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治病

 -笑看风雨- 2015-08-22
《无相功》养生治病(简述)
        稽首叩拜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及龙天善神护法,今弟子发愿,用《无相功》治病救人,传授"道法"。恐不如法,愿赐忏悔。若会圣理,尽将迴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十方大德,同仁,及广大有缘者,本人所述《无相功》是古圣先贤之法,是一代代有德贤能仁者传于今世的珍贵遗产,是揭示人体健康长寿的金钥匙,是治病健身之法,是养生长寿之法,是接引上乘,上上乘之人见道修行,乃至见性修行,转凡成圣之法,是古圣先贤度化爱炼功,修道之人终归“极乐”(净土),一生成就,直了成佛,直捷,快速,善巧方便之法。该法由修身转修性,由世间法转出世间法;由佛法成就世间法,由世法转归佛法。是借假修真,转凡成圣的根本大法。即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末学承先师仁爱之心传,蒙昧无证,未能洞达不思议境界,但使"善法后继有学,大善天下有缘之人,诚心奉献,愿天下人受益,人生吉祥,暇满人生。
        该法"至简至易",功效奇妙。方法心传,简便,易学,集"佛,医,道"之大成。从有相到"无相",从有为到"无为",从有念暗合"无念""无相法门"。该法的前方便助缘法,把功法理论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其实万法之理是想通的)。把功法功力与中药效力相融合,化药疗为"神疗",迅速启动人体"先天太极运化",激发人体"潜能"快,疗效快,得功快。快速恢复人体具有的大自然的全息运化系统,循环系统,自我调节系统,修复系统,再生系统,法尔自然地转化系统,不可思议的再平衡系统。使之顺应自然,适应自然。与人和,与万物和,与天地自然和,使之身心祥和。
        现传功法是初开始修行《无相功》的前方便助缘法之一,又叫《浴足导引术》(原名《奇妙引导术》),功力+药力+热力,三功互助互化,能快速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引气归元,使人体气血快速有序化。因此,该法不但能调治各种疾病,还能快速打通气功界所说的"大、小周天",使你快出成果,并能调整修炼其他功法不当的"出偏"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此法一开始就展现出我们人体内的"先天太极运化",并从"六根"——眼根的"见性"、耳根的"闻性"、身根的"觉性"、意根的"识性"等入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根,六根皆,一结解,六结皆解),进而启开我们"自性功德法藏"(人本有的无尽潜能)。从见“道”修行,到见“性”悟道。至此,该助缘方便法完成使命(好比竹筏渡过河而舍弃一样),尔后随顺"自性功德法"(无相法)而修行。到最后,舍一切法,归于一念,一心专念"功德名号"。念念从心起,声声耳中入,音音落于心,念念相应,念念合于"道妙",念念功德庄严,念念不可思议。这样渐渐妄念摄住,法尔自然入深妙禅,入不思议境界,得大自在。如你诚信体证(实践),必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效果)。


                                                                                                        
 
《浴足导引术》法简介及浅谈足部治疗康复与保健对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
 
开篇忠言
                                                                                                                                                                                                                                                                                                                                       
                                                                                        
        修学之人,无论是学佛、向道、慕儒、还是入其他宗教、社团等,心量应象虚空那样的情怀,才能包容万物;心位象大海那样谦下,才能海纳百川
      修学就是明白宇宙自然万物的真相,人与自然万物的真相,人体假我的真相。
        修功必须了明天地自然生化之理,人合天地之妙,养德修心通道之真,遵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显止恶扬善,亲和万物之法,才能叩开真修大门,最终超脱自然(六道轮回),回归自性,证道成佛。
     愿天下人,明道,向佛,超脱三界,成佛!成佛!!成佛!!!阿弥陀佛!
 
