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夏天,父亲在美国的老友在回国游玩,带回了他从未来过中国的混血小公主,小公主叫洁西,比我小了五岁,褐发碧眼,可爱极了。 洁西一直想回中国瞧瞧。可惜我这趟来还得见好多老朋友,不如你带洁西出去转转吧!父亲的老友托付给我一个当“中国导游”的任务,我欣然答应了。 我们先打算在闹区商业街逛逛再到厦门的标志——鼓浪屿转转。可在公车上刚开了十来分钟,小洁西便抱怨了起来。 “怎么都都是高楼大夏呀!和我家那的也差不多呀。姐姐,怎么没有胡同呀四合院什么的?” “那些是中国北方才有的呀!” “那厦门也总有些中国特色的建筑吧!在哪呢?长什么样呀?” “这……我竟一时语塞。长这么大,我还真不知厦门的中国特色建筑在哪。闽南特色古民居?好像也拆得差不多了吧……” 到了中山路,面对“人头攒动的丰货商店,我以为爱热闹的小孩子洁西该开心了,怎知她却一脸的沮丧。” “肯德基麦当劳,又是一样!姐姐,你们中国不都吃饺子啊面条啊米饭的吗?我也想尝尝特色菜!” “好好好,我这就带你去!” 结果转了一个小时,我们只经过了日本正宗拉面店,“韩式”的钦板烧,“泰国风味”家常菜。原来那外“中华名小吃城”不知何时已挂上了锁,蛛网都结满了门檐。 好不容易在一条隐蔽的小巷里找到了家“中华的茶面”。洁西盯着香喷喷的面条,眼里都射出了金光。 “这味道我没尝过,真好吃!” 我却笑不出来。洁西想看的是卖旗袍的老店,摆满青花瓷的古董行,编中国结的地摊……可这些都在哪能儿?那些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似乎只有在外国游客扎推的景点,才会贵得离谱的价钱出售…… 回家时开色已晚,我们选择打车。司机是位热情的中年大伯。 “哟!好漂亮的小姑娘嗬!不是中国人吧?洁西一上车!他便招呼。 “嗯!我从美国来玩!我爸爸是中国人!”“我第一次来中国!” “嗬!那好!今天去哪玩啦?…… 哎,可惜今天晚了,不然我就给你俩当一天向导!厦门呀……” 我真没想到,大叔居然跟洁西聊得不亦乐乎,甚至在下车时,大叔慷慨地摆摆手说:“算我给你们当回免费车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 洁西兴奋极了:“中国的司机真有趣,美国的司机才不会和你多说一句话呢。这就叫‘人情味’吧?” 我愣住了,原来我们的中国味一直都在,在现代化的包装下,其实它还深深在中国人心中流动着。
优卷2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探出头,当屋檐上的公鸡打起第一声鸣响,当细碎的露珠还娇滴滴地挂在草上;一双纤纤细足落地,踩着纤纤细步,一身素服,纤纤细手,事事青丝,打开门扇,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袅袅青烟升起,开始讲述关于中国的一段神话。 其实,中国味有一半是体现在女子身上。 中国古代的女子以贤淑、端庄为特征。她们一裹素服,操持着家务,做着相夫教子的工作。她们都有着一手好手艺,似乎每个人都是织女,当户而织,古代的女子也是含蓄内敛的,她们的心里藏着甜蜜的心事——“……和羞走。倚门回着,却把青梅嗅”。中国古代的女子也是有中帼不让须眉之势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在渐渐流淌的河水上策马挥鞭,书写下中国女子的坚强与豪情。 在近代的中国,我们也不能忽视女子的身影。在祖国被践踏的屈辱下,在文化激荡的浪潮中,她们决然转身。短发、便服、读书。在游行的队伍中,在学堂中,在报刊上,都有她们的身影。此时的她们如正午的太阳,是自信满满的,是在时代浪潮中的逐浪人。在反侵略的战场上,中国女子更是显示出了坚毅拔俗。最令我敬佩的是赵一曼,她在日伪的威逼利诱之下,仍显示出惊人的毅力及“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爱国之情,使大野泰沾在精神上向她屈服。 而现在的中国女子,更是显不出了时代的活力及魅力。她们在全球上光影闪现,全球的舞台因她们而更加光彩亮丽、自信、向上、拼搏、美丽……这些中国味,在她们身上是挥之不去的。 从中国的女子身上品味到中国的味道,倾听那一缕缕袅袅炊回所讲述的中华故事,中国之味,在浩浩荡荡五千多年的洗涤之下,更加精致而意味深长。 优美的丽江唱起朴素的山歌,东北的沃土捧出一件件珍藏,浩荡的长涨携着欢乐奔涌入海,珠穆朗玛峰顶起中国的脊梁。 新时代的逐浪人,我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真城地写下: 我爱中国味。
