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星轨道为什么是椭圆的?

 kankanhaoshu 2015-08-23

行星轨道为什么是椭圆的?

infgorfai 10级 分类: 理工学科 被浏览352次 2013.09.05

检举

回答简洁一些,不用长篇大论,只要让人看懂就行...
采纳率:50% 10级 2013.09.06
圆形轨道与椭圆形轨道 假设你登上华山的东峰,站在朝阳台上,将一块石头水平抛出,会看到它迅速的朝山下坠去,你也许看到它砸在了峰下的某个地方,这时如果你再用力抛出另一块差不多大的石头,如果你还能看到它在山下的落点,那这次的落点一定是比刚才的落点远一些,因为你用了更大的力。 这基于一个事实,地心引力对物体产生向下的拉力,拉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拉力产生的向下速度相同,因此两块石头从山上到山下的时间也一样。但用的力不同,石头在水平方向运动的速度也就不同,那么相同时间内,它们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距离必然不同。 再看另一个事实,地球是圆的。在物体下落运动的距离中,地球表面也向下弯曲,那么实际的落点要比在水平面上的落点要远。如果可以让物体的速度足够大,在它朝地面下落1米时,地表亦向下弯曲了1米,它与地表的高度没有变化,这样它就永远不会落地,产生了与地球表面同心的圆形轨道。 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取决于沿地表曲线向前运动的速度,该速度必须保证物体不至于落地才行。由于高度较高的物体比高度较低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影响要小,因此高度增加时,保证圆形轨道的速度可以降低一些。 如果让物体获得更大速度,在下落1米的时间内,向前运动的距离足以达到地表向下弯曲了2米的地方,这样物体到地表的距离实际上增大了,即高度增加。继续运动则高度不断增加,但由于重力的作用,使上行的物体逐渐慢下来,绕地球半周后,高度最大。接下来物体与地球的高度开始减小,并继续绕地球运动。最后,球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恢复原有速度,又开始了一次原来的运动,这样就形成了椭圆轨道。 对椭圆轨道的理解符合我们一般的认识,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朝空中扔一个石块,它在爬升时开始慢下来,在爬升到最高点时速度最慢,然后它冲向地面速度又开始回升。


 椭圆轨道的速度
 偏心率值近地点速度 0(圆形)轨道中各点速度相等
 0.1远地点速度的122%圆形的105%
 0.3远地点速度的186%圆形的114% 
 0.5远地点速度的300%圆形的122%
 0.7远地点速度的567%圆形的130%
 0.9远地点速度的1900%圆形的138% 
        偏心率用来测量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大,椭圆就越扁。椭圆的偏心率在0-1之间,用焦点间距离除以长轴的长度可以算出偏心率。



另外一个答案

行星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的

yinjianmingy 1级  分类: 其他  被浏览28次  2014.05.10

采纳率:49% 10级 2014.05.11
其实椭圆轨道类似于弹簧谐振运动,是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结果。 当行星在远地点时,速度小,略低于第一宇宙速度,就被中心天体吸引过来。 随着距离中心天体越来越近,势能转化为动能,行星速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再度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旋转的离心力大于引力,于是行星距离中心天体越来越远,动能转化为势能,速度越来越小。直至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即到达远地点),重新被吸引回落向中心天体运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 因为行星形成时初始力量几乎很难恰巧与轨道成切线,所以几乎所有行星轨道都是处于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状态,现象上体现的就是轨道椭圆形。



为什么南半球的四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首先,夏季与冬季和地球的近日轨道与远日轨道基本无关,因为在浩瀚的宇宙中那一点距离不能消耗多少太阳能。太阳能的消耗主要与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有关,通过的距离越长耗能越多,反之则少。 这就牵扯到地球的倾斜问题了,上面的"雨过天晴"引用的资料很对,但这些资料往往忽视了关键的一点,就是“地轴永远指向北极星”,地轴倾斜23.5度再加上这一点才是地球有四季,南半球的四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的原因。 自己做个模型,地球与太阳处在同一椭圆轨道面上,地球绕太阳旋转,这个面的近轨道斜上方“很远处”有颗北极星,地轴一直指着它。想象一下,地球在远轨道时,地轴也直指着近轨道斜上方的北极星,于是北半球就倾向太阳;地球在近轨道时还指着它,这样南半球就倾向太阳。如果是动态的话,就会是地球从远轨道处转向近轨道处时,地球的北半球倾向太阳却来越少,最后南北一样,此时就是“秋分”;之后就是南半球月来倾向太阳,慢慢到达近轨道处,此此时就是冬至”(对北半球而言);然后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到达“春分”处;最后回到原点是“夏至”。 只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物理过程才会有下面的: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地球处在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白天日照时间长,又由于阳光的直射,太阳热量经过地球大气时最短,地表单位面积对热量的吸收最大,此时南半球处在夏季。相反地,地球处在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白天变长黑夜变短,使北半球温度较高而形成夏天,而南半球因为阳光斜射,且昼短夜长,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温度较低而形成冬天。半年后,太阳直射南半球、斜射北半球,因此季节互换,南半球是夏天,而北半球是冬天。如此反复,形成四季更迭。”


 
 


地球公转为什么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

满意答案

薄荷少年 2009-07-16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7千米,约每秒30千米。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们知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对黄道是等分的,如果地球公转速度是均匀的,则视太阳由春分点运行到秋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与视太阳由秋分点运行到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是等长的,各为全年的一半。但是,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则走过相等距离的时间必然是不等长的。视太阳由春分点经过夏至点到秋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需要186天多,长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南半球的冬半年;视太阳由秋分点经过冬至点到春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需要179天,短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可见,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