————————————————————————————————————————————————
 
      《浴足导引术》法是《无相功》修行的前方便法,又是祛病强身,练功增功的秘法,是揭示人体健康长寿的金钥匙。该法集:佛、医、道之大成,把中医理论与功法理论融为一体,把中药效力与功法功力合二为一,再加上浴盆内的热力,三功互助互化,化药疗为"神疗"。能快速地活血化瘀,打通经脉,调和阴阳,引气归元,使人体气血快速有序化,达到防治疾病之功效。方法简单,效果神奇。该法是暑热天驱除湿热的良法,是"风湿寒邪"痛症的克星,是寒冷日子里及时补充体内热能量,气化体内废气,净化气血,解除疲劳的快捷妙法,是目前无毒副作用的高级"绿色"自然健身法。该法不但能防治各种疾病,还能帮助初练气功者打通气功界所说的 "大、小周天",使你早出成果。并可纠正现今练功不当所出的偏差和不良反应。
        总之,该法既是练功祛病,打通全身经脉的先法(练功前的基础功),又是练功中增强功力的辅助功(能快速打通功中感觉不通的地方),又是预防疾病,健身长寿的根本大法,是揭示人体健康长寿奥秘的又一把金钥匙,是一代代有德仁者传于今世的珍贵遗产,现今奉献于众,愿天下人受益!
         该功法紧密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巧用大自然"恩赐"的精华——药物,运用到练功之中。导引线路走于人体"太极""阴降转阳","阳降转阴";"阴升转阳","阳升转阴"。最终落于阴阳转换的双脚,为新的生命源泉、新的能量的生发地,使人体快速地"阴升转阳","阳气升发",从而快速激活人体内的"先天太极"运化:一生二,二生三;精化气,气化神;"精气神""互生、互化、互返","自生、自化、自返"。这样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生命源泉就会源源不断的显发。这是人体健康长寿的秘要,生命灵光的亮点。
         具体线路:从我们人体至灵的头部两眉心内里的"祖窍"穴(上丹田——灵光生发之地),沿任脉下行,开天门,"降紫宫","合膻宫"(人体中丹田——神气生发之地),下落小腹(下丹田——元气生发之地),舍家出行:从小腹内里神阙、气海、关元等丹田一片,一分为二沿双腿外侧阳脉下行双脚(涌泉)合二为一,然后上照,沿双腿内侧阴脉上行到"会阴",过谷道(肛门),进而沿背后"督脉"上行到"百会",归故里"祖窍",然后继续沿任脉下行"度众生","光照万物",全身化成一团融融自旋的光团,在生命"源泉"双脚下:热力+药力+意念力的引导下,不断沿双腿内侧上行,推动全身所化成的光团,法尔自然地运化:人体内的"太极运化"从"无"到"有"就会微妙的运化起来。这时再以"功德名号"为"功力"的源泉,以声波、心波为载体,波动我们体内的"功波",念念相合。你感觉功波快,你念"名号"就快,你感觉"功波"慢,你就念"名号"慢,念念与功波相合。一定要听其自然,顺其自然。这时,"灵动"萌发,功态发动,法尔自然运化。你的身体需要什么法调治,法尔自然地现什么法。比如你的颈椎不好,头痛,就会自动摇动、转动你的颈椎、头部。你腰不好,就会前俯后仰,左右转动你的腰部等。
         在触动体内"灵动"萌发,功态发动,使体内的"太极"快速运化起来。本功又运用人体内的"高能量"激发人体内的"低能量",通过阴阳转换,又变低能量为人体高能量。这也是"太极运化"后的又一亮点。在这运化转变、生发过程中,又有几处重要的"相合",即"性光"(上丹田)与"神气"(中丹田)相合,再与"元气"(下丹田)相合,再合于脚下"涌泉"(地门),经过循环又与"百会"(天门)相合;即"性与神合","神与气(命)合","性与命合""天与地合"进而带动全身气血运行,与手"劳宫穴"(人门)相合。这时人体小天地的自然循环"天、地、人"合,同时又与"功德名号"相合,很快功波显发,道妙呈现,念念相合,念念合于"道妙","合则生"、”合则灵”这是天地运化之理,心合道法之妙,人体健康长寿之秘。
         至此,人体内的先天"太极运化",就自然开始了。"阴升转阳、阳升转阴";"阴降转阳,阳降转阴"。阳气快速升华,浊气快速下降。清升浊降,快速地阴阳转换,化浊为清,"阴阳合和","动静一如","一生二,二生三","精化气,气化神"。精、气、神"互生、互化、互返","自生、自化、自返",迅速进入"道门":"道法自然",自然运行,自然变化。你需什么法调治,法尔自然地现什么方法。因为"道法"的特性:恒定为"正"。自动、自然、随缘现"法",“调正”、“改正”、“修正”,不须要你去动心意识,去有意 “有为”,“道法”随缘而“为”,妙运自如,自然运行,自然变化。在这种"道妙运化"的状态下,即可快速清理病气,废气,化通经脉,强壮身体,又可快速提功长功。有的"经络敏感型"的人,他(她)的功态会刹那际地变化,一日千里。
        该法之所以是炼功祛病的先法,是指炼功者,在修炼前,有病先把病治好,把体内病气,废气清理干净,引气归元,使体内气血有序化,利于以后修炼;无病先把脉络疏通畅快,身体先强壮。这样身体的基础打好了,炼功的基础才能快速打好,炼功中才不会出偏差,如不然,就会出现"酸、麻、痛、痒、胀、冷、热"等病态现象。会形成一种误导,错误认为是出什么"功能"等,而与真正的功能态相混淆。比如功中出现"发酸"的现象,是脉肌中有寒湿,是瘀积气化后外排的现象;"发麻"是经筋受阻连带脉络气血中断,功中一麻一麻的象中电似的,是似通非通,正在打通的现象;“痛”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经络受阻,肌肉经筋粘连成块,硬化,甚至粘连于骨骼的现象;"发痒"是皮肤络脉似通非通的现象,或是有血毒或皮肤病,甚至脏腑内毒外排的现象;"发冷"是你体内有严重的风湿症,肩肘有风湿,肩与肘就发凉,往外冒凉气,膝关节有风湿,膝关节冒凉气,体内有风湿,身体就发"冷",往外排寒气;"轻",双足上浮,是上实下虚,阴阳不调的现象;甚至"惊恐",是你肝脏气滞,心气不足,肾气虚弱,大脑缺血、缺氧造成等等。
         当然,在身体强壮的状态下炼功,也会出现一些功能态现象。比如身体发麻,是体内生物电流增强,气功通的现象;身体发凉,全身都是凉爽的,是你百脉通畅,周身穴道开启的好现象;这时你内呼吸已经形成,带动全身皮毛穴道参与呼吸,你一呼一吸,周围的空气一进一出,周围的空气是凉的,你的感觉当然是凉的等等。这些功能态的现象另当别论。该法是炼功增功不可缺少的妙法,是指在炼功中的运用。在炼功中,如果发现体内某处不通,就用《浴足导引术》法,能迅速打通功中感觉不通的地方,使功能迅速提升,而不至停滞。有的炼功人因为某处不通,而使功能停滞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有,而此法就能很快解决。
       总之,该法不但对各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和调节作用,还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根本大法,尤其是对从事按摩工作和医务人员,用于自身的保护,清除体内病毒、健身、预防与病者长期接触时的无形交叉"感染",都极有好处,是施之可行的简便极有效的方法。古老的《浴足导引术》,必将被大众喜好,为人类健康长寿带来福音。
      《浴足导引术》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防病治病,长期坚持,亦能延年益寿而越百岁有余。俗话说得好:"养树护根,养人护足"。足是人体健康之本,智慧和长寿之根。"大道之行,始于足下"。足部的保健与护理直接关系到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人体气血阴阳转换之处。人体12条正经中6条经脉相交脚上,奇经八脉腿足又占了五条,脚上还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如"至阴、内庭、太冲、公孙、涌泉"等。这些穴位有的能起到"回阳救主,起死回生"之功效,因此,足部的按摩、热浴(最好加用对症的中药汤),能起到非常理想的保健、治疗效果。中国古代养身家们都极为重视对足部的护理。比如《足部按摩术》始创于中国的道教,是道教士们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秘方。现流传民间至今。比如《双运按摩法》,遵循人体气血特性:"按则气至,久按气行"的行气原则,结合意念导引,气至病所,快速即时达到理想的按摩疗效。《热化传感按摩法》:循经感传到某处,即在某处,再接着按摩打通经脉,直到对应病症处的按摩法。并运用"三三归一"、"五五归一"按摩刺激经穴的时间性、节律性的手法等。和按摩诀曰:"强心肾、固真元,摩擦足底和涌泉"等"热搓摩"温补法,非常有效,有的可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足"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人体的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都在足部有相应的投形或反射区。足下又有大量的神经末梢,经常按摩足部,可使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更加协调,大脑和心脏功能增强,解除疲劳,还能医疗一些疑难杂症、抗老防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有"要想长寿多揉脚"之说。
       足部经常浴洗对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每晚临睡前用一盆热水浴洗双足或经常用中药汤泡脚,疲劳或寒冷顿时消除,温暖和活力沿着双足散布传导全身,十分惬意 。这样即使足部卫生,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对心肾诸脏及睡眠大有益处。现代研究认为,双足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心脏"是因为足上的血液循环直接与心脏相关联。足上很多穴位直通全身,热浴足是直接减轻心脏负担,间接使心脏"休息",保护心脏最理想的简便方法,也是预防肝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以冬季为例,我们睡在被子里,被子只保暖,而不产生热量,我们全身失温,尤其下肢冰凉,睡在被子里逐渐温暖融融,这个热源靠"心脏"带动全身气血运行而温暖起来,如果睡前热浴双足,不但能使体内的寒凉之气清除体外,还能及时清除体内的疲劳之气,补充体内所耗去的热量。热浴洗的过程,也就是人体快速的阴阳转化的过程,即时"净化"的过程。这样全身气血得到了"净化",疲劳之气消去,大脑神经及时得到了调整,气血舒畅,温暖融融,也就及时减轻了心脏压力,心脏也就相对得到"休息",睡眠自然香甜。同时,回流于肝脏的气血得到了"净化",也就相对减轻肝脏疏泄的负担,不至于使肝脏瘀结,造成"积瘀成疾"的不良后果。
       古今中外不少长寿老人都受益于温水浴足,正如长寿秘诀曰:"常搓脚、常热浴,妙用无穷药无比";"夜晚浴足晨百步,终身不用进药铺"等;又如民间歌谣说:"春天浴脚,升阳固脱;夏天浴脚,暑湿可祛;秋天浴脚,肺润肠濡;冬天浴脚,丹田温灼;睡前浴脚,睡眠香甜;远行浴脚,解除疲劳",如果浴脚后结合按摩,则保健效果更好。
    " 百病由寒出,寒从足下起""人老足先衰"。为了你的健康与长寿,请注重你的足部的护理与保健。足部按摩和药汤浴泡不但有保健简便的实用价值,而且对一些疑难杂症和一些久治不愈的病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是祖国中医学"上病下治,内病外治,寒病热治"的范畴,即无毒副作用,又安全可靠,开辟了祖国健身医学疗法新途径。
      《浴足导引术》法是高级的自然疗法,是一代一代传于今世的珍贵遗产。他把功法功力与药物效力相融合,再加上热力,互助互化,疗效倍增,能够达到快速、简便的理想疗效。无论从功法理论来看,还是从中医学角度来谈,浴足对人体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
       一、调节阴阳快。双足是经脉中阳脉的终点,阴脉的起点,气血转化的泉头,十二经脉重要起始部位,是人体阴阳转换的重要处所。按摩,热浴刺激经穴,就会"遇虚则补,遇实则泻"的双重作用,达到补阴壮阳,使人体阴阳快速平衡之功效。
       二、排放体内废气快。人体无时不在"气化"活动,吸清排浊。双足是排放浊气的重要场所。比如主"疏泄"的肝经脉,主"气化"的膀胱经脉皆起于脚下,人体内的废气,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气血的循环,"气化"后有的从二便排出,有的从人体毛孔排出,双足是经络线直接排放废气的快捷处所。比如气功中的"排毒、排酒功”等,都是通过全身"气化"后,从双足排出的快捷方法。又因为人体内的气血本来就是"清升浊降",所以热浴足,加速了气化功能,使体内浊气迅速排出体外。如你修炼《浴足导引术》会有深刻的印象。现代医学证实人体内"尿酸"等物过多。就会在足下沉淀,瘀阻经脉的正常运行,人体相关脏腑、经络就会产生病变。按摩足部,热浴足部,气化瘀结,使废物、浊气及时排出体外,如不然,身体必然产生病变或转化其它病变,而造成"积淤成疾"的不良后果。
       三、净化气血快。排放浊气快,自然净化气血快。热浴足是净化血液回流,保护心脏的最佳方法,也是预防肝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人的气血运行有它的自然规律性,动则快,静则缓和;热则化之、速之,寒则缓之、阻之。当你热浴足时,良性的加速了气血运行,体内的废气血(疲劳之气,浮躁之气,寒凉之气等)得到及时热化,疏泄排放。体内的气血热浴后,有序化的即时气化、净化,气血自然缓和。回流肝脏的血液,净化后自然减轻肝脏的疏泄负担,而不致废物在肝脏瘀结。净化后的血液回流于心脏,心神自然祥和,有利心脏相对"休息",有利安神,"心净"睡眠自然香甜。
       四、补充气血快,消除疲劳快。因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经和后天之本脾经"皆起始于足部,所以浴足具有"固真元,暖肾气,和脾胃"之说,能快速解除疲劳。而全身热浴就没有这种效果。全身热浴是耗氧,时间过久,易使人脱真气,易疲劳无力等。而热浴足则是增氧,因为在热力的作用下,人体阴阳在快速转换,启动人体的气化工作,能快速排出人体废气,净化气血,使人体的"造气"功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快速即时工作,所以能及时补充能量,快速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五、双脚具有"化浊为清"的作用,吸收"地气"的功能。人体生物场与地磁场在脚下不断地在交换,进入新的物质在腿足的净化转换后成为人体所需物质。人体"脏与脏不同,脏气不同,腑与腑不一,腑气不一,经气亦然,经水亦然"。人体气血,清升浊降,上清下浊,内清外浊,当气血下行双腿到脚,相对逐渐变粗,变浊,在双脚排放浊气,阴阳转换上行,又逐渐化浊为清。(小腿就像净化器一样)所以双足具有化浊为清的功能。(脑血管意外患者就是因大怒、大喜,致使未净化好的血液汹涌上头,脑血管本不通畅,又更加瘀阻,这也是致病原因之一。所以该患者一定要心平气和)。有人常年在几十层高楼工作或部分老年人在楼房内呆的过久,多少有"高空症",这也就是缺乏接收地气的缘故吧,为此热浴足可即时帮助体内气化浊气,快速地阴阳转换,"化浊为清",同时也能迅速消除高空症的阴阳失调。
       六、从针灸学来看,治疗有些疾病,大部分穴位在膝、肘关节以下,而肘关节以下穴位,通过经络的传注,同样反映双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都在足部有相应的投影或反射区,这些反射区(或穴位)对治疗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有的疗效甚为卓著,有的还有回阳救主,起死回生之神效。比如急救一些昏迷、晕厥、休克等急症、危症,具有醒脑开窍,交通阴阳的作用。所以双足的保健与护理,对人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乃至长寿都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浴足导引术》药浴法,见效快,简便,无副作用。人体受温差的影响,无论是遇热或受寒,都会自然而然地吸收热和寒,这是人们已有的共识。人的气血遇热而速之,遇寒而缓之,阻之,双足在热浴盆内(放入对症的中药汤)在功法的导引下,热力携带药分子(药气),循经上行,进入人体,直达病症以克之。(人具有大自然全息的自动循环系统)。药气循经上行进入人体,看似入少,实则入多,因它在功法功力和热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地快速进入人体,通过气血的快速循环,快速地阴阳转换,快速形成良性循环,气化、转化、阴升转阳,阳气升发。就能很快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整体内阴阳使之平衡,达到快速地疗效。
      《浴足导引术》浴足的过程,是启动人体"先天太极运化"的过程,是气化瘀阻的过程,净化气血的过程,引气归元的过程,使全身气血快速有序化,是全心身的疏通与调节,化药疗为"神疗"的高级自然疗法。所以激发人体"潜能"快,得"功"快,疗效快。不懂穴位,不懂按摩的人都可适用,并可领略它健身的无穷妙用,将使你受益匪浅。
         你想让你的父母健康长寿,无病而终吗?你想自己一生健康,事业蒸蒸日上,无病无灾,平安吉祥吗?你想自己的孩子一生健康、吉祥,有大作为吗?快快让你及你的家人掌握一种修生养身的“善法”吧!学“善法”,明大道,得大益,霞满人生。
         末学真心祝愿您身心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具体自我修炼《浴足导引术》法待续。此稿是十多年前所写,近十几年来未接触这方面的医学信息,如有错误之处,请指正,感恩叩谢)
 
