忽视整体大局,是不是通读文章是没有把关键地方画出来等等。我在高考之前把每类题目做题时的思路方法需注意的地方都列了出来,比如前五个题要善用排除法,古文翻译需要逐字翻译,这些方法因人而异,来自平时学习中的灵感。

其实在高三学习中,语文学习是很享受的过程,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平静,找到慰藉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三、关于作文

议论文无非是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认为抛开语言的美感,议论文结构其实非常清晰。在我高三最后阶段,写作文的思路就是,先确定好立意,然后写好题目(以前我总是最后才写题目,这样会使文章中心偏离),围绕题目(中心)行文,起承转合。开头亮论点(点材料),然后再在第二段进一步分析阐述你的观点(这一段侧重说理但是文采必须体现出来),然后可以举例论证,要特别注意平时老师强调的论证方法,特别注意过渡段的使用,特别注意紧扣论点。结尾处是升华,多用一些自己积累的哲理句,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有文采有高度。

我们的高考作文围绕孩子和父亲的不同行为以及他们的对话,这儿就有了三个主体,孩子,父亲,以及肉豆须丝瓜藤(在考场上我直接人为的把肉豆须丝瓜藤过滤掉了。)我当时在看卷子的时候,第一眼集中在最后父亲说的话上,这让我没有了思路。但是当我昨晚前面题目开始写作文时,我先确定以孩子为主体立意,那么就看孩子的行为,孩子想要动手把两个东西分开,父亲认为这种行为很可笑并用自己的经验否定了孩子这种行为。想到这儿,我就确定了我自己的思路,自由探索。从孩子角度,我们要有自由探索的精神,从父亲角度,要鼓励自由探索。于是我就确定了题目《留一方自由探索的天空》,于是就按照平时写作思路写啦,我以前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话题,但是却积累过相关哲理句、有探索精神的人物,写作速度上也跟平时差不多。

高考作文还是以稳求胜,考场上不能抓住一中思路不放,也不能看到题目暂时没有思路就大脑缺氧不知所措,无论如何,一切题目都有突破口。

 

第三篇

最美不过学语文

姓名:李文丹  学校:桓台一中2012级14班  语文成绩:137分任课老师:耿文超

 

一、语文学习方法

1.培养兴趣,端正态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文首先要热爱语文,从心底里接受,并不是去功利地应付。对待语文的态度决定语文水平的高度。

2.做好笔记,查缺补漏。学会做语文笔记,是一个学习语文的必备的技能。语文学习就是积累的过程。所谓“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语文学习与笔记积累紧密联系在一起。做笔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例如我的笔记本是混搭式,即字音字形,成语熟语, 病句改错,标点符号,名人名言,好语段文章等掺杂在一起整理。为了能更好地对基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我每次整理基础题目的时候都要很慎重地选择,只选择整理自己不会的、易忘的。这样笔记本上面的知识就成了精华。这样的笔记本才能真正地在考试之前的复习中祝我一臂之力。同时周围同学有用分类式的,分成几大模块,固定的一个模块中就只整理一种类型的题目,并且及时地归类总结,如此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3.选择好书,积累素材。顾宪成曾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高中生,关心社会上的热门事件是必须的,于是我的选择了《作文素材》,此书中的人物不再只有喝酒作诗的李白、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投江泄愤的屈原,更多的是仙风道骨的教授李小文、苹果公司的又一个奇迹蒂姆·库克、百米飞人苏炳添等一些热门人物。想要积累人物素材,就必须要全方位了解这个人物,毕竟一个人所能展现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的了解人物的各种品性,边了解边整理边思考,这样的整理和思考有助于我们以后在作文运用中更方便快捷,真正做到信手拈来。

4、善于观察,热爱写作。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痛苦的,痛苦的原因无非是作文字数太多工作量大、心中毫无灵感、对作文题目没有好感等。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完全可以是自由的。生活的观察,情感的体悟都是值得我们去动笔的。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慢慢的你会发现,原来用笔记下的画面远比照相机拍下的画面来得真切。我们应该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中更珍惜我们手中的笔和纸。

