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贺普仁专题(七)丨神针背后的故事

 想要飞868 2015-08-22


 

编者语

Editor's Remarks

针灸泰斗,国医大师,三通法创始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贺普仁教授因病于2015年8月22日上午辞世,特作系列专题以飨读者。中医针灸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确定为四位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国医大师贺普仁 神针背后的故事

贺普仁全家福。





●钟健夫

2009年5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首批“国医大师”30位,这是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次对国家级名老中医授予的最高荣誉,广东只有邓铁涛入选。针灸界入选两位,其中一位是北京的针灸大临床家贺普仁。2010年底,仅一年多过去,30位“国医大师”已有7位离世,剩下的23位堪称国宝。

初闻国医大师贺普仁,只知他是“针灸外交”的代表及见证人,并曾用放血针法,给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夫妇治疗过高血压,获得立竿见影的疗效。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情。贺普仁独创的“贺氏针灸三通法”影响力达东南亚、日本和南美洲,奠定了他在针灸界的扛鼎地位。

在贺普仁87岁从医70年之际,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里面不仅有他历尽风雨沧桑总结出一套适合家庭保健的“独穴疗法”,更感人的是国医大师对孩子们实施的言传身教故事。

“普仁”是怎么来的

贺普仁原名贺师牛。小时候,他身体不好,因为他自幼偏食——只吃肉,不爱吃蔬菜,结果得了慢性胃肠病。经人介绍,父母领着他到北京,找到了一位老乡——当时著名的针灸医生牛泽华。北京有“四大名医”,也有“四小名医”,牛泽华就是“四小名医”之一。

牛泽华果然名不虚传,手到病除,几下子就治好了贺师牛的病。太神奇了,这孩子决心追随牛泽华学习中医,这一年他才14岁,离开了家乡河北省涞水县,进入牛家当徒弟。旧社会当徒弟要给师傅提“三壶”:茶壶、酒壶、尿壶。贺普仁什么活都干,学医很有领悟力,渐渐于众徒弟之中脱颖而出,深得师傅厚爱,也引起了师傅长女的关注。师傅长女漂亮矜持,两人年纪相当,默默相爱。“普仁”这个名字是师傅起的,普是“普度众生”的普,仁是“仁义为怀”的仁。医乃仁术,医德为上。师傅牛泽华对他说:“普仁普仁,就是说当医生应该对病人富有同情心!”

师傅的教诲,贺普仁用一生去实践。

1948年,贺普仁从师8年之后,娶了师傅的长女。结婚就要自立,他在北京天桥上开了一家诊所,独自创业。之后他们生下7个孩子。长子贺林回忆自己在外公家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姥爷家里有一个大院子,他收了很多学徒。算起来我爸爸算是第一拨徒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徒弟们整天歌诀不离口,抄方,生炉子,做饭,倒痰盂,在院子里进进出出,念念有辞,跟唱歌似的。当时姥爷出诊,后面徒弟跟着提包,姥爷爱养鸟,养百灵啊什么的,他的徒弟要剁肉给鸟吃,一边剁肉,一边背着穴位歌。我就跟着他们学了起来。”

从30平方诊所到声名远播

北京天桥上的“贺普仁诊疗所”最初只有30平方米。这还是贺普仁借钱买下一匹“大五幅白布”做抵押租下来的,每个月的租金是一袋50斤重的白面。

天桥一带,三教九流,要立足并不容易。当时的诊金是每位3角。诊所不敢招助手,贺普仁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他的医术赢得了口碑。

第二年他们的门诊从路西搬到路东,面积扩大了一倍,有4间房,贺普仁的孩子接二连三地出生,家里雇了两个保姆;再过两年,诊所又搬回路西,这回变成了7间房了,生意日益兴隆。

贺普仁对经营诊所自有一套,除了技术求精,还要心怀慈悲,应诊不分昼夜。此外,在诊金上不能太计较:有钱的,没钱的,只要来了病人都要看。这点太不容易,但北京天桥一带却是穷苦人的聚集地。有一年,从端午节到中秋节,一拨拨病人没给钱,先记着账,100天算下来,病人拖欠的金额达到1700元,简直是天文数字了。这个数目病人是不会付的了,贺普仁更不会追讨,他全部当成了义诊,结果名声远播。

解放后,人民政府要求从医者要重新考证。1950年贺普仁又到北京卫生局考试,这次考试非常不容易:头天考口试,考了一个上午;第二天考笔试,一百多道题,中医全科内容都在里面。结果,贺普仁考了个全北京第六名。他得以继续开诊。

延续46年的义诊

1956年公私合营,私人诊所不能办了。30岁的贺普仁进入北京中医医院,负责针灸科。开始时他每月工资106元,依当时的生活水平,这样一份工资已经很不错,只是家里孩子多,他依然不宽裕。后来一次次涨,涨到121元。

他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到家里开义诊。义诊并不是刻意所为,因为过去开过私人诊所,名声大,大批病人跟着他走。怎么办?唯有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寻上门来的病人义诊。当时如果要收钱,就会被打成“资本主义尾巴”。时间长了,这个义诊就延续了下来。

有一个时期,贺家住在宣武区南柳巷52号,单门独院,里面有9间房,其中一间成了贺普仁的书房兼诊室。每天吃完晚饭,从6点半看到9点半,一般能看30多人,主要是帮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看病,后来病人搭上搭,辗转到来的有很多,其实他并不认识,但只要有病人,他就亲手施治,不收诊费。他的名声越传越远。病人里工农兵学商都有。80年代,一些国家干部也来了,最多病人的晚上,南柳胡同里来了20辆小卧车,把胡同的通道都堵住了。