                                                                2014年7月更正稿
                                                     浴 足 导 引 术
    《浴足导引术》自我修炼法,是导入《无相法》修行的前方便法之一。是治病强身、疏通全身经络之法。导引线路:走于人体“太极”、“阴降转阳”、“阳降转阴”;“阴升转阳”、“阳升转阴”。最终落于阴阳转换的双脚,为新的生命“源泉”。新的“能量”的生发地。使人体快速的“阴升转阳”、“阳气升发”,从而快速激活人体内的“先天太极”运化,不断地“精化气”、“气化神”,并使体内的“灵波”(灵动)显发,道妙呈现,进而“见道”修行。
   《浴足导引术》原名叫《奇妙导引术》。其法有三:其一,身强者,不假外缘,直接坐在凳子上,或直接坐在坐垫上或站在清洁的地上,开始导引练功。
    其二,身体“觉知”迟钝者,提前把地面用柴火烧热,放上凳子坐上炼功,或站在热地面上炼功。
    其三,多病体虚者,用相应的中药膏贴在双脚底,坐在烧热地面上的凳子炼功,或直接用相应的中药汤,用木盆热浴双脚,炼功祛病,强身,并结合《足部按摩术》达到预期效果。现今炼功用其三之法,并顺应当今风行全球的浴足健身法的名相。遂把《奇妙导引术》改为《浴足导引术》。
     具体线路:从我们人体至灵的头部两眉心稍上一点内里的“祖窍”穴(上丹田---灵光生发之地),沿“任脉”下行,开天门,“降紫宫”,“合膻宫”(人体中丹田---神气生发之地),下落小腹(下丹田---元气生发之地)。舍家出行:从小腹“神阙”,“气海”,“关元”等丹田一片,从内里分开,沿双腿外侧阳脉下行到双脚(“涌泉”)合二为一,然后上照,沿双腿内侧阴脉,上行到“会阴”,过“谷道”(肛门),进而沿背后“督脉”上行到头顶“百会”,归故里“祖窍”,然后继续沿“任脉”下行“度众生”,“光照万物”,即全身化成一团融融自旋的光团。在生命“源泉”双脚下:热力+药力+意念力的引导下,不断沿双腿内侧上行,推动全身所化成的光团,法尔自然地运化,人体内的“太极运化”,从“无”到“有”就会微妙的运化起来。
    具体自我修行:家中最好供奉一幅阿弥陀佛带有佛光的站像。净手,恭恭敬敬地上一柱“真定香”拜三拜,然后安详地坐在凳子上,双脚浴泡在准备好的浴盆(水温适宜,电热盆温度定好,如是木盆,让你身边人帮你加热水),双手掌上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拇指轻轻挨着,放在小腹下的双腿上,很轻松自然地坐在佛相前,双目静静地观佛相,好象两眉心上方的“祖窍”穴,象眼睛一样在观佛相,尤其是佛头后的圆光,静定地观一会,观着观着,发现圆光有异样的变化(这是心念力的作用),迅速把目光收回,双目闭合,同时好象佛光照射到眉心上方的“祖窍”穴。“祖窍”穴内有微热感,或跳动感,然后意想“祖窍”穴的光,返观内照到胸中(“膻中”穴内里),化成一朵莲花。(“祖窍”穴内里的“灵光”与“膻中”穴内里的神气相合)。一小会儿,化成的莲花下落小腹,在小腹内闪闪发光(同时“祖窍”灵光好像内照到小腹)。一小会儿,小腹内里的莲花,一朵化成两朵,从内里分开,沿双腿外侧阳脉落于双脚(“涌泉”),化成一大朵莲花,在脚下闪闪发光,就象阿弥陀佛那样,双脚始终踏在莲花上(一定要这样观想一下),过一会儿,意想脚下的莲花越来越亮,光越来越强,亮光沿双脚内侧迅速照上来了,穿过“会阴”,肛门,沿背后脊骨上行,到头顶,从头前,身前下行,整个身体化成了一团光了,也就是佛光普照了,融融自旋,这时,双脚下的莲花光,不断地,快速的往上照射,好象推动身体所化成的光团,不断地在转动一般,这样观想一会后,再以“阿弥陀佛”名号为功波的源泉,以自念佛号的“声波”、“心波”为载体,波动我们体内的“灵波”,使“灵动”显发,道妙呈现,念佛时的速度要跟自己“觉知”的感应相应,要一念相应,念念相应,念着念着,有的人“灵波”就会动起来,动起后,一定要听其自然(听其功态的自然运行与变化),顺其自然(随顺其功态的自然运行与变化)。
    当“灵动”萌发,功态发动,道妙呈现时,道法自然,法尔如如地“调身、调心、调神”,因为“道法”的特性:恒定为“正”,自动,自然,随缘现“法”,“调正”、“改正”、“修正”,不须要你去动心意识,去有意“有为”,道法随缘而“为”,妙运自如,自然运行,自然变化,我们的身体,自然康泰,心性自然改变(向善),心神自然祥和、净定。任何妄想、分别、执着的有意有为,都是对功态正常运行与变化的障碍,无有妄念的干扰,“功态”会刹那际的变化。
    此法修行,只要诚信,不怀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必得“道妙”。若少数人还无有感应,你就在念佛号的同时,身体微微地动一动,动的速度与念佛号的速度一致。即一念相应,念念相应,动的部位最好是平时不舒服的地方,(因为不舒服的部位是最容易引发灵动之处)。比如颈椎不好,你慢慢地轻柔地活动颈椎,动的同时念佛号,念的速度与颈椎动的速度一致。假如腰不太好,你就动动腰。动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觉知”,动着动着,由“假动”变为“真动”而动,动得快,佛号念得快;动的慢,佛号念得慢。一定要听其自然,顺其自然,一定要念念相应,念念合于道妙。“合则生”、“合则灵”这是天地运化之理,心合道法之妙。“名号功德”,法尔自然转化“自性功德”,念念相应,念念合于道妙。念念功德庄严,念念不可思议。
    也有少部分人,直接入静、入定的。要不急不慢地凭着自己的“觉知”感应念佛号,念念从心起,声声耳中入,音音落于心,念念与自己的“觉知”相应。念的音声,自己听到就行,不必出声念,最好“心念”。
    此时修行人,虽外相不动,而内里有“动相”,有的身体会发热,有的发酸,有的发麻等;有的人很快从“精、气、神”迅速转化“气、光、音”。自己会“觉知”光亮闪现,一念佛号,一片光明,念念佛号,片片光明等等。
     坐功中,你体内有什么因缘(不舒服或有病灶),即现什么方法,做相应的各种动作。比如颈椎不好、头痛,就会前后,左右摇动、转动颈椎、头部等。腰不好,就会前俯后仰的左右活动腰部,有肩周痛,手臂痛,就会自动地甩动手臂等等,使全身经络通畅,疾病消失。如因情志不畅造成体内的伤害,会情不自禁地哭、笑、怒吼、唉声叹气、唱歌、舞蹈等等方式,自然发泄,使之情志舒畅,心气条达、平和、气血和顺,心神自然安详,自然净化心灵。
    收功,一般坐功1小时或两小时不等,根据自己的情形自定。收功,双手合掌,掌根抵着胸中“膻中”穴处,小声念九声佛号,慢慢地,以声助气使佛号落于小腹,每念一声,意想化成一朵莲花,落于腹内,然后,双掌快速搓热,热后浴面,双手掌貼于面部,往上吸气,往下呼气,一来一往为一次。呼吸要深均细长。做九次就收功了。(这个动作非常有用,不但可快速打通面部经脉,使容颜好转,还可醒脑开窍,明目的功效等。)
    以上《奇妙导引术》导入妙门,即有灵妙感应后,若三日,或七日,则进入《无相法》修行,前法立即舍去,入“无相无不相”,“无为无不为”,“无念无不念”的道法自然的状态。见境心不动,不动自随缘。在无等等的法相中,在妙运无为的运变中,在灵知、灵如感念的慧通中,不着相、不有为、不动念、炼心、止心、止念,心如不动,法尔自然入“观”,入不思议境。此时观念要变:从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康长寿或想出现点小功能为人治治病等,这些愿望太小了,在此法门中,是法尔自然的,自动、自然、随缘现法,“调身、调心、调神”。身体自然康泰,心性自然向善,心神自然祥和净定。一旦进入道法自然的状态中,心想健康得健康,心想功能现功能,心念佛时心是佛。为什么?因为万法皆由心想生。世间的一切法(一切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皆由心生。菩提道果也是由心生。愿大,成就才大,才有大力。大愿大力大成就,只有大愿大力,才能与阿弥陀佛大愿大力相应。我们才能潜通到阿弥陀佛“广施功德宝”的无穷愿力。由此,我们何不“由修身转修性,由世间法转出世间法;由佛法成就世间法,由世法转归佛法”,即“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呢。这也是古圣大德的心愿,也是念佛一法直捷、方便、快速、稳当、事事无碍、一生成就,究竟圆满之处。历史上的王打铁就是实例:王打铁,打一锤铁,念一句佛;拉一下风箱,念一句佛,结果三年成就。丢下臭皮囊,往生极乐国。王打铁虽没文化,走时却留下四句偈:“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至,我往西方”。多么潇洒,多么自在。只要“信、愿、行”,自然“戒、定、慧”,自然“佛、法、僧”。
     《无相法》修行,分请功、修行、收功三步。
   一,请功:上一炷香,拜三拜,然后安详地坐在凳子上,双脚浴泡在准备好的中药浴盆内(水温适宜,电热浴盆温度定好,如是木盆,让你身边人帮你加热水),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两眼闭合,意想眉心上方的“祖窍穴”象眼睛似的内观,返照到胸中化成一朵莲花,稍停后莲花落于小腹内里,一分为二落于双脚,化成一大朵莲花,莲花光迅速照亮全身,化成一团亮光,然后开始念佛号。功波发动,道妙呈现后,双手掌依然落于小腹前大腿上,左掌在下,右掌在上。
   二,修行:一直念佛号,念佛号的速度跟功波相应,与所做的动作相应,功波,动作慢,则念得慢,快则念得快,一定要听其自然,顺其自然,让道法自然展现,自然运行,自然变化。即不加强它,也不障碍它,要放下万缘,随顺体内的自如而修行。
   三,收功:双手合十,放于胸前,念一句佛号,就收功了。然后迅速把双掌互相搓热,浴面,向上吸气,往下呼气。一上一下为一次,呼吸要深均细长,做九次就收功了。
      第二次开始炼功。上一炷香,拜三拜,然后坐在凳子上,双脚浴泡在准备好的浴盆内,开始请功: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两眼闭合,开始念佛号,找到自己的“觉知”念佛号,功态发动,道妙呈现,一直念佛号,佛号是功力的源泉,是开启自性功德法的金钥匙,是降服“妄想心、执着心、分别心”的法宝。修行中,一定要念念与功波(灵波)相应,与道妙相合,功态自然如如,最终达到“真如”。收功,双手合十,在胸前,一念佛号就收功了,浴浴面,结束。
      下次再炼功,一念佛号就开始,念念佛号在功中,一念佛号就收功。身体强壮了,就舍去浴足盆了。直接坐在凳子上,或盘腿坐在坐垫上炼功。过一段时日后,要试着走功。走路有功,你走路根本不累。走路时,好像有人推着你似的。走路有功,再试着睡在床上炼功。这样行、住、坐、卧,无不有功。炼功不要执着形式,法无定法,自在随缘。生活要正常化,炼功有序化,家庭和乐化,与人友善化,工作尽职化。炼功才能不受影响而成功。
      真修道人,明因果,不见世间过,不论是与非,更不可能参与社会活动,诽谤国主,议论国政。遇到好事随缘、随喜、赞叹而决不攀缘。真修道人,就象毛泽东所说那样,有点道力智慧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众生无边誓愿度等才是真修行人。
                                               (待续)    
                                                 2015年2月8日
-----------------------------------------------------------------------------------------------------------
    《浴足导引术》自我修炼时,可选你平时身体最不舒服,或最难受的地方,用下面相应的一药方之药,以此为契机因缘,调动我们体内的“灵波”(灵动)感应,带动全身心气机生发活跃化,有序化,正常化。比如:目前身体最不舒服的是颈椎,但还有其他毛病,我们就选治颈椎的药方。如腰痛最重,还有腿脚麻木,肠胃病等,我们就只选治腰痛的药方等。功态发动了,其他疾病也会在功力的作用下相继恢复正常。
    不炼功,只浴足,用下面的药方,煎成药汤泡脚,一样有效。
               一、 伤外科疾病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颈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发生病理改变而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群。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身体虚弱,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濡养欠乏;或气滞,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积累,致经络瘀滞,风寒湿邪外袭,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隧不通,筋骨不利而发病。
    症状: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则大小便失禁,瘫痪。若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头晕,心慌等症。
 