二、独特感受

经过高中这三年的语文学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够培养语感,同时逻辑思维。但最重要的是,我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能得到丰富。初中时,我最喜欢阅读的书刊是《情感读本》。记得,年少的我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真切的感情,有时也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可以说,是这本书帮助处于叛逆期的我理解了亲情、爱情、友情,同时使我更加珍惜感情。高中时我们开始接触议论文,这就需要我们累积广泛的素材,从那时开始,我才真正踏上了了解名人的路途。在这条路上,遇到了许多以前只是听说过名字的名人,我怀着敬畏好奇打开他们背后的门,真正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每一次的深入了解都像是在交朋友。他们的世界,无论是乐观,倔强,坚强,还是悲伤,愤怒,悔恨,都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所以阅读对于我的语文,对于我,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并非仅局限于知识层面。

再就是对于写作的感受。高中之前的记叙文训练就是在教我们要做一个心思细腻的人,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手中的笔描绘世界。高中之后的议论文训练则是教会我们理性地看待事物。但总的来说语文本就是偏感性的学科,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思维模式,而是用心去感受。所以真正爱上语文之后,难免会变得多愁善感一些,心思细腻一些。每次看到好诗,周围的同学都会一起分享,一起背诵,背完后一起朗诵,你一句我一句,有时真的像是在互说情话,这时就能深切的感受到语文有趣的一面。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语文,聊天、看电视、听歌……其实都是在学语文,还真是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我们不必急于看到自己语文水平的提高,只要肯坚持,肯积累,必定厚积薄发。这一生有语文相伴,足矣。

三、作文构思思路

第一要义:立意

1.      理解。现在的作文大多是材料作文,或是寓言故事,或是名人名言,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懂题目,第一遍慢读,尽量读懂,第二遍开始找关键词,第三遍揣摩出题者想表达的意思。

2.      琢磨。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既要看整体也要看关键,多问自己为什么,一步一步深入探究题目到底想告诉你什么。一般地,题目一定是要有启发意义,想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在立意时要往这方面靠拢。

3.      冷静。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当思考陷入困境时,这时候需要定定心神,重新读题目,读完后写出最想说的一句话,有时候第一感觉最值得信赖,再反复修改,修改成立意的形式。

4,检验。将立意带回原题目检验,符合即可。 

第二要义:举例

文章既可以丰富绚丽也可以简单凝练。想让文章丰富就得多举例子,但是有时非得要任性一下,就想只写一个人,那必须对这个人非常熟悉,如此虽然简单,却也可以写出一篇有内涵的文章。

我选例子,最重要的是例子合适,找典型人物事例,最大程度的切合立意。

其次是人物的热门程度,选择冷门人物可以为一篇文章添彩。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正反对比论证也可成为一篇作文的亮点!

在文章快要结束时,来个排比举例,彰显文采,加强语气,强调立意,文章必定能独领风骚。

总结:

在整篇文章的构思中,立意是必须放在首位的,因为之后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立意展开的,所以在立意上多花费些时间,。在举例的过程中,要进行情景再现,使用各种句型,时时事事点题,亮明观点,这样能时刻提醒自己“我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开头要引用材料,尽早提出中心论点,最终的结尾要扣题。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从设计到完工,工作量很大,但是只要每一步都稳扎稳打,那这场工程必定能够成功,并且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成就感。正如胡适遵循的人生格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所以对于每一篇文章,也应该像完成一项工程,认真扎实走好每一步,完成之后,一定后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样灌注了自己所有心意的文章,想不出彩都难。

四、高考作文

以一求知心  开辟探索路

桓台一中  李文丹

人生本就是一片丰饶的森林,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仔细品味,这句话无非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处处皆风景,而要想这些风景,则需要我们携带一颗求知的心,走上探索的路。

乡间俗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可小孩却偏偏不肯被这俗语所束缚,踏上了探索的征程。纵然在此过程中扯断了错综的茎叶,可小孩所展现出的求知探索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在探索之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是用来形容古希腊艺术的,却也是对罗念生先生一生的写照。即使是在抗战期间颠沛流离,在“文革”期间顶着“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在断断续续的警报声中,在乱世的平房中,他顶着压力与嘲讽,将一颗求知探索的心安放于古希腊艺术的翻译与传播,也因此为古希腊艺术的传播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对于罗老来说,荣誉利益都是虚的,他所珍视的,是在古希腊艺术中的求知探索。最终这些也使那爱琴海畔的明星化为他桌前如豆的灯光,绵延至一生那么深邃悠长,照亮了人生的探索之路。