在贺老的弟子谢新才等编著的《贺普仁》一书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1月版,P18),对贺家义诊有这样的描写:在老贺家,贺大夫的朋友上门求医,小贺大夫不敢怠慢,就是老贺大夫从理发馆、洗澡堂带回来的患者,他们也不敢稍有疏忽。贺家附近有位烧锅炉的胖师傅常常牙疼。多少次他挺着大肚子,穿着大裤衩,满身汗,满脸黑,来找贺大夫。扎完针,他吸口气:“咦,不痛了,真灵。”胖师傅高高兴兴地走了,贺家沙发上留下了一片黑印。洗沙发套的任务,自然是他们小贺的。

贺大夫不允许对上门求医患者失信,对贺家街坊邻里的轻慢,他贺家也是不允许的。1975年,贺家买了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街坊邻里的,常到贺家看电视。天暖以后,一到晚上,贺大夫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供大家观赏。一天晚上,来的病人多,看电视的人也多,里里外外,黑压压一片。小贺从外边回来了,一股无名火,几句粗声话,把看电视的人撅走了。贺大夫发现人突然少了很多,问家里人:今儿是咋回事儿?小贺说,是他把人给轰走的。父亲没批评他,说道:“去挨门挨户把走了的观众给请回来。”

七个孩子七根针

贺家的义诊,治好过多少人,已经无法计算。除了家庭义诊,贺普仁每年还领着孩子,回到缺医少药的家乡——河北省涞水县举行跨村跨乡的义诊。

贺普仁的7个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父亲的言传身教,对病人的同情和关怀,感染了他们,结果“7个孩子7根针”:个个都爱中医,都成了针灸好手。长女贺书元,大学念的是西医,出国回来,转向了中医,也做针灸。长子贺林,如今在北京草桥开了一家“北京贺氏三通中医专科门诊部”,门庭若市,应接不暇。二子贺喜,退休后在北京郊区一家四合院式的高级度假村里工作,度假村有中医门诊。我们采访的那一天,他在东厢房诊室与西厢房诊室之间几十米空地来回穿梭,两边都有若干病人躺着等他施针、留针、运针。三子贺信,退休后在自己家里帮人诊病,针药并用。小女贺畅也会针灸,退休后专门整理父亲的著述。四子贺明,在科威特做针灸。五子贺伟,在日本做针灸。贺家第三代,贺林之女、贺信之女都从事针灸。

贺家的小字辈对始自童年的家庭义诊充满感情,他们说:“义诊是我们的摇篮,我们是从那儿起步从医的。”

贺普仁虽长年举义诊,却不愿为此沽名钓誉。有一年春节,有人往他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大红对联:真功知吉祥,善门度众生。横批:功德无量。

贺普仁回家时看到,把小贺们叫到跟前:“谁贴的?把对联给我取下来!治病救人是大夫的职责。你们千万别叫路人产生误会,以为是咱自家人贴上去的。”小贺们便跑到门口去揭对联,正在这时,邻居看到了,过来拦住小贺们:“你们不能撕,这副对联不过分。”

贺氏家庭养生法

1.转睛功

“文革”时期,贺普仁作为“针灸外交”的使者,曾经参与国际医疗队,到西非工作了一年多时间。西非缺医少药,贺普仁是医疗队里的唯一中医,曾创下一天为260人治病的纪录。回国后,他发现自己视力下降,最严重时,看不清徒弟递过来的针,要靠手指触摸。他知道,这是“援非”的后遗症。

为了自救,他练起了中医传统的转睛功:双目微闭,全身放松,顺时针转动眼球36次,再逆时针转动36次。长期坚持锻炼,不仅对白内障有疗效,对老花眼、近视眼都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如果闭眼转睛不便,也可以睁眼转睛。

“这种功法使局部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加快,有些废物随时随地就吸收了,这样白内障就形成不起来。”他说。

结果转睛功让他获益非凡,他到现在都不用戴老花镜。2010年,他还在央视一个节目里,表演了穿针引线!

2.叩齿功

贺普仁今年87岁,一口洁白的牙齿全部保持完好,可以吃硬饭,还能嚼豆子,他的秘诀是常年叩齿——空口咬牙。民间俗语说:“晨起叩天钟,睡前鸣天鼓”。“叩天钟”,指的就是叩齿。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引书》中就有叩齿功的记载,以后历代的医学书籍中都列有此法。方法其实很简单,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36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每天坚持下来。肾中精气亏虚,髓乏化源,牙齿才失于调理。叩齿不仅可以治标,防治牙病,还可以治本,固齿健齿,对肾脏亦有一定保健作用,可以预防腰痛、颈椎痛和耳聋目肿等肾经疾病。

3.擦耳功

人年龄大了,肾气衰了,难免会耳聋眼花,可是贺普仁已是耄耋之年,却耳不聋眼不花。他在空旷的屋子也能辨出很小的声音,根本不用助听器。贺普仁有一种防止耳聋的简易方法:每天用食指和中指,按擦双耳的耳门、听宫、听会、颅息、瘛脉、翳风穴位,上下按擦,每天50次。此法对防治耳疾、耳聋都有良好的效果。

4.搓鼻功

贺普仁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常用的鼻子保健法。用双手食指夹住鼻根两侧,上下擦拭,擦摩鼻翼15—20次。这运动不仅能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还有利于正常分泌鼻黏液。搓鼻功既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黏膜正常。在冬春季,能有效地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减少咳嗽之类的疾病发生,增强耐寒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