    乳没葛根汤
    葛根20克,羌活,桂枝,当归,土鳖虫,千年健,川椒,没药,大黄,血竭各15克,片姜黄,威灵仙各30克,儿茶,乳香各10克。
    熬药汁适量,分别装入两塑料中,两脚放入袋中,加热水在袋外加水,不致药汁浓度减少,以备下次再用,每日1--2次。每剂可连用3日。
    附记:引用《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此方有疏风祛湿,活血散瘀,通络舒筋之功,故用之多效。此方原为药袋热敷,今加用泡脚一法,实有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经常受挤压,扭转等外力所致损伤而逐渐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退行性变慢性疾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而且治疗颇难。
    原因:凡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而向外侧突出(多数发生在腰椎4--5之间,或腰椎5--骶椎之间),加之肾虚,抗病力差,复威风寒湿邪侵袭,促使已有退行性的椎间盘突出所致。
    症状:病变在腰部,故多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初起多为间歇性,甚则持续性疼痛,压痛明显,活动时加重,并有效射性疼痛。
    归红透骨汤
    当归,红花,丝瓜络,元胡,杜仲各15克,生川乌9克,秦艽30克,透骨草,川牛膝各15克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此方对于改善,缓解症状及止痛有良好效果。结合作功,疗效倍增。
             
                足跟痛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个症状,主要是由足跟骨的慢性炎症所引起。包括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骨刺,跟部滑囊炎,跖腱膜炎等。
    原因: 多因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风寒湿热侵袭,使经脉之气痹阻所致。加之长时间步行以及站立过久也会使足跟部组织劳损而致痛。
    症状:足跟痛,起病缓慢,多为一侧,晨起站立时,顿感足跟凝重,胀痛,活动片刻后疼痛渐减,但行走过久疼痛骤增。不红不肿,遇冷痛增,在跟骨结节处有压痛等。
  
    川穹止痛汤
    川穹30克,元胡10克,川牛膝6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日2次,每剂2天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
                落枕
    落枕又称“颈肌劳损”。该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或枕头高低不适或太硬,使劲部肌肉,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长时间维持在过度伸展或紧张状态,引起劲部肌肉静力性损伤或痉挛;或因起居不时,严冬过寒,夏日受凉,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凝滞,经脉淤阻;或者患者事前无准备,致使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使颈部肌肉扭伤或引起痉挛等均可导致落枕的发生。
    症状:颈项部疼痛,强直,酸胀,转动失灵,强转侧则痛。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可延至数周。
 
    葛根白芍汤
    葛根,桂枝各30克,白芍50克,甘草9克,川穹15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日2次,中病即止。
    附记:程功文经验方。屡用效佳。
              乳腺炎
    乳腺炎属中医“乳痛”范畴,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期不同,又分为外吮乳痛(哺乳期),内吮乳痛(怀孕期),乳痛(非哺乳期和怀孕期)三种。统称之为乳痛。
   原因:“外吮”多因小儿吮乳吹风,或乳汁积滞,不得外流所致。“内吮”多因胎气旺盛,胸满气上,邪热壅滞阳明经所致。“非内外吮”多因假吮乳所致。或因肝郁气滞;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蕴结;或产后血虚,外感风寒热邪,容于乳房,壅滞內郁所致。
   症状: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有块或无块,皮肤色白或红,甚则火欣红肿痛,继则腐烂化脓。
 
1,解毒散结膏
 蒲公英,夏枯草,露蜂房,浙贝母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取药末30克,以好醋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和阿是穴(患部)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中病即止。
 主治:乳痛(急性期)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临床验证效佳。
2,解毒消肿汤
 蒲公英,野菊花各30克,银花,连翘,丝瓜络,川牛膝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内服,日服2次,二,三煎泡脚。
 主治:乳痛初起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有效率达100%。  
             乳腺小叶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多发生于25--40岁之间,以乳外上方为多见。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病因: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胃热壅滞所致。或因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冲任不调,气滞痰凝而成。
    症状:乳房结块,皮色不变,形似鸡卵,质地坚实;或是结节状,边界清楚,活动度大,结年累月不会溃破;在怀孕期,肿块迅速增大,部分有恶变之虑。一般为单个或多个,多发生在一侧或两侧。
    散结方
   露蜂房,山慈姑,黄药子,夏枯草,胆南星,浙贝母,青皮,香附,川红花,川牛膝各10克。
   煎汤浴足,屡用效佳。每日1--2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二、内科疾病
          
           关节炎
    关节炎,全称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寒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三气杂至,非寒不成,虽有风有湿亦附于寒而已。又寒从阳化热,遂成热痹。种种不一,皆因从化之故也,又三气杂至,非虚不受。故经云:“仄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寒”。所以本虚证实而以标为急。邪客关节,痹阻不通,不通则痛,遂成斯疾。
    症状:关节炎皆以痛,酸,麻,重为主要临床特征。或有屈伸不利,活动受阻,或红肿灼热,或关节变形。其痛多游走不定,或固定不移,或沉重胀麻。
1,桑树根浴洗方
   桑树根(5年以上树龄)300--50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1500毫升,文火煮沸30分钟,用药汁浴泡双脚或双手。每日1--2次,7-10日为1疗程。每剂可用2次。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2,伸艽汤
   伸筋草,秦艽,桑树根各30克
   煎汁泡脚,每日1次或2次,10次为1疗程。
   附记:民间方。屡用有效。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发病大多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家族遗传史。该病常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伴发。
   病因: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壅滞气血所致。
   症状:关节突然疼痛,肿胀,发红,发热,多发生于拇指及第一跖趾关节;临床以足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也可见于足跟,踝关节,指,趾关节等。1周到数周后症状逐渐消退。
1,十三味足疗方
   当归50克,白芷,防风,荆芥,细辛各15克,吴茱萸,川穹,制川乌,制草乌各30克,伸筋草,秦艽,桑树根各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20克以陈米醋适量调和成糊状,贴敷于足底涌泉穴(双),上盖敷料,胶布固定。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反复验证,屡用良效。必要时,此方可加敷阿是穴(痛处)。可提高疗效。
2,秦艽汤
  秦艽100克,吴茱萸,细辛各15克。
  用法:煎汁泡双足,每日1次,5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结合足底按摩或贴敷,或作功效佳。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各肩凝症,古称“漏肩风”、“五十肩”,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露肩着凉,风寒湿邪乘侵袭,滞阻关节所致。
  症状:肩关节酸痛,活动则痛剧,甚则活动受限,抬举不能等。
1,桂枝二乌膏
  川乌,草乌,桂枝,透骨草,樟脑(后入研)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漏气。用时取药末15克,以葱白,生姜汁或白酒适量调和成糊状,外敷双足底涌泉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必要时加敷患肩处,可提高疗效。
2,桂枝透骨汤
  伸筋草,透骨草,桂枝各30克,艾叶50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日1次,10次1疗程。
  附记:程功文经验方。屡用效佳。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全身各关节均能发生骨性关节炎,以膝关节为最常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女性肥胖者较为多发。
   病因:多因外感风寒湿邪,或内伤肝肾不足,气血失和;或跌仆损伤,均可使气血运动不畅,阻滞络脉所致。病则肝肾两亏,筋软骨萎。
   症状:关节疼痛,上下楼时痛加重,活动受限,或伴有关节孪缩和肌肉痉挛等症状。
1,吴茱萸膏
   吴茱萸,桂枝,桑树根,补骨脂,伸筋草各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20克,以生姜汁调和成糊状,贴敷于双足底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
2,三生透骨汤
   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透骨草,秦艽各30克
   用法:煎汁泡脚。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效佳。严重者,应先熏蒸患部(痛处),再泡脚则奏效尤捷。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其痛始于臀部,沿股后侧,腘窝,小后退外侧面而放射至足背。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多为慢性,病程缠绵,根治破费时日。
   病因:多因风寒湿邪侵袭,阻滞经络所致。着为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附记各组织的病变如髋关节,骶髂关节疾病,脊椎炎,肌炎子宫及前列腺癌,腰骶及其神经根的肿瘤等均能引起该病的发生。前者多属痹症范畴,后者多为继发于其他疾病中。
   症状:腰和下肢疼痛,多限于一侧,痛先从臀部开始,并向大腿的外侧后面,小腿的外侧后面,外踝,足背等的一部或全部放射,痛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在走路,运动,咳嗽及用力大便时则痛剧,夜间比白天厉害。
  
        麻黄二藤汤
    麻黄,桂枝,透骨草,海风藤,络石藤各30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日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如结合做《浴足导引术》,疗效倍增。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属中医“肋痛”范畴。两肋为肝胆经脉所步,故经云:“肝病者,两肋下痛”。
    病因:多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淤血停留;或复受风寒侵袭而诱发。
    症状:肋痛,多在一侧或两侧剧痛,痛连小腹或肋下结块,刺痛不移,或足寒转筋。
1,二胡止痛膏
    丹参,制香附,延胡索各30克,三七,柴胡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粉,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5克,以陈醋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外敷双足底涌泉穴和阿是穴(痛处)。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10次1疗程。
    附记:《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经验方。临床屡用,有效直通率达100%。
2,归藤汤
   当归,鸡血藤,虎杖,制香附各20克,柴胡9克,细辛5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次40分钟左右,每日1--2次,每剂可用2次。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皆效,连用效佳。用《浴足导引术》做功倍增。
 
                腰痛
   腰痛系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痛而言。“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有关,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体弱精衰,不能濡养经脉;或负重跌扭,气滞淤阻所致;或因职业关系,如过度弯腰负重,屈伸过频,日久至劳倦虚损,气血不和,淤阻经脉而致腰肌劳损。
   症状: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转侧屈伸活动受限,动则痛剧。致因不一,兼症亦异。临床所见,一般分寒湿腰痛,湿热腰痛 ,肾虚腰痛,淤血腰痛和腰肌劳损等。
一,腰疼膏
1,破故纸,制附子,熟地,杜仲,菟丝子,大茴香,川楝子各30克;
2,当归,川穹,桃仁,木香,制香附,元胡,杜仲各30克。
用法:上药随症选用共研细粉,分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以醋酒各半调和成糊状,外敷足底涌泉穴(双)和双侧肾俞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慢性腰痛(肾虚腰痛用方1,淤血腰痛用方2)。
    附记:《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屡用屡验。
二,艾叶伸筋汤
   艾叶,苏木,麻黄,伸筋草,千年健各30克,杜仲9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主治:急,慢性腰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皆效。运用到《浴足导引术》法,疗效极佳。
 
