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为何要追封鳌拜为“国公”-微信精选-一云

 Confucius365 2015-08-22
点击「一云」关注 获取每日原创

大家对鏊拜的印象,恐怕很大程度要拜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所赐。飞扬跋扈的大奸臣,最后被少年康熙擒拿。周星驰电影中还有抄家抄出巨款的段子,恐怕是“和珅”乱入了。


历史上的鳌拜确实是被康熙擒拿的,而且真实场面可能比电影还惊险。花了很长时间训练了专门的“宫廷摔跤队”叫布库少年,骗鏊拜到武英殿去,让他坐一个瘸腿椅子(锯掉一只腿再装上),然后用递上一杯热茶,茶杯在开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放在冷却的茶托上。鳌拜一拿立刻被烫到,身体一动椅子也塌了,布库少年一拥而上才将其生擒住。这中间熟练应用了运筹学、热力学、平衡重力学、生物神经反射学等多门高精尖技术,少年康熙可谓煞费苦心。

可问题来了:

1

费那么多劲精心策划的得意之作,康熙大帝的功德碑中只字未题。

2

康熙60岁时,亲自为鳌拜平反,追赐鳌拜爵位。还让鳌拜的后代们重新出山,该工作工作。

3

到雍正时,让鳌拜的后代继承鳌拜的爵位,一等公。紧接着又加封鳌拜为超武公。“超武公”这个字在所有加“超”的“公爵”当中,是最高的位置。在“超武公”的上面就是“王”,而按照雍正皇帝以后的规定,只有和皇帝有血亲的人才可以被加封为“王”。也就是说,鳌拜的“超武公”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这些举措明摆着是要“拨乱反正,恢复名誉”呀。


说好的大奸大恶呢?难道抓错人了?这就是需要我们破除对鳌拜的几个认识误区。

1
鳌拜要谋反吗?

没有的事。那为什么会被少年康熙擒拿呢?我们可以看看康熙公布的其三十条罪状,有说他结党营私的,有说他干预朝政的,有所他不尊重皇上太后的,有说他不讲政治规矩的,独独没有说他要谋反的。事实上,野史说他“党羽遍布朝庭内外”也不靠谱,你看康熙办了他后,后面波澜不惊,更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清算运动。

2
康熙要杀鳌拜吗?

鳌拜被擒后,确实被判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康熙动了恻隐之心。实际上鳌拜是被监禁,几个月后郁郁而终。

3
鳌拜是奸臣吗?

历史上的真实鳌拜,首先是个当之无愧的清初开国大功臣,早年无论是在关外与明军的反复交锋中,还是在入关定鼎中原后巩固统治的大小战斗中,出生入死,转战南北,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顺治朝则是个大忠臣,是皇帝与当时最大权臣多尔衮对抗的主要棋子,因性格耿直倔强,三次差点被多尔衮杀掉。最终在顺治死后成为顾命大臣,也属众望所归。

鳌拜只能称为权臣,不能称为奸臣。其实他并没有多大野心。他的不幸,在于碰到了胸怀大志,一心想亲政的康熙大帝。


鳌拜跟康熙打对手戏时,已经快60岁了,康熙还只是个10多岁的少年,正常很难被放在眼里。抢正白旗(多尔衮一系)的地,杀苏克萨哈,鳌拜都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玩政治嘛,小 case,他完全没有注意到康熙看他的目光开始有些异样了。


《清史稿·鳌拜传》,说其人“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即朝廷大事,常常自己和几个同僚在家中决定,不和皇帝商量。说白了,这才是康熙最不能忍的。其他什么罪名,根本不重要。比如擅权滥杀,康熙亲政才两年,便杀了一帮大臣,比鳌拜辅政八年都多。


说白了,康熙和鳌拜的矛盾,是康熙随着年龄增长日益膨胀的权力欲,与先帝钦封的顾命大臣鳌拜抓在手里不放的实际权力之间产生的冲突。鳌拜不是不忠,而是不懂,16岁,很大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了,你还死板着个监护人的脸。


擒鳌拜之后,纵观康熙朝,别说权臣,连魏征那样的诤臣都没有了,剩下全是奴才。这才是当皇上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康熙晚年时想起鳌拜,“上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到雍正更是全面平反。因为皇权已巩固,对鳌拜这样曾经的功臣忠臣,不给个正确的名份,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清庭的核心价值观塑造。可惜这些用心,还是敌不过影视作品的脸谱化,妄将鳌拜做了奸佞!


回复可0获取全部文章列表


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