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水浒传:最后好汉之死

 裘大哥 2015-08-22

征方腊途中,梁山死伤惨重,大部分好汉都被杀死了。征方腊结束后,天下太平,四方无战事,久经沙场的梁山好汉们就等着衣锦还乡了。可是书中却写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朝廷奸臣容不下宋江和卢俊义,还是把他们两个给害死了。表面上自由自在的《水浒传》,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尾,给人深思。不过,也有一些好汉的死,并不是悲剧收场。今天,我们就来清点一下这些好汉的死。



108条好汉里面,死在战场上的好汉最多,足足有59个。这些死在了战场上的好汉,他们的结局其实是不好评定的。他们做到了马革裹尸,也做到了青史留名,说他们死得其所,死的伟大也可以,说他们死的冤枉,死的不值也正常。总之,对于他们的死,施耐庵是没有什么很浓烈的感情色彩的,只是征战沙场的将军们最正常的结局而已。



吴用和花荣则是陪着宋江自杀了。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感情深,而是因为宋江死了,吴用等人也难逃一劫。花荣临死前说道:【我等在梁山泊时,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累累相战,亦为好汉。朝廷即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


可见,吴用花荣之所以陪着宋江自杀,还是因为:就算自己不自杀,那些奸臣也早晚要来干掉自己。既然早晚都要死,那就不如快点自杀了,朝廷见你自杀了,一般就不会追究你那些事儿了,也不会为难你的老婆孩子,说不定还能给你封个名号,好歹还能留个好名声在世。


花荣又说【如今随仁兄同死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这句话,就把花荣为什么跟着宋江自杀的原因说得很明白了。为什么跟着宋江共赴黄泉呢?不是兄弟情深,而是因为跟着宋江一起死,至少可以【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



公孙胜到了后期,则和吴用不一样。公孙胜完全看开了一切,不留恋人间富贵,真正做到了不为外物所动心的境界,带着朱武,樊瑞两个徒弟出家了,书上说他们【以终天年】。这个,对于修道求长生的人来说,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令人钦羡。



关胜算是一个作者比较喜欢的人物,又是武圣关羽的化身,关胜这一生也没做过什么亏心事,所以作者对他还是很好的,没让关胜死在战场上,而是让关胜衣锦还乡,在大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钦伏】。总的来说,作者还是肯定了关胜这个人物,让他光宗耀祖了。


不过,作为关羽的后人,关胜居然投降了宋江,这个怎么说也还是有些瑕疵的。所以,作者又让关胜后来喝醉了酒,落马得病身亡,算是对后人的一点小小警告。


相对比关胜,朱仝就完全不一样了。朱仝在水浒传前期,一直是被当作关羽来写的,义气过人,毫无缺点。所以,作者让朱仝的结局比关胜还好,【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朱仝做到了节度使,这可比关胜牛多了,又破了大金,当了民族英雄。作者就连朱仝怎么死的都没写出来,这个活到六十死了,那个活到八十死了,朱仝呢?完全没写,作者都不忍心写朱仝的死,可见,作者深爱朱仝这个角色。


林冲则是一个媚上欺下的小人,别人都是一刀被砍死,得病被病死等等,死的都很痛快。只有林冲,作者让他患了风病,瘫痪了,足足瘫在床上半年,受尽苦痛才死去,是水浒传里死的最惨的一个好汉,可见作者对林冲这个好汉的态度。



呼延灼则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物,说好也不好,说坏也不坏,所以最后结局还不错。虽然也是阵亡了,但却没死在反贼方腊手里,而是打赢了方腊之后,做了指挥使,又打败了金兀术,后来才阵亡。总的来说,呼延灼也是民族英雄,施耐庵还是肯定了他的,大概,还是看在他祖宗呼延赞的面子上吧。






柴进和李应,都没做过什么大恶,并主动选择了归隐,继续回家当大财主去了,结果都得到了善终,快乐无比。


武松虽然也是条好汉,后期也悟透了禅意,做了清忠祖师,按理来说,应该有个很好的结局。但毕竟武松之前做了太多孽,杀了太多无辜,所以作者先让他断了一条胳膊,已成废人,再让他八十善终。说到底,到最后作者还是肯定了武松是个好人的,所以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结果。


武松这里,作者也有深意,拿着双刀的武松作孽太多,所以作者故意断他一条胳膊,让他拿不了那杀气腾腾的双刀,代表着武松真正的放下屠刀,放下了心中的魔性,也算了了这段孽缘。所以,武松论起武功来,虽然已经成了废人,但论起境界来,却成了一方祖师。


戴宗则是梦到神仙找他,然后【发了善心】,离开了宋江,宋江留他也留不住,最后大笑而终,且死后显灵。



李逵被宋江毒死,这个正应该是李逵这个杀人狂的后果:替宋江杀了一辈子人,结果最后被宋江所杀。



李俊则是从无过错,所以作者除了鲁智深之外,让李俊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局:带着榆柳山庄四兄弟,童家二兄弟前往暹罗(可能是如今的泰国),做了暹罗国王,自由自在。



阮小七到了最后,也不是当年那个只想吃肉喝酒的小流氓了,而是境界很高,甘愿趋于平凡安贫乐道的世外高人,带着老母亲继续回老家打渔,奉养老母,以至天年,六十而终。别人都是八十而终,只有阮小七六十而终,中间足足差了二十年,为什么?还是因为阮小七早些年还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损害了自己的寿命。



还有黄信,孙立,凌振,裴宣,蒋敬,杜兴,宋清,邹润,蔡庆,杨林,穆春,孙新,顾大嫂等人,大部分都是主动归隐,趋于平凡。


其实,作者对于功成之后,不和奸臣同堂,而是急流勇退,归隐山林是非常赞赏的。但凡归隐了的好汉,都获得了很好的结局。


当然,还有鲁智深。鲁智深成佛了,是整部水浒书中境界最高的一个。征完方腊之后,宋江的境界明显毫无进步,仍是俗人一个,功利心很重,对鲁智深说道:【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鲁智深平淡的回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鲁智深到这里,已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莽汉子了。经常有读者问,为什么鲁智深早年为了躲避追杀当了和尚,后来上了梁山,明明可以还俗了,怎么还一直当和尚呢?原因就是:鲁智深最开始时,的确是迫不得已做了和尚。但这个,就是鲁智深和佛的一种渊源,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宿命。


后来,鲁智深肯定是感受到了这种冥冥间的宿命安排,所以,他非但没有还俗,反而不断的向佛靠拢。三番五次的和五台山文殊寺,瓦罐寺,大相国寺等佛庙结下渊源,最后,鲁智深居然拿下了宝珠寺,当了宝珠寺主持。


最后征完方腊,鲁智深就算不死,他也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代高僧了。做僧人,参佛意,本来就应该不悲不喜,不为外物所动,可为何有那么多僧人,偏偏就像宋江说的那样,【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既然这么热衷于主持名山大刹,这么热衷于名利,那么又做什么和尚呢?


所以,鲁智深说道:这些都不要!要多也无用!这是真正的佛的智慧,俗世的一切,都不要,要多也无用。


最后,鲁智深说道:【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沐浴后,鲁智深就写了一首词。


写完,鲁智深【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众人看时,词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一首词,就是鲁智深的一生了。鲁智深豪杰一生,最后终于【今日方知我是我】。


每当看到这里,总会感觉到心中被极大的触动,说句冒昧的话,纵使佛经千言万语,也比不上鲁智深这一生,更有佛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