在探索之路上更要有过人的勇气。

千年前,王羲之修禊河畔,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王安石游褒禅山,惋惜:“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苏轼泛舟石钟,思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在探索道路上的牵绊与坎坷,旁人的言语与压力,最终使他放弃,终究无法欣赏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与之相对的爱因斯坦曾大声宣告过“科学就是探索,探索使人快乐。”他从小对周围世界的本能的渴望,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名传后世。

在探索之路上要有学和行的结合。

谢觉哉曾言:“学和行本来就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必须要行,在行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发明大王爱迪生便是将学和行结合的践行者,他亲身孵蛋的经历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同时也影响了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探索者。

孔子曾殷殷教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又道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矣。”古人求学,谨言慎行,可谓真知驻足坚守,也可为真知不断探索。在知识的密林中,停停走走,收获颇丰。一切都因我们在为真知而求索,甘心为其寻寻觅觅,为其踏破铁鞋。

小孩本就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探索是一个孩子的本能。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着挑战权威的勇气,有着不被束缚的自由。虽然丝瓜藤和肉豆须难以分清,可我们更应重视这个过程,这才显出探索的价值。人生路漫漫,唯携一颗求知心,踏上探索的旅程,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第四篇

语文学习的几点感受

  姓名:刘紫霄  学校:桓台一中2012级9班  语文成绩:135分任课老师:宗霞

 

一、学习语文的方法

多读书,但是不是囫囵吞枣地读书。我读的书并不多,但是喜欢一本书反复咀嚼,而且优美句子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后来要勤翻看。学语文一定不要有目的性,我在翻看的时候只是抱着一种看课外书的心态,这样看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对写作和现代文阅读都有很大帮助。

对于古文,个人的经验是多做题勤总结,尤其要在选择题和诗词赏析上下功夫。诗词赏析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但是最重要的是体会好各个句子的意思,并且要对古代的常识有一定了解。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多读书,见多识广。外老师让背的一定要背好背准确理解透,课上要跟着老师走。

二、对语文的独特感受

高中阶段最不像学科的一门学科。多做题也不一定成绩好,往往给人一种无力感。

另外语文成绩好尤其作文好的同学好像都很受崇拜……

三、作文的构思思路

首先一定要审好题,保证自己的立意是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不能求新要求稳。

在想到文章的主题之后开始想自己已经掌握的素材,个人喜欢把想到中心立意后脑中浮现出的所有人物名称在纸上列一遍,然后在心里排排序,古今中外怎么安排,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想好,另外要用心雕琢出一个好听的题目。

议论文的话我自己一般是按照这样一个格式下来的。

开头要凝练有文采还要点到主题,先列名言接着点材料。最好在点材料的时候就用上精巧的句子,议论文可以参考一下民国时期文人写的论述类文章,给人感觉严谨不失优美。

入题后开始举例子,所有的例子都是“总领句+事迹+论述”的格式,但是不要一段只举一个例子,我一般第三段至少三个例子,正反例子都有,第四段简要论述,论述时还要引名言。

第五段要联系现实和论述,群像例子和个人例子都要有。

第六七段升华,也是篇末点题,这里要有优美的句子作为点睛之笔,但是一定要切题。

这些是格式类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学到,但是最关键的是文采和思想性,举例子时要努力用最优美的文字,写到论述的部分时要扣题并且用哲理性的语言。

例子也不要用常见的那些,热点点一下就够了,我的大多数例子会选择冷门的,比如别人可能写苏轼,我写苏洵和苏辙。

四、对高考作文的回忆

发下卷子来审题的时候我什么也没看懂,看了好几遍也没看懂材料想表达什么,所以索性不管它直接做前面的题目了。等到做到作文的时候把脑子放空重新审题,脑子里出现各种奇怪的立意,但是最后选择了自己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写的那个。

我当时很紧张,几乎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只能想起人物的名字却忘了他们都做过什么,于是我就开始力求语言优美,成语和文言词汇用了一大堆。但是我还是按照格式来的,书写也努力做到最好了。