           
                          头痛
        头痛是人自我感觉到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头痛既可单独出现,为病;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中,为症。中医认为,头痛一证,急性为“头痛”,慢性为“头风”。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又可分外感头痛和伤头痛两大类。又因其病邪随经络循行而至,故又有前额痛,后头痛,巅顶痛和偏头痛,满头痛之分。
        病因:致因虽多,无非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所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顶之上,唯风可到”。所以,外感头痛,以风邪为多,因“风百病之长”,为病每多兼挟,故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之分。内伤头痛,多因七情内伤,脏腑失调,气血不足所致,故又有肝火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阴虚头痛,阳虚头痛和痰浊头痛之分。
         症状:急性头痛,多为外感,慢性头痛,多为内伤。
1,吴白散
     吴茱萸,川穹,白芷各30克,细辛15克。
     用法:研粉备用,用时每取本散30克,用陈醋或白酒调和成软膏状,另作两份,成药饼,贴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外盖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10次1疗程。
     主治:肝阳(火)头痛,头晕及血压升高者。
     附记:《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经验方。又单用吴茱萸一味,醋调敷足心(涌泉穴)。每日1次,用治肝阳头痛,效果亦佳。
2,止痛汤
    ①白芷30克,细辛15克,冰片1克  ②薄荷,桑叶各30克,冰片1克  ③党参,当归各15克,川穹6克  ④吴茱萸,生南星,白茯苓各30克  ⑤羌活30克,白芷15克
    用法:随证选用,煎汁泡脚,每日1次,10次1疗程。
    主治:头痛(风寒头痛用方①  , 风热头痛用方②, 风湿头痛用方⑤,  气血不足头痛用方③,痰浊头痛用方 ④)。
     附记:《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家传秘方。多年使用,良效。若结合《浴足导引术》作功浴足,效果尤佳。
                       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剧烈性头痛。现代医学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痛多在一侧,时痛时止,多呈周期性发作。一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以后逐渐减轻而至缓解。常在入睡后完全缓解。该病多见于女性,常在青春期发病。其中部分患者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男性亦可发生,而以中老人为多见。
      病因:多因痰浊中阻,或风邪上窜,清阳痰扰所致。病在少阳经,与肝胆有关。
      症状:偏头痛多痛在一侧。开始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患者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或眼前出现闪光,暗点,有时还可出现唇和肢体麻木,失语等。约20---30分钟后发生偏头痛,剧痛难忍,但多可自行缓解。该病多为慢性,可延至数年或十年之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1  二白止痛膏
    吴茱萸,柴胡,白芷,白芥子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每取30克,以生姜汁或醋调和成膏状,分做两药饼,贴敷两足底涌泉穴,上盖辅料,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
   附记: 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坚持敷用,效果甚佳。
2  偏头痛汤
   ①藁本,白芷,蔓荆子各15克,细辛5克
   ②白芥子,南星,白芷,川穹各15克,乳香9克,冰片1.5克
 用法:随证选方,煎汤泡脚,每日1--2次,每次40分钟。以风邪为主者用方①,痰浊为主者用方 ②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屡验,久用效佳。若运用到《浴足导引术》法浴足。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40岁以上,尤以女性为多。
      病因:原因不明,中医认为病因与头痛基本一致,多因风寒,风热阻络或肝火上逆,气虚痰阻等因所致。或因领近器官病变,病毒感染等所诱发。
      症状:三叉神经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内,不扩散至后头部。一般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为阵发性。痛如刀割,锥刺,火灼,电击样阵痛,其来去突然,持续时间仅几秒至几分钟。频率自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多深夜发作,可将患者在熟睡中痛醒。疼痛可因触及面部某一点(如谈笑,刷牙,洗脸时)而诱发。该处称为扳机点。通常多发于三叉神经的第二支与第三支。单发于第一支者较少见。疼痛多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射。在发作数周或数月后可自行缓解数月至数年,即为缓解期。病程越长,发作愈益剧烈,缓解期愈益缩短。
        四生止痛汤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白附子,地龙,延胡索各15--30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日1--2次,每次浸泡双足30分钟。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屡用屡验。止痛有效率达100%。此方有毒,严禁口服。此方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加用熏洗患部,疗效颇著。若结合《浴足导引术》功法药浴,百治百效。
 
                          高血压病
       高血压属中医的:”头痛“,”眩晕“等病范畴。是一种以体循坏动脉血压升高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高血压,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高血压是有其他疾病引起,是肾脏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病变等所引起的一种症候,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原发性高血压则称为高血压病。
       病因: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虚,阴虚阳亢,或受精神刺激,大脑紧张所致。可见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阳亢“(或因虚致实)而导致人体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引起的。
      症状:高血压除了血压升高外,还伴有颈后或头部胀痛,头晕眼花,心慌,或胸闷,四肢发麻,或头重脚轻如坐舟中。日久不愈,严重者还可引起动脉硬化或诱发中风等病变。
1  降压膏
    吴茱萸,大蒜各18克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泥状,用时每取一半药膏,贴敷于双足底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敷24小时后取下,每3日敷药1次。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此方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此方如去大蒜,以醋调敷足底涌泉穴(双),敷后血压会很快下降。又此方去大蒜,如槐花,珍珠母各30克,共研粉,贮瓶备用。每取20克,以米醋调和成膏,分3份。2份贴敷足底涌泉穴(双)。1份贴脐孔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贴后以点燃艾条灸之,每处灸15--20分钟。每日1次。用治各型高血压,效果很好。
2  降压灵
    吴茱萸,桃仁,丹参,夏枯草,川牛膝各10--15克
    用法:上药煎汁,将药液倒盆内,先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双脚(脚掌脚背)数分钟后,再泡脚30分钟,每日1--2次,泡后卧休1--2小时,每剂可用2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药熏洗烫擦疗法》
 
                    低血压
    低血压属中医虚损,眩晕等病范畴。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综合征。
    病因:多因脾肾两亏,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血不上荣,髓诲空虚所致,或因遗传因素所致。
    症状:低血压,多伴有头晕,耳鸣,目眩,疲劳,四肢酸软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慌气短,足发冷,自汗,盗汗等,甚则当体位变动,特别是突然起立时眼前发黑,头晕欲仆等。有的人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1  升压汤
    桂枝,肉桂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顿服,或频频饮服。1剂煎汤泡足,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此方原为内服之方。今另增一用,煎水浸足。内外并治。奏效尤捷。此方有湿阳升压之功,故用之多效。用于《浴足导引术》尤佳。
2   桂附膏
   党参,桂枝,川附子,炙甘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粉,备用。用时每取20克,以生姜汁适量调和成糊状,贴敷于两足底涌泉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用《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有效,多用效佳。此方可单独用,若在足部按摩后,配此方贴敷足心。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动异常使一种或多种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中医无此病名。
    病因:多因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化风内动,上扰清窍,或脾虚化源不足,则五脏失养,肾失所藏,肾水不足,肝失滋养,而致偏亢所致。
    症状:头痛,眩晕,两目干涩,腰膝酸软,心烦胸闷,血脂超值。
            五味桑葚汤
     桑葚,丹参,泽泻,生山楂,怀山药各15--30克。
     用法:煎汤泡脚,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多用效佳。
                 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该病发病率较高,根治颇难。
     病因:《普济本事方》云:”肾虚所致,每发则小便甜“。“盖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所至真阴亏耗,水源不充,相火偏亢,虚极妄炎,热伤肾阴,精气亏虚,尿频量多;热伤肺阴,津液干竭,渴饮无度;热伤胃阴,消谷善肌,肌肤消瘦。标虽有三,其本则一,一者阴虚也“。论述透彻,确为经验之谈。
     症状:一般以”三多一少“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血糖增高,尿糖阳性为特征。多饮(口干思饮,渴饮无度),多食(消谷善肌,食不知饱),多尿(饮一溲二,尿频量多,夜间尤甚)和形体消瘦。其因不一,证有虚实,兼症亦异。临床所见,以虚证,热证为多。实证,寒证较少,尤以虚热和气阴两虚为证居多。
1, 降糖散
   天花粉,葛根,地骨皮,山药,黄芪,元参各30克,黄连,熟地各15克,格列本月尿(优降糖)10粒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贮瓶备用,勿漏气。用时每取本散10克,分作两份,撒在双足涌泉穴上,按紧,上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良效。若在足部按摩后贴敷,效果尤佳。
2,系列足浴方
①党参,苍术,山药,玄参,五味子,生地,熟地,牡蛎各15克,黄芪45克,花粉30克,知母25克,玄参,麦冬,天冬,白芍,赤芍,生地各15克,黄岑,黄连各10克,栀子15克,金银花20克,
③黄芪45克,当归,川穹,赤芍,桃仁,丹参,红花,地龙,生地,柴胡,甘草各15克
④制附片,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葛根各15克,肉桂10克,仙灵脾30克
   用法:煎汤泡脚,10---15日1疗程
临床辨证分4型:
1,气阴两虚型(多饮,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弱,易患外感。舌质暗淡,脉细弱)选方①
2,阴虚燥热型(心烦,口渴,多饮,多食,多尿,身痒。舌红苔黄,脉洪数)选方②
3,气虚血瘀型(乏力,口渴,心胸憋气,心前区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体胖,脉沉弱)选方③
4,阴阳两虚型(多尿,尿频,夜尿增多,消瘦乏力,大便稀溏,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阳痿早泄。舌质白苔淡,脉弱)选方④
     附记:引自《糖尿病家庭自疗》。临床屡用疗效确切。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方①加减法:血糖不降加知母15克,生石膏45克,尿糖不降加花粉30克,乌梅15克,失眠者加首乌30克,女贞子,白蒺藜各15克。
    若结合《浴足导引术》调理,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涉及到祖国医学的”不寐“,”心悸“,”郁症“,”虚损“,”遗精“,”阳痿“等病症。是大脑皮质兴奋与移植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临床所见,大致属功能减退一类病变反应,其证多虚。
      病因:中医认为,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皆属心肝所主,所以神经衰弱一病离不开心肝功能活动的衰退或亢进,但与脾肾有关。所以该病之起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房事不节,肾气亏损;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肝肾阳虚,虚火上扰;心胆气虚,神志不宁;脏腑失调,阴阳不交所致。
     症状:症状繁多,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一般常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疲劳气短,消化不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焦虑不安,精神不振,遗精,阳痿或月经不调以及其他的伴随症状。
1,一味膏
    吴茱萸9克,米醋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研粉,以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足涌泉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附记:引自《穴敷疗法聚方镜》。此方偶交通心肾之功,故用之多效。
2,养血安神汤
    夜交藤60克,炒枣仁,合欢皮,柏子仁,丹各15克。
    用法:煎汤泡足30克,每日1--2次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若结合《浴足导引术》药浴,效佳。

