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苏州地下姑苏城

 昵称18892371 2015-08-22

地处苏州新区何山桥西堍,大润发超市对面的苏州地下姑苏城,宋伟清利用原有人防工程,经过九个多月的建设,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数千件珍贵展品均由他提供。最早的可追踪为明代画家、文学家唐伯虎生前使用的信物,城里城外由一个名为“匠门”分开。在末动身之前,她给人们的感觉总是那么的神秘,给人们的兴奋总是那么的激动,让人们好期待,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去亲自撩开其神秘的面纱,亲自目睹其面容。

那天,我慕名而去,当走到大润发超市对面的咖啡店时,不见那早思夜想的苏州地下姑苏城,走着走着,突然,在不远处一张书有“地下姑苏城”的字牌出现了,笔者走进低矮的不锈钢门,沿着木头台阶逐步走向地下姑苏城,看到在台阶旁分别挂有十多幅苏州老照片,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怀念过去苏州市民生活。

穿越铁制的防空洞门后,便来到了地下古城,昏暗的走廊里,挂着一些红灯笼,更有一种体验旧时市民生活的感觉。在古城西北隅,有一个面积约有三四十平方米的厨房,土灶头、水缸、饭罩、竹篮、碗橱、水桶、木柴等应有尽有。这种土灶头过去是每户人家都必备的,可谓司空见惯,随着煤炉、液化气、天然气先后进入百姓人家,土灶头越来越罕见了。笔者看到这少见的东东,便拿起相机,兴致勃勃拍摄,这是,一位工作人员见后,便说:“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尝尝旧去市民土灶头烧的饭菜原汁原滋味道,我们地下姑苏城还能为参观者提供方便,你是否要在这里吃饭?等会儿与我们一起吃。”“好啊!我喜欢吃土灶头烧出的家常菜,尤其是更喜欢吃锅巴。”“那好啊,现在你先去参观古城,等会儿请品尝。”

宋伟清是一个留住苏州历史文化的有心人,投资数千万元家产,购买数百万件老物品,仅木桶就有四五万个,砖头就有七八十万块,这些东西不要说我们从未同见过,就是我们的长辈也没有看到过。现在,宋伟清不惜巨资,兴建了这个让人回忆无穷的古城,亲眼目睹市民生活,展示了苏州古老文化。

“不去不知道,古城真奇妙。”一座“匠门”城墙巍然挺拔,几条街巷沧桑岁月,十几间房间典雅大方,几十只红灯笼高高挂起……私家名宅粉墙黛瓦,石库门旁对联依然,土灶头上米饭飘香,房间摆放雕花大床,两位老者棋中得乐,世外桃源生机盎然,木匠工具挂满城墙,红木家具有序摆放,在这里,一幕幕旧时市井生活淋漓尽致,一重重从前百姓文化有力诠释。

地下姑苏城南侧的一间屋内,竖写古老陈旧的木匾“武魁”置于堂前正中。这是宋伟清七次上四川乐山与主人商洽而得的一件展品。主人说,这是他们家祖传的物品。据一位宋伟清线人介绍,“武魁”相当于武举人,但现在,其后人是文质彬彬的老师。当年武举人,现今文举人,这可是该家族文武双全了,他觉得蛮有意思,也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宋伟清到乐山去了一次又一次,都因为主人舍不得家中的传家宝从自己手中流落到他人,始终不肯出手。直至第七次,宋伟清的“我收藏这块匾,不是想靠它挣钱。实在是因为喜欢,也实在是希望保留这些物件,让后人知道我们祖宗本本真真的生活”一席话感动了主人,最终才依依不舍同意转让。

在小巷深处,唐伯虎生前用过的信物庵石头炉子,蜡扦也展示出来。苏州著名文人唐伯虎老百姓都能知晓,他的许多字画作品散落在国内外,但他生前用过的有关信物却很少见到,这是我们苏州人的遗憾,这也是宋伟清梦寐以求收藏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得知一位市民家中有其信物,急忙赶去。当时,有位收藏古董的人正在洽谈这笔生意时,主人看到宋伟清时,就转口说,“不卖了。”待那人走后,主人将准提庵石头炉子一个,蜡扦一对转让给宋伟清。 

城墙对于我们生活在苏州市的平民百姓,都是相当熟悉的,什么阊门、相门、平门、胥门、盘门、齐门、葑门、金门等,但有没有知道匠门吗?在地下姑苏城内,有一座城墙上面用篆体字刻上的“匠门”,意喻地面上相门,又可隐含我们苏州有数以万计的巧工能匠,宋伟清为这些匠人树碑立传,独具匠心。

“留住苏州的行当和手艺。”手艺比物件更重要;旧物可以放着,可以展示,但这远远不够,应该需要“活”的展示。于是,宋伟清四处寻觅,伯乐相马,不定期地请匠人现场操作表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些使用的器具及物件也已替代,而他们能工巧匠的手艺也将逐渐消去,这真是太可惜了。

“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各人有各人的“中国梦”,宋伟清的“中国梦”是在他将来的不久———在一个江南水乡的古镇,设想用他的旧物,打造一条有木器店、纸扎店、马桶店、裱画店、雨伞店、铁匠店、、银匠店、裁缝店等手工艺行业的老街,让那些守着绝活的手艺人也有用武之地,可以重回作坊制作表演。请设计师做一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工艺作品,作为旅游品销售,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笔者祝愿他梦想成真。

中午时分,正当一位村妇烧菜的时候,突发的情况发生了,地下姑苏城停电了。事前,他们也没有接到停电的通知,伸手不见五指,那位工作人员只能借助手机的一丝光线走出地下姑苏城,到地面上了解情况,原来,不是事前有通知的停电,而是相邻单位的用电发生意外,而连带地下姑苏城停电了。停电情况过去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因此,家中常备有几支蜡烛,此时,工作人员拿出了备用的几支蜡烛,以供应急。停电的情况偶尔在地下姑苏城碰到,这也是天意之中,那时,社会科技不发达,没有电可供的。现在设身处地,情不自禁回忆过去没有电,给生活带来不方便的那些日子。

大约过了片刻时间,恢复了正常供电,重见光明的时候,心情特别高兴。此时此刻,饭菜均已烧好,我们几个人围坐八仙桌长板凳,边吃边聊,他们知道笔者喜欢吃锅巴,特意给盛了满满一碗的锅巴,这锅巴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先饱眼福,然后,吃在嘴里,觉得香脆可口,食趣盎然,后饱口福,“味道好极了”,那位村妇答:“我们用干树枝当柴火烧饭,没有烟味,所以做出来的米饭和锅巴就特别香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恋的情感也在嬗变着,无论笔者走到哪里,对故乡一草一木的依恋不会改变,对锅巴有依恋也不会改变。

放眼满城老物件,漫步幽幽小街巷,苏州地下姑苏城的美景使我陶醉了,啊!地下姑苏城你真是太美了,如此的静谧,如此的典雅,如此的古朴,如此的诱人,作为一个摄影发烧友的我,对地下姑苏城一步一景自然都不肯轻易放过,不时地拿起相机,仔细对焦,认真构图,“咔嚓,咔嚓”频繁按动快门,惟恐遗漏点滴,造成终生遗憾,拍摄了一张又一张照片,满心欢愉,过了一把“摄影瘾”,好爽啊!

不知不觉,时光过得真快,我怀揣着对地下姑苏城依依不舍的离情,环顾着如诗如画的美景,踏上了返程,再见吧!迷人的地下姑苏城,我会永远记住——“穿越地下姑苏城,留住市井文化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