优卷3 听说过糖的甜菜,醋的酸,中药的苦,但你听说过一个国家也有它的味道么? 我说,中国,有股辣味。 我说辣,面对日本的任意篡改历史,面对国际上对中国商品的肆意控参与打击,中国人走上街头游行,抵曲日债;以强硬的态度维护祖国的完整;利用国际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以其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与运去不同,不容侵犯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 中国“辣”,体现在它的民族精神上。 中国“辣”。谁也容不了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面对灾难,无数子弟兵义无反顾地奔赴救灾第一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无畏的风度;无数热心人在慷慨解嚷。还有那灾区的人民,以他们的坚强不屈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顽强。 中国的“辣”,体现在它的互助、无畏不屈与顽强上。 中国“辣”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质疑,中国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风味。宏大的场面,炫彩的灯光,精心的布局,一场几近宏彩的开幕式,中国又一次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它的地位,不容置疑。 中国的“辣”,体现了在它面对压力时,那份不服输,勇于证明自己的精神上。 之所以说中国是“辣”的,是因为辣总给了一种不易征服、令人敬畏一种辛、麻,火红,让人热血浅腾的感觉。 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国家! 世界上许多国家害怕中国的倔起,想尽一切办法打击它,阻止它。然而越是艰难,中国就越是用它的“辣”向世界证明了它的实力与强大。 中国的“辣”,是一种不容侵犯的“辣”;也是一种红红火火,令人热血沸腾的“辣”。 “辣”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中国用它“辣”,彰显了它的不容小视。 辣,中国味!
优卷4 我以为,今天的中国,“中国味”应该有新的体现。 时下,说起“中国味”,首先浮现的一定是故宫太和殿那既庄严又调皮的金黄挑檐;是苏州园林里移步换影的假山叠水;是万帝皇帝那件依旧令人惊艳的云锦龙袍;抑或是几百上千年前那个如牡丹般雍容绽放在东亚土地上的古老国度,不是吗? 是的。 今天的中国人在抱着这样的想法时,心中不该有一丝愧疚和一丝难堪么?我们祖先的嘲笑声,今天的中国人听见了吗?他们用悲悯的声音嘲笑着我们这些不肖的子孙竟然一直妄想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向世界去宣扬那个“中国味”! 于是今天的中国人清醒了。“中国味”应该在我们的手上发出新香。
于是那个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万年也不许变”的“瑞 而后我又想起了谭盾那场以“水”为主题的演奏。相信看过的人都难以忘记演奏现场的高科技配置,声光、电的交织就真的把人带入了那个“水”的世界。然而主奏“乐器”就是像你我家里随手可接的自来水。然而持续甚久的音乐会并未给人乏味之感。反而不断的在用水奏出的乐曲之中,头脑中开始思考人与水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然后爱水、爱自然,最终体会到与之合而为一的奇妙感受。这不就是中国最精妙的“和”的哲学思辨吗?谁说它没有中国味?“中国味”在这场特殊的音乐会中,还魂。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并未懒惰如斯,“中国味”在我们手上得以延续。 即使太和殿的挑檐塌落了,苏州园林荒芜了,云锦龙袍光鲜不复了,我们依旧不用担心。我们聪明而伟大的祖先们会微笑着看着我们嘴里唱着那曲《东风破》让世界嗅到中国的味道。