 
                   胃脘痛
  胃脘痛简称“胃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男女皆可发生,尤以中年人居多,城市人多于农村人。
  病因: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则,饥饱失常;或饮食不节,喜吃辛辣,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或因精神刺激,情志不畅,气机逆乱,肝邪犯胃;或外邪内侵,劳累受寒,克犯脾胃等因所致。每遇劳累过度,饮食失节,精神刺激或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加剧。
  症状;多以胃脘部(上腹部)疼痛为主症。在背部从膈俞至胃脘部之间俞穴出现压痛点。大多数患者呈胃脘隐痛,神经乏力,伴泛吐清水等脾胃虚寒症状;或胃脘疼痛,痛及两肋,嗳气吞酸,口苦等肝气犯胃症状;或饥或饱则痛剧。该病发生常与饮食,情绪,气候变化有关,多呈节律性。由于致因不同,兼证亦较为复杂。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一般分为脾胃虚寒,肝气犯胃,湿热郁蒸,胃阴不足,淤血阻络等型。临床所见尤以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寒型多为见。
1, 湿胃膏
  高良姜,白芥子,细辛,延胡索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末30克,以生姜汁适量调和成糊状,分敷两足心涌泉穴和中脘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寒性或虚寒型胃痛。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屡用皆效。凡寒性或肝气犯胃型效果尤佳。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絮乱和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该病亦称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胃心痛”“心口痛”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气滞血瘀,络脉受损所致;或由慢性胃炎(胃脘痛)转化而成。
  症状:胃溃疡多在食后30-60分钟出现疼痛,疼痛位于上腹稍偏左,并可持续1-2小时后方可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饥饿时或饭后2-4小时出现疼痛,疼痛位于上腹稍偏右,进食后缓解。凡溃疡病发作,均有节律性。疼痛有自觉压迫感,膨胀感,多为钝痛,灼痛或剧痛,一般呈周期性,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吞酸,严重者甚至伴有黑便或吐血。胃俞和膈俞,肝俞穴处出现压痛。
1, 二白黄芪膏
黄芪,白术各30克,香木,瓦楞子,桂枝,炮姜各20克,白及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以生姜汁适量调和成糊状,外敷于双足涌泉穴和中脘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5次为1疗程。
  主治:虚寒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2, 高良姜汤
高良姜,香附,吴茱萸,延胡索,白及各30克。
用法:煎沸10分钟后药汤浴浸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主治:消化性溃疡。
附近: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结合足部按摩后浴足效佳,若运用到《浴足引导术》药浴效果更佳。

             胃 下 垂
  胃下垂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以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髂嵴线以下;或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成为胃下垂。中医无此病名,但在《内经》中有类似胃下垂状的描述。临床以瘦长体型为多见。
  病因:多因暴食,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脾胃受伤;或脾虚失运,脾胃愈虚,终致气虚下陷,升举无力,从而脾气升提之力日薄,下陷之势日增,因而导致内脏下垂,遂成本病。
  症状;胃下垂,胃部呈凹状,下腹部突出,食后常觉胃脘压重而有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肠鸣,自觉有胃下坠之感。有慢性腹痛,或伴便秘,腹泻,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在劳动时,腹内时,腹内有抽挚牵引作用之感。
1升提高
黄芪30克,枳壳15克,升麻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15克,用蓖麻子仁5克捣烂,加水适量与药粉调和成软膏状,贴敷于双足底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一个疗程。
附近: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屡验,久用效佳。此方用治脱肛,阴挺,效果亦佳。
2艾附汤
艾叶,附子,炒白术各20克,枳壳10克,升麻5克。
用法:煎沸10分钟后,将药汤泡脚,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胃酸过多症
  胃酸过症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病因:多因急食,快食,咀嚼不充分;或因牙齿有疾,未经细嚼而吞下,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肝气犯胃而致;或因神经衰弱,过食淀粉与香味食物,刺激分布于胃腺之分泌神经而发;亦有因恐惧,精神刺激而致者。
症状:初起胃部有重压,不适感,有反酸,嘈杂,嗳气,再进而出现胃脘痛。胃脘痛每在食后2小时发生,向背部两肩胛部放射。但患者食欲甚佳,多伴有便秘。如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发生胃溃疡症者居多。
1止酸浴足方
高良姜,制香附,瓦楞子,乌贼骨,广木香各15克。
用法:上敷煎数沸后,将药液倒入脚盆内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1-2次。
附记:引自《足疗治百病》屡用有效。
2三黄浴足方
黄芩,黄连,大黄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数沸后,将药液倒入脚盆内,待温浸泡双足30分钟,水凉再加热水保温,每日1-2次。
主治:口臭。
附记:此方为古方。原为内服之方,今改用浴足,用治口臭,效果亦佳。

            急慢性肠炎
急慢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腹泻”等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男女老幼一年四季皆可发病。
病因:多因湿邪侵袭,寒凉内犯,饮食所伤,情志失畅,脾胃虚弱,命门失衰等因所致。病在肠胃,但与肝肾有关。
症状:腹痛,肠鸣,大便次数增多(一日数次或十数次)稀便,甚至泻物如水样,但无脓血和里急后重之证。外感,饮食所伤,多为急性肠炎,且发病急骤;脾肾不足,多为慢性肠炎,且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1桂附膏
盐附子9克,肉桂末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末15克,以酒,水各半调和成糊状,外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处,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主治:脾虚泄泻。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2吴萸二白汤
吴茱萸,白术,茯苓,泽泻,白扁豆各15克,丁香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数沸后,药液浴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5次为1疗程。
主治:泄泻。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加减,寒泻加干姜9克,热泻加黄柏9克,车前草15克;伤食泻加焦三仙15克,山楂9克;惊恐泻加双勾,蝉蜕各6克。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结肠的慢性炎症,属中医“慢性泄泻”范畴。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慢性特异性结肠炎和慢性非特异性溃肠性结肠炎两种。病为慢性,根治颇难。
  病因:原因不明。中医认为多因脾失健运,湿烛内生,郁而化热;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酿成湿热,均可导致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血凝滞;或壅而生脓,腑气传导逆乱所致。或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从而导致肝脾不和所致。
  症状:腹痛,腹泻,便下粘液为主要症状。或伴有便下脓血,里急后重,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1葎草煎
鲜葎草500克(清水洗净)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用药液泡脚,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水凉续加热水,15天1疗程。每隔5天,再行第二,第三疗程,直至痊愈。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摖疗法》。用此方治疗总有效率达98%。
2加味四神汤
补骨脂20克,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各15克,党参,白术个20克,干姜10克,柯子肉,赤石脂各15克。
用法:上药煎沸20克,取药液倒入两塑料袋内,双脚加入袋中,再入盆内,浴脚,水凉在袋外盆内加续加热水,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30-45分钟,15日1疗程。
主治: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效佳,结合足底按摩后浴足尤佳。
3结肠膏
补骨脂,吴茱萸,党参,怀山药,柯子肉,石榴皮各30克,枯矾,硼砂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贮瓶备用。用时取粉25克,以侧柏叶15克煎水,取药粉汁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5次为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胸痛”等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
病因:多因心阳不足,六淫寒邪乘虚侵袭,以致寒凝气滞,拘急收引;或饮食不节,高粱厚味,变生痰湿,痰湿侵犯,占据清旷之区;或痰热灼热,火性上炎,或气血津液,阴阳不足,以致虚而血行缓慢;或七情内伤,气机郁滞,均可导致气滞血瘀,血脉瘀阻,郁遏于胸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胆固醇类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壁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壁狭窄或闭塞;或者由冠状动脉内膜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所致。
症状:胸痹(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胸中气寒短气”“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常伴有面色苍白,精神恐惧,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出冷汗等。
1涌泉膏
党参,丹参,川红花,延胡索各30克,地龙15克,冰片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粉,以生姜汁或食醋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备用。用时每取本膏15克,贴敷于双足底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此方可随症加减,有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
2二白瓜蒌汤
薤白,瓜蒌,半夏各30克,白胡椒,细辛各9克,丹参30克,乳香,没药,冰片各9克。
用法:上药煎沸1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两塑料袋中,双脚浴泡在药袋中,热水在外添加盆内,浸泡30分钟,每日2-3次,10日为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此方适用于痰湿阻遏,心脉瘀阻之冠心病。用之良效,但用于《浴足引导术》浴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绞痛
心绞痛多见于冠心病患者,是心肌缺血,缺氧,急性发作的结果。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也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因:多因心阳不振,气血瘀阻,心脉不通所致。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两大类型。劳累性心绞痛,多由疲劳,运动,激动或其他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所诱发。
症状:心绞痛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区,表现为突然发作阵发性,收缩性(或压榨性)疼痛感(多为剧痛,状如钻刺)紧束感和烧灼感,可放射至左肩或左上肢。轻则数秒至2-3分钟,甚则30-40分钟,缓解后心悸亢进。发作时常伴有胸闷,四肢厥冷,出汗等症。劳累性心绞痛,有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而自发性心绞痛,症状较劳累性心绞痛重,持续时间较长,病情较重,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
1丹参止痛膏
丹参,山楂各50克,三七,元胡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粉,备用。用时取粉药15克,以鲜韭菜根适量捣汁调和成软膏状,贴敷于双足底涌泉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若足部按摩后配用,可缩短疗程,提高效果。
2韭白汤
鲜韭菜根,薤白,瓜蒌,桂枝,红花各15克,细辛6克。
用法:上药煎沸10分钟后泡脚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运用《浴足引导术》奇效。

               脑动脉硬化
闹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年以后的男性,以及绝经期女性,是一种继发性闹病变。
病因:多因饮食不节,将息失宜,或七情内伤,以致肝肾亏虚,气血无以上荣于脑;或阻寒经络;或因遗传及烟酒中毒所致。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因。
症状:发病徐缓,呈进行性。头痛,头重,耳鸣,脑鸣,眩晕,智力下降,健忘,时常失眠,全身不适,易疲劳,精神倦怠,知觉异常,运动障碍,麻痹,血压增高,情绪急躁易怒。经久不愈,可并发脑萎缩,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1当归二参膏
党参,当归,丹参各30克,三七9克,冰片3克。
用法:上药共研粉,备用,用时取粉15克,以低度白酒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分贴双足底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良效
2三味丹参汤
丹参,鸡血藤各50克,川红花15克。
用法:上药煎沸5-10分钟,泡脚,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

          胃小球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来说,急性肾炎,多属中医阳水,且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慢性肾炎,多属中医阴水,多见于中老年人。急性易治,慢性难疗。
病因:病关三脏(肺,脾,肾)其本在肾。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急性肾炎,多由外部犯肺,肺失宣降所致。日久不愈,三脏必虚,“穷必归肾”,而致慢性肾炎。或先由三脏病变,功能失调而致水湿内停,复感风邪所致。
症状:起病较急,浮肿始自眼脸,次及头面及全身,多伴寒热,咳喘,或腰痛,尿检有红,白细胞及蛋白,或血压增高,或咽喉肿痛,多属急性肾炎,或全身浮肿,腹水膨满,肢冷畏寒,重在脾虚;水肿重在下部,腰酸腿软,动则气喘,重在肾虚,或周身浮肿,腹水明显,胸腹胀满,重在三焦壅滞等。多为慢性肾炎。根据专家经验:“凡水肿,重在上部,主在肺;重在下部,主在肾;周身浮肿,重在脾。凡肌肤肿胀处,以手指按之,凹陷处迅即复起,多为阳水;迟缓而复者,多为阴水。阳水责之肺肺;阴水责之肾脾。总之三脏相干,唯各有侧重而已”。
1篦蒜膏
紫皮独头大蒜1枚(或石蒜3个)蓖麻籽70粒。
用法:大蒜除衣,蓖麻籽去壳,共捣如泥状,然后用以敷两足底涌泉穴上,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或12小时,8小时后取下)连敷7天。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性水肿。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一般敷10小时后小便即增多,连用1周即可显效。
2浴足汤
⑴麻黄9克,车前草,陈葫芦壳各30克
⑵怀山药,白术,茯苓皮,大腹皮各30克
⑶冬瓜皮,西瓜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各30克,玉米须50克。
用法:随证选方,加清水1000毫升,煎数沸后,浴足30分钟,每日1次。
主治:急性肾炎用方1.慢性肾炎用方2.水肿用方3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用之多效。