第五篇

我学习语文的几点感受

姓名:张柏贤  学校:桓台一中2012级9班  语文成绩:135分任课老师:宗霞

一.语文的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积累为先。从字音字形,到名句默写,再到作文,无不需要巨大的积累量。我在语文学习中比较注意积累,并且是有计划地积累。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天的积累计划,包括字音、字形、成语、名句和作文素材。每天积累一点,长此以往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其次,语文学习也要注重语感的培养。社科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等题型都需要较好的预感作为支撑。建议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注重阅读篇章,在朗读和背诵中培养语感。再者,有心的同学可以留意报纸、网络上一些新闻的标题或者宣传标语,这些对于语言运用题大有裨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课堂。我们的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老师们在课堂上强调的内容一定是重点。尤其是老师强调的答题规范格式值得同学们注意。

 

二.对语文的独特感受

  语文包含的内容太广,考察的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然而题型都是固定的。在我看来,只是被动地学习语文、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肯定是不行的。中华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我从内心深处热爱这门学科,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当徜徉于文字的海洋中时,我会感受到语文独特的美感。比如寥寥几个字就可以把复杂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就是语文的魅力之一。只有从心底热爱语文,多留心生活中的语文,自己的语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出来了,所谓千变万化的题型也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三.作文的构思思路

  我们的作文以议论文为主,自然应当讲究起承转合,讲究结构和思想上的深刻。这里我介绍常用的正反对比式的作文思路。首先,作文的题目应当引人入胜,比如以对偶句、借代象征手法起题目就会达到夺人眼球的效果。在开头段,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引出话题,再稍加阐释,迅速引出论点,切忌长篇大论不见论点。

  在写完开头段之后,切忌第二段接着开始举例子。第二段属于“承”的部分,起过渡作用,应当运用哲理句或者较华丽的排比句等句式强化论点。简言之,就是让阅卷老师感觉你很有思想。第二段应紧承第一段的论点,同时向下过渡,引起下文的例子。

  第三、第四段,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了。这两段就可以展示我们的素材积累,进行举例子了。然而举例子切忌长篇大论地讲故事,应当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应当简明扼要,只精炼地写出人物与论点有关的部分,然后进行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时,可以运用分析法或者反问句说明论点,给阅卷老师留下想象的空间。此外,如果有多个事例可用,可以用排比句的方式列举事例,这样既有说服力,又展现了文采。

  第五段和第六段是文章“转”的部分。第五段应该以简单凝练的语言总结上文正面的例子,然后引出下文反面的例子,起过渡的作用。第六段是反面论证段,可以举反面例子从反面说明论点。当然举完反面例子后不能孤零零地把它扔在那里不管,应当再辅以道理论证,引回正面。

  第七段往后就属于“合”的部分了。这一段可以用排比句、哲理句、名人名言强化论点,升华主旨。总之,就是让阅卷老师感觉你越有文采越好。有文采的同学可以在这一段尽情挥洒,但是一定要紧扣中心论点。

  结尾段不宜长,应当语言凝练,有余音绕梁之感者为上品。当然这比较难,同学们在联系中应当注意结尾段的练习,不要像我一样经常收不住尾。收尾要简洁,给人以回味的空间或者起到引领号召人的效果。

 

四.对高考作文的回忆

   事到如今,我依然觉得高考作文的材料有些云里雾里,比如我不知道到底“顺其自然”这个立意从何而来。我当时看到了爸爸说的“它们是用来吃的而不是用来分辨的”这句话,就认为这是本题关键所在,得出了“正确把握事物的用途”,也就是网上说的“实用主义”的立意。然而这个立意的例子比较难想,于是我举例子时稍有词穷之感。当然同学们难免会遇到没有例子用的情况,至少是知道一些陈旧的例子没有新颖的例子,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到前文所说的用排比句举例子的方式,简化事例,一个例子一句话,这样较陈旧的事例也可以焕发出文采。比如本次作文中,我把“正确认识事物的用途”以“用人”来论证,以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诸葛亮用马谡等事例构成排比,效果我自认为还不错。

   再者,拿到作文材料时切忌慌张,从材料中的行为主体出发,分析每个主体有什么立意,选择自己最会写的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