优卷5 泰戈尔有句话说得很好: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中国味被人们轻描淡写地留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只是将它们发现, 古代仕人官场不如意,很多隐居山林,在借酒邀月的同时,潇洒地将笔一挥,这书法道出了对世道的不满,却也道出了文人智士不一般的中国味,如果将这书法的“眼泪”蒸发回高高的天空,倒要问问,这天空除了墨汁的问题,是不是还有了酸甜苦辣? 最近流行乐坛似乎来了一壶中国味的杜康,也许是从“菊花残,满地殇……”《菊花台》开始涌出许多关于中国风的歌曲,不再一味地学习外国歌曲风格,更多地把中国味融入音乐中,配乐也从吉他、爵士鼓,向琵琶与二胡演奏,且不看歌曲的歌词,听乐器的演奏,油然而生,更多的是从中品出了的中国独特的风味。音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中国味的音乐更为我们的生活刻下了一笔重重的痕迹。 现代的年轻人,暂且不说他们穿着中国版的裤子、韩版上衣、日版帽子、加美式板鞋,有一种玩世不恭的表象,也许在经过某一条小路,被栅栏内古旧的砖块屋子吸引,突然而发地对传统的赞叹,似乎忆起久违中国的味道,却又觉得血液在快速流动,也许血液也有了天空草地的颜色,在中国的土地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论古人或今者,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零的世道上命运不堪,同是怎样的悲愁!如香水一样绵延向东流,却带不走我们沉淀的悲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古人或今者。我们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了不过是云雾的人生,高兴了,不免高声欢呼,受伤了,也不免以泪洗面,要有如此高尚的情景,在中国味中品出一杯淡酒,我们在花草树木的掩盖下,细数着眼泪,在生活中渐渐淡忘,再忆起时,也就忘了是何等滋味! 心脏的表面,像地图纹路一般纵横开阖,中国味在上面来回穿梭。读着同等感受有着中国味的古诗词,听着感同身受有着中国味的音乐,思想在放肆,我唱着祖国的歌,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我沿着楼梯下去,那是一际清香,带着妈妈的味道,有中国的味道……
优卷6 当除夕夜的香味一步步袭来,当五彩的烟花即将点亮新春之际。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依然飘香,是朴实?是勤劳?我以为,是执着。 上下五千年,中国身上都散着浓浓的执着味。 孔夫子,一枝黑暗王国里的残烛,执着地追求“仁”即使在野,也绝不放弃对百姓的怜悯;即使穷困,也绝不扔下对美善的追求。一代圣人,用他的执着为中国添上芬芳。 孔子的中国味传承了千年,芬芳不散,馨味犹存。一代代志士仁人的执着,使中国味飘香世界。 然而在中国最危难的近代,这份执着的中国味更显珍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秉着对胜利的执着,红军渡过万水千山,纵然是无比艰难的环境,他们也执着挺过。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采访曾被这份中国味所折服,他在《西行漫记》中记载道:“毛主席住的是土窑洞,彭德怀总司令的背心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制的,林伯渠的眼镜脚断了,就用绳子绑着就着戴。”不必说外国记者深深的折服,我们,坐享胜利战果,生活无比幸福的一代,能不为这份执着的中国味所感染吗? 如果执着是浸透泪水的芽,那么鲜艳的花、硕大的果就是它的成就。 如果执着是无畏艰阻的运动员。那么金灿灿的奖牌、雷动的掌声就是他的成就。 如果执着是份国家的味道,那么国力的提升,世人的称赞就是它的成就。 执着是中国千年的味道,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它愈发地香浓。汶川救灾,是执着让你挺过生命的极限,把你推回了温暖的怀抱。这一刻,中国味在世界的赞许声中浓烈、芬芳。 在炎暑下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味再次从中国代表团中散发出来,飘香世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执着地一起迈向。当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拿到金牌时,我从观众的掌声中分明听到了自豪,从观众的泪水中分明看到了激动。这一切,源于我们,都有中国味。 执着的中国味仍会随着新年的钟声和我们一同迈向未来,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会执着地,向我的每一个梦想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