          肾孟肾炎
肾孟肾炎属中医淋证中的劳淋和腰痛范畴。尤其慢性,根治颇难。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多因素体虚弱,湿热蕴结下焦,病邪内伏,久则伤肾,而致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病症:尿急,尿频,尿痛,腹痛,腰痛,肾区压痛,或伴恶寒发热,肢体轻度浮肿等症状。
1五白膏
白僵蚕9克,白果仁5粒,白茅根30克,白术,桑白皮各9克,地肤子,当归各15克,黄芪30克,熟地12克,阿胶9克,肉桂5克。
用法:上药烘干共研粉,备用。用时每取药粉30克,以食醋适量调和成膏状,外敷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主治:慢性肾孟肾炎。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此方具温肾健脾,利水消肿,填精养血之功。原为内服,今改用敷足,坚持施治,效果亦佳。若加内服,每日1剂,水煎服,效果更佳。
2龙蛇黄柏汤
黄柏,龙胆草,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15克。
用法:上药煎沸10-15分钟(文火),将药液泡脚30分钟。每日1-2次,10日1疗程。
主治:急性肾孟肾炎。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疗效显著。

          膀胱炎
膀胱炎属中医“淋证”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属湿热下注所致。
症状:小腹胀满,疼痛,尿意频数而少。排尿时尿道有灼热,疼痛,排尿不畅或觉尿闭。急性多伴有发热恶寒,食欲缺乏,烦渴,慢性则无寒热现象,且病程缠绵,日久不愈。
1海龙膏
海金沙,龙胆草,黄柏各30克,甚者加车前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20克,以食醋调和成糊状,外敷于两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2苦参汤
苦参30克,明矾,滑石粉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数沸后,浴足30分钟,每日1-2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一般连用1-2个疗程即愈或显效。若结合《浴足引导术》效佳。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感染,是一种细菌侵袭而引起的泌尿系疾患。多属中医“淋病”“腰痛”范畴。女性多见,临床上又分泌尿道感染(输尿管炎,肾孟肾炎)和下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
病因:多因下焦湿热素盛,复受外邪细菌侵袭,以致湿热蕴积,蕴结不解,下注膀胱;或久延不解,热盛伤及肾阴,肾阴不足,虚火上扰;或正气亏虚,伤及脾肾所致。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腰痛,急性期多伴见恶寒发热;慢性期多伴见低热。急性期以湿热蕴毒为主;慢性期多兼肾阴亏虚,或脾肾气虚。
1解毒膏
槐角,龙葵,蒲公英,车前草,苦参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30克,以蜂蜜调和成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
2参龙马白汤
苦参,龙胆草,马齿览,白茅根各30克。
用法:上药煎数沸后,药液浴足30分钟,冷则加热水,每日1-2次,10次1疗程。
附记:程功文经验方,屡用疗效显著。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属中医“白浊”范畴,在临床较为常见。
病因:多因饮酒过度,会阴损伤,房事不节,下元虚惫,从而导致湿热之邪乘虚入肾,下注膀胱,与气血壅滞,结滞会阴所致。
症状:尿急,尿频,尿痛,终至血尿,尿道口常有乳白色或无色粘液分泌物,晨起时有被粘液封闭尿道口。急性期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乏力,腰骶部会阴区及大腿内侧有不适感等;慢性多伴有腰部酸痛,小腹及会阴区有坠胀不适感,以及性欲减退,遗精等症状。尿检时有大量脓细胞。
1琥珀麝香膏
琥珀,黄柏,胡椒,半夏各15克,麝香1克。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共研细粉,再入麝香同研和匀,贮瓶备用,勿漏气。用时取药粉25克,以醋适量调和成膏状,分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良效。
2龙胆草汤
龙胆草,土茯苓,马齿览各30克,川楝子15克,川萆薢9克,金银花20-50克,薄荷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沸5-10分钟后,药汤浴足30分钟,药汤放入两塑料袋中,双脚入两塑料袋中,共入盆内,冷则加热水入盆内,不要加药袋中,以保药浓度。每日可用2次。
主治:急性前列腺炎。
附记:引自程功文经验方》屡用效佳。

               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又称前列腺增生,属中医“癃闭”范畴。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中青年人亦有发生。
  病因:多因肺热气壅,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或三焦火热,气道不降,水道不同;或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湿热下注膀胱;或肾阳不足,下焦气化失司而致开阖不利所致。与脾,肺,肾三脏(三焦)功能失调有关。
  症状:前列腺肥大,症见小便不通或不利。若伴见头脑暴胀,口渴,胸闷,气粗,心烦,小腹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多为三焦火热;伴咽干烦渴,呼吸急促,苔黄,胖数者,多属肺热气壅。
  1黄花膏
  黄花100克,滑石30克,琥珀,木通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30克,以蜂蜜适量调和成膏状,分敷于双足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主治:慢性前列腺肥大。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若结合足底按摩配用,效果更佳。
  2浴足汤
⑴生大黄,生山栀,龙胆草各30克,滑石15克。
⑵黄芩,桑白皮各30克,桔梗,黑白丑各6克。
用法:上药(随症选方)加清水1000毫升,煎数沸将药汁倒入双塑料袋,双脚入药袋中,放入木盆,水凉继续加热水袋外,每次30分钟,10次1疗程。
主治:前列腺肥大;三焦火盛型用方1,肺热气壅型用方2.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良效,若足底按摩后浴足尤佳。


                睾丸炎,附睾炎
睾丸炎(古称?疝)以少年儿童为多;附睾丸炎多见于成年人。它们是两种男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多因淋菌(湿热)侵入睾丸或附睾而发,尤以尿道炎之继发附睾炎者为最多。
  症状:睾丸肿大,疼痛下坠,肿甚如拳,痛甚可以精系向腹下部放射,多在一侧,两侧者少。急性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慢性则痛剧,经久不愈。附睾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发病突然,附睾肥大,疼痛放射至腹股沟,下腹及会阴部。多伴寒热,慢性则微肿微痛,阴囊有下坠感。
  1吴茱萸膏
  吴茱萸30克,广木香,川楝子,小茴香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药粉15克,以醋调和成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有效。
  2贯众60克,广木香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数沸后,将药液倒双塑料袋中,双足入袋,放入盆内浴足30分钟,水凉在袋外续加热水,保持水温,不得凉浴。每日1-2次。
  主治:急性睾丸炎,附睾炎。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

             肥胖症
  肥胖症古称“肉人”“肥人”,是指人体脂肪积聚过多,形态臃肿的一种疾病。
  病因:多因嗜食肥甘厚味,胃肠积热;或饮食不节,过食晚餐;或肝郁脾虚;或气(阳)虚弱等因所致。故谓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气虚为病之本。痰湿为病之标。
  症状:形态臃肿,体重明显增加。伴有行动迟缓,体力下降,动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易疲劳,易打盹,记忆力减退,且失健美(形态美)。一般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类。
  1减肥散
  党参,清半夏,泽泻,生山楂,枳壳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30克,以荷叶30克煎水取汁调和成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0天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结合足部按摩后效尤佳。
  2减肥汤
  茯苓,泽泻,猪苓,清半夏,生山楂,荷叶各20克,生大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将药汁倒入塑料袋中,双脚入袋再入盆内,每日1-2次,每次出汗为度,不断在药袋外加热水,保持水温适当热度,10次1疗程,每剂可用2-3次。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有效,结合足部按摩后浴足效佳,若运用《足浴引导术》浴足,功态发动,有意想不到的“神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血虚”“血证”范畴,是血液携氧功能不足为共同表现的一类血液系统疾病的总称,根治颇难。
  病因: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与心,脾,肝,肾四脏功能正常与否有关。主要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或虚弱所致,或因饮食摄入不足,营养缺乏,或久病体虚,失血过多等因所引起。
  症状:身倦体疲,头晕,眼花,耳鸣,面色苍白,活动后则心悸,气急。或伴有失眠,四肢麻木,月经絮乱或闭经,甚则晕厥。
  1参芪桂附膏
  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制附子,补骨脂各30克,当归,肉苁蓉各15克,肉桂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药粉15克,以蜂蜜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外敷于双足涌泉穴处,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主治:贫血。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此方有健脾温肾,益气生血之功,故用之多效。可同时加服参茸散(红参粉30克,鹿茸3克,和匀即成)日服2-3次,每次服1.8克,温开水送服。内外并施,确有较好的生血效果。
  2参附汤
  党参60克,制附片,吴茱萸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5分钟后,将药液倒入塑料袋中,双足入药袋,放入盆内泡足,药凉续加热水于袋外盆内,保持温度不得凉浴,每日1-2次,每次浸泡30分钟,10次1疗程。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中医无此病名,是一组大脑功能活动暂时性失调疾病的总称,不属于精神病。
  病因:多因心阴不足,虚火上扰;或阳不入阴,虚阳上越,或痰热内扰,或惊吓,或情志不舒,精神抑郁等因所致,又可常因各种精神因素引起。
  症状:根据临床表现,除前面介绍的神经衰弱外,还有下列几种:⑴焦虑性神经官能症⑵歇斯底里神经官能症⑶强迫性神经官能症⑷抑郁性神经官能症⑸胃肠性神经官能症等。
  1理气安神膏
  香附,郁金,枳壳各15克,炒枣仁30克,柴胡9克,紫丹参30克。
  用法:上药研粉,备用。用时取药粉20克,以食醋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2验恐浴足煎
  五味子,肉桂,黄连,柴胡各10克,珍珠母,磁石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塑料袋内,候温,双足入袋内放入盆中,浴足20分钟左右。
  主治:强迫症(强迫性神经官能症)
  附记:引自《脑病辩治》屡用有效。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是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年龄在20-40岁之间。
  病因:多因心阴不足,气血虚弱,心脉瘀阻所致。
  症状:心悸,心动过速,偶有早搏,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症。有的呼吸困难,多汗,手足发凉,上腹胀,尿频,腹泻或便秘;失眠,乏力,低热,头昏,头痛,肌肉痛等。
  1银花赤芍汤
  赤芍15克,银花2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栀子,元参各10克,麦冬5克,土茯苓,白藓皮各15克,防风10克,甘草3克,若手,足烧灼样感加重者,可加丹皮,黄芩各15克,白茅根10克。
  用法:煎汤浴足,药液倒入双塑料袋中,双足入双塑料袋中,再入盆,续加热水袋外,保温,用后药袋保管好,下次再用,可用2-3次。
  主治:灼热足综合症。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良效。
 
               癔症
  癔症属祖国医学的“郁闷”“脏躁”范畴,是常由明显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神经官能症,多发于青少年,且女性居多。
  病因:多因怒气伤肝或情志不遂所致。
  症状:多突然发作,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发作后如常人。一般常见症状有哭笑无常,乱说乱唱,手舞足蹈,或情志抑郁,闷闷不乐,恐惧多疑,表情淡漠,或喉间有异物感,有时类似癫痫发作。在发作时喊叫,撕破衣物及运动和感觉障碍等。
  1镇静安神膏
  石决明,代赭石,制香附,枳壳,炒枣仁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30克。以黄酒适量调和成膏状,外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眩       晕
  眩是眼花,晕是头昏,头昏眼花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该症既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亦可单独出现,是临床常见多发症。
  病因:多因心脾不足,气血两虚,清空失养;或肝肾阴虚,肾精亏泛,髓海不足,此多见于虚证,且多责之于心,肝,肾阴血多亏少为患;实证多为风阳上扰清窍;或为水饮阻滞,浊阴上犯清空;或为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或为气滞血瘀,瘀血停着;或为下寒上热,扰及清空等因所致。
  症状:眩晕,轻者低头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更为严重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等症状。
  1眩晕膏
  ⑴吴茱萸(胆汁拌制)100克,龙胆草5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小蓟根汁适量 ⑵山栀20克,大黄,黄莲各10克,肉桂5克。
  用法:上两方分别研粉,备用。用时取药粉15-30克。方⑴用小蓟根汁调和成糊,外敷于神阙,涌泉穴(双)上盖敷料,胶布固定。2日1换,1月1疗程。方⑵用食醋调和成饼,贴于涌泉穴(双),余法同上。
  主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2止眩汤
  ⑴桑叶,菊花各15克,石决明30克(先煎),⑵茯苓,天麻,半夏各15克,白术10克。
  用法:随证选方。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5-10分钟后,将药液倒双塑料袋中,双足入袋再放入盆内浴足,如是木盆,继加热水袋外,保持水温,每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5-10次1疗程。
  主治:肝热型眩晕用方⑴,痰浊中阻型眩晕用方⑵。
  附记:引用《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

          三. 妇  科  疾  病
            月 经 不 调
  《医学心悟》云:“经者,常也,一月一行,循乎常道,以承有盈则亏也。经不行,则反常而灭至矣,方书以超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不可尽拘也。”说明月经未按月而反至者谓之月经不调。它是妇科常见多发病。
  病因:多因情志内伤(如思虑伤脾,脑怒伤肝,过劳伤气等)或嗜食辛热,肠胃积热,或因吐血下血,而致营血损伤,血海不充,或因产后,多产,或流产,冲任受损等因所致。致因虽多,但概括言之,不外乎是血热,寒凝,气滞,瘀血,气血阴虚等5种因素所引起。
  症状:月经先期,后期,或先后无定期,但月经之色,质量等亦随之出现异常。
1调经膏
丹参,益母草,制香附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寒证以生姜汁,热证以食醋适量,调和成膏状,分敷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下(关元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有效。
2 加味四物汤
当归,白芍,熟地,川芸各15克,益母草30克。血热加丹皮15克,生地20克;寒凝加艾叶30克,生姜10克;气滞加制香附30克,血瘀加川红花20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服,日服2次;1剂加水1000毫升,煎沸10分钟,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内,待温浴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内外并用,效果颇佳。
               痛  经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及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而言。它属月经病范畴,是妇科常见病症。
病因:多因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损等因所致。气血瘀阻,冲任失调,“不通则痛”故发生痛经。
症状:行经期或经前,经后小腹疼痛,或伴腹胀,乳房胀痛,或胸胁胀痛。大抵经前痛,多属寒凝气滞,痛在经期,多属气滞血瘀,痛在经后,多属气血虚损。
1 归萸膏
当归,香附各30克,吴茱萸,艾叶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30克,以醋或黄酒调和成膏状,分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于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至经行停止。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屡用效佳。一般连用3个月经周期可愈。
2 艾叶益延煎
艾叶,益母草,延胡索各15-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电热盆,浴足,每日1次,于经期前1周开始治疗至经行停止。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
           闭   经
闭经是指在经期而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之闭经,是妇科常见病症。
病因:多因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和痰湿阻遏等因所致。
症状:闭经,或伴有厌食,消瘦或肥胖等症。
1 通经膏
当归,益母草,川红花各30克,三棱,莪术各10克,麝香1.5克,蟅虫6克。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共研细粉,再入麝香同研,和匀,贮瓶备用,勿漏气。用时取粉25克,以白酒调和成膏状,分别敷于涌泉(双),神厥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良效,尤以原发性闭经疗效为优。
2 二草艾叶汤
马鞭草,益母草,艾叶,川牛膝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内浴足,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3次。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
           
          更 年 期 综 合 症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无此名,是指妇女月经将绝未绝,肾气渐衰,脏腑功能日趋退之际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综合症。是50岁左右妇女常见多发病。
病因:《内经》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说明多因肾阴虚阳衰弱,或肾虚肝旺,或心脾两虚所致。
症状:眩晕,耳鸣,腰酸膝软,背痛,潮热汗出,情绪易激动,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多梦,浮肿,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口干唇燥,月经异常。
1 养血安神膏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各15克,玄参,珍珠母各30克,杭菊花9克,丹参,炒枣仁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粉末,备用。用时每取药粉30克,以醋调和成膏状,外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此方有滋阴潜阳,养血安神之功,故用之多效。
2 解郁汤
柴胡,白芍,香附各15克,枳壳,郁金各30克,陈皮,木香各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15分钟,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内,待温浸泡双足,每日1次,每次25分钟。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家传秘方。此方适用于肝气郁结型患者,对症用之,效果甚佳。

         阴 道  炎
阴道炎是妇女经常从阴道流出粘液如涕,如唾液样分泌物的一种妇科病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中医称为带下。
病因:多因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下,或气血虚弱,外邪入侵所致。
症状:带下有五:白,黄,青,赤,黑等五带。临床所见,以白带,黄带为多,或伴有种种兼症。
1 止带方
怀山药,木槿花,白鸡冠花,马齿苋各30克,虎杖根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粉末30克,以醋调和成膏状,外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1疗程。
主治:白带,黄带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
2 苦参汤
苦参,白鸡冠花各30克。脾虚加党参,白术。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沸数分钟,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内,待温浸泡双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主治:各种阴道炎
附记:民间方,临床验证有良效。

          妊  娠  恶   阻
妊娠恶阻又名妊娠呕吐。
病因:多因三焦气机不畅,胃气失于下降而上逆所致。若挟肝热,或痰湿,其症尤重。
症状:一般在受孕40余日后,出现形寒,嗜酸,择食,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不能饮食。多日不愈,呈全身性虚弱状态。
1 半茹止吐汤
川黄连9克,竹茹30克,姜半夏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600毫升,煎数沸,将药汁倒入电热盆内,待温泡脚。每日泡1-2次,每次25分钟。
主治:妊娠呕吐(热性)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皆效。

         产 后 腰 腹 痛
产后腰痛,腹痛,是指产妇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而引起的腰痛,或下腹痛。是产后常见病症。
病因:多因肾虚,血虚,血瘀,复受风寒侵袭所致。
症状:腰痛,或小腹胀痛。或伴心悸,头晕等症。
1 腰痛膏
⑴附子30克,白酒适量,⑵老鹳草20克,伸筋草,透骨草各30克。
用法:选方⑴研末,白酒调敷,贴于足心涌泉穴(双)和八髎穴。或用方⑵捣烂加盐炒热,贴于上述穴位,每日换药1次。
附记:引自《民间敷灸》屡用效佳。
2艾叶煎
艾叶30克,干姜,荆芥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至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电热盆,调好恒温,泡脚30分钟,每日1次。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又用艾叶,桑寄生,杜仲各30克,如上法用之,治产后肾虚腰痛,效佳。

      产 后 缺 乳
产后缺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多因产后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或气滞血瘀,乳汁不行所致。
症状:产后缺乳(乳汁甚少或全无)。一般以乳房柔软而无胀痛为虚,乳房胀硬或痛,或伴身热者为实。
1催乳汤
黄芪30克,当归,川红花,王不留行各15克,丝瓜络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内,注意保温在40-42度,泡脚20-30分钟,每日1-2次。也可头煎内服,日服2次,二,三煎取药水泡脚。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内外并治,效颇佳。

      女  性  不  孕  症
不孕症是指生育年龄的妇女,配偶生理正常,同床2年以上不孕,或曾有过生育,而后2年以上未避孕又不再受孕者。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
病因:导致不孕症原因极为复杂,概而言之,其因有二:一为因病(如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等)而导致不孕。二为因因而致病。因因致痛者,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冲任失调;或因风寒侵袭,寒凝胞脉;或因内分泌功能絮乱,或生理缺陷而致。
症状:女性不孕
1 补肾促孕汤
制附子,吴茱萸各15克,肉桂5克,熟地30克,艾叶50克,莬丝子2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5分钟,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内,设定温度,泡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1疗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效佳。如果结合足部按摩,或采用《浴足引导术》浴足效果更佳。

        子  宫  肌  瘤
子宫肌瘤即子宫肌层长的肿瘤,有三分之一患者伴发不孕,属中医“症瘕”范围。
病因:多因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寒凝子门,痰积所致。又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甚则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或白带增多,或剧烈腹痛。一般通过妇科检查可以确诊。
1 夏枯草,海藻各100克,当归,香附,浙贝母,山慈菇,莪术,桃仁各30克,柴胡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法有三:一是每取药末30克,以醋适量调和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和两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二是取药50-100克,煎水泡脚,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三是内服,日报2-3次,每次服5克,温开水送服。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效佳。如结合足部按摩,或运用《浴足引导术》法更佳。

        盆  腔   炎
盆腔炎与祖国医学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热疝和症瘕积聚”等病的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是妇科常见多发病。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多属炎症性,慢性多属包块型。急性易治,慢性难治。
病因:多因湿浊热毒,或寒湿凝滞,结于下焦,渐而导致气滞血瘀,壅滞互结所致。但湿热,寒湿,气滞,血瘀又互为因果,病机转化极为复杂。然急性多湿热偏重,慢性以气滞血瘀为多。
症状:高热,下腹剧痛,腹肌紧张。而拒按,带下黄赤,月经量多,苔黄腻,脉数,多为急性盆腔炎,而慢性则见低热或不发热,小腹绵绵作痛,经前后为甚,带下色黄,或形成症瘕包块等症。且病程较长。
1 盆腔炎膏
莪术,三棱,桃仁,延胡索各50克,丹参100克,土茯苓,川黄柏各15克,冰片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勿漏气。用时取末30克,以醋调和成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和肚脐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月1疗程。
主治:慢性盆腔炎(包块型)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效佳。但需坚持治疗。
2 解毒汤
蒲公英,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虎杖各30克,大黄,黄柏各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定温后泡脚30分钟,10次1疗程。
主治:急性盆腔炎
附近: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屡用效佳。

          宫  颈  炎
宫颈炎是指子宫颈因各种致病因素侵袭而发生的炎症。属中医“带下”,“腹痛”的范畴,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临床所见,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病因:多因脾虚生湿,湿郁生热,湿热下注,或外感湿毒之邪,或外伤瘀阻所致。
症状:起病急,常有发热,浓性带下,腰背痛,盆部下坠感,或伴尿频,尿急,性交痛等,多为急性宫颈炎,而慢性则见白带增多,有的有腰痛,下腹坠胀,痛经等。日久不愈可引起月经不调,不孕,或宫颈肥大,息肉等。
1 半夏膏
生半夏50克,露蜂房,枯矾,儿茶各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30克,以醋调和成膏状,外敷于肚脐和足底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1疗程。
主治:慢性宫颈炎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屡用有效,久用效佳。此方有毒,忌入口。
2 鱼腥草汤
鱼腥草50克,土茯苓,虎杖各30克,明矾9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电热盆内,先趁热坐在盆上熏之,待温再泡脚,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1疗程。
主治:急性宫颈炎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