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防治技术在有机果园中的应用

 荣果 2015-08-23

病虫害防治总的原则是“综合防治.预防为主”。果树病虫害很多,但真正能造成危害的病虫害不多,也不难防治。只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各种防治技术综合应用就能达到防治目的,在预防措施不能奏效时一定要积极运用生物的、物理的和药剂措施进行防治。生物防治病虫害是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主要是根据种群竞争、捕食、寄生等负相互作用原理,利用一种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种群,使其不能达到危害农作物的种群密度。下面主要介绍生物防治技术在有机果园生产中的应用。

1
什么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或病原微生物,以及生物的代谢物来调控害虫密度,或抑制病原菌的传播蔓延。在自然界有许多种昆虫有发展成害虫的潜力,但实际上它们都很少爆发成灾,这就是因为有多种天敌的存在,这些天敌形成的生物控制机制使潜在的害虫不能爆发形成危害。一旦丧失这些生物控制机制,潜在的有害生物就可能爆发,从而给生产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应通过保护本地天敌,提高益虫的丰度来稳定果园生态系统。益虫丰度的培育,主要采用果园生草、套种、增加植物类型,以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措施。

产卵的寄生蜂

利用天敌是虫害防治技术的核心,利用生物代谢的代谢产物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生物技术。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害,对人、畜、植物也比较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病虫害有长期的控制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其他防治方法,必须与其他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保护和利用天敌

利用天敌是虫害防治技术的核心,果园里的蚜虫、红蜘蛛、潜叶蛾、卷叶蛾等都有大量的天敌,如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实现自我控制。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干预。一是移植和引进外地天敌,要求天敌从害虫的原发地引进,且是单食性或寡食性,繁殖力强,与害虫的发生期和生活习性相吻合,适应力强,驯化的可能性大,传播速度快,搜索能力强,能突破寄主防御行为,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二是用人工的方法在室内大量繁殖饲养天敌昆虫,在需要时释放到田间,以补充自然界天敌数量,在害虫尚未大量发生之前就受到控制。


柑橘树上挂扑食螨

目前成功的人工繁育天敌有:赤眼蜂、捕食螨、食蚜蝇、周氏啮小蜂等。分别对鳞翅目害虫、螨类、蚜虫等害虫起到防治作用。美国白蛾是现在我国北方很多果树快速发展的害虫,而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可在蛾蛹中产卵,有效控制白蛾发展。另外,资源性昆虫、壁蜂、熊蜂、蜜蜂等虽然不是天敌,但是释放它们能大幅度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减轻病虫害危害。

瓢虫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害虫天敌,澳洲瓢虫1年能繁殖8、9代,每头雌虫平均产卵约280粒。卵产在介壳虫的卵袋上或虫体下,在整个幼虫期能食1、2龄介壳虫126头,在整个成虫期可食介壳虫卵和成虫213头。1888年美国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挽救该国的柑橘业。七星瓢虫的幼虫每天的食蚜量为1龄1l头、2龄38头、3龄6l头、4龄124头,成虫平均每天能吃100头左右蚜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数百种天敌引种获得成功。

螳螂是陆栖捕食性昆虫,习性凶猛,以肉食著称,故可视为昆虫纲的猛虎。蝗、蝉、蝇、毛虫、甲虫等无不被侵袭而食。在南美产的某些螳螂攻击小鸟、蜥蜴、蛙类等小动物。螳螂凶猛,好斗,即使是同类也常互相残杀,可实现自我控制。全世界已知约1560种,我国到目前为止已知有约100种。在果园也有很多种类的螳螂。

3
利用性激素防治

信息物质的利用,如在田间喷天敌昆虫的行为物质招引天敌,施放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害虫成虫交配等。我国已经研制出60多种昆虫的性信息素,并可以规模化生产,在害虫预测预报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果树上桃小、梨小、苹大、桃蛀螟、天牛等,给果树虫害防治提供了基础。利用性激素进行防治首先要进行预测,在某种害虫大量发生前(尤其是越冬代和第l代)在果园布置诱杀。可在小盆、小桶、可乐瓶等装水,然后在水面上0.5厘米处用铁丝固定诱芯,可以固定2~3种诱芯。一般每亩地3~5个诱芯即可达到防控目的,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性信息素诱杀梨小食心虫

4
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利用

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利用,如利用BT制剂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利用白僵菌防治蛴螬等。害虫残体:利用害虫体内产生的一种惊恐的外激素和多种腺体激素,随体液喷洒到作物上,对同类害虫起到拒食、远迁和繁殖率降低的作用。方法是将害虫捣碎后加水过滤成虫体液,1克虫体液对水50~60千克喷施。

从生物有机体中提取的生物试剂替代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利用自然界生物分泌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生物化学、生态学技术与方法开发新型农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常见的是植物源和微生物源药剂。


白僵菌

5
常见植物源药剂介绍

此类药剂主要是杀虫剂,来源于植物中所含有的杀虫有效物质,经过提取、分离并加工成为一定的剂型,作为商品农药销售使用,所以统称为植物源杀虫剂,可用于有机果园。根据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5种:

1

破坏昆虫口器的化学感受器

干扰了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其取食行为。比如:印楝素的拒食作用。

2

麻痹神经与肌肉

比如:烟碱、川楝素、苦参碱、苦皮藤素、闹羊花素。

3

破坏昆虫的生理生化状态

比如:印楝素抑制昆虫雌虫卵巢发育。苦皮藤素一V破坏昆虫中肠肠壁细胞,川楝素破坏昆虫中肠,导致虫体麻痹、昏迷。

4

扰乱昆虫内分泌激素的平衡

印楝素对保幼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影响昆虫卵成熟所需的卵黄原蛋白合成而导致绝育。

5

产生光活化毒素。

噻吩类能吸收光能,而呋喃香豆素、呋喃喹碱、呋喃色酮等,不依靠氧原子直接与脱氧核糖核酸(DNA)起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毒杀作用。


鱼藤酮

在有机合成农药成为主要农药品种之前,植物源农药曾经与矿物源农药共同担当了主要农药品类的历史性任务。过去最重要的植物源杀虫剂是烟草、鱼藤酮、除虫菊。其有效成分分别是:烟碱(即尼古丁)、鱼藤酮、除虫菊素(除虫菊素I与除虫菊素II)。分别加工成为硫酸烟碱水剂、鱼藤酮乳油、除虫菊素油剂、苦参碱。也有把鱼藤酮、除虫菊花直接粉碎成粉剂使用的。1959年又发现了印楝。这些植物源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很强的间接杀虫作用,印楝则具有比较特殊的取食行为调控作用。

这些均属于植物体内所含有的杀虫有效物质,它们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均已查明,有些则已能进行人工合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除虫菊素(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农药不能用于有机果园)。印楝也已能人工合成,但成本太高。

6
微生物源杀虫杀菌剂

微生物源药剂是从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分离得到的杀虫有效物质,经过加工后成为具有明确组分的商品制剂。它们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必须查明,否则无法保证药效的稳定性。并且必须通过毒性试验,因为有许多微生物对人、畜也是有毒的。比较重要的品种有阿维菌素(齐螨素)、Bt制剂(即苏云金杆菌制剂)、白僵菌、多氧霉素、农抗120等。阿维菌素是效力最强大的微生物源杀虫剂和杀螨剂(阿维菌素毒性强不能用于有机农业)。

微生物源制剂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真菌

已知的昆虫病原真菌有530多种,在防治害虫中经常使用的真菌有白僵菌和绿僵菌等。真菌主要用于防治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饲养桑蚕的地区不宜使用

2

细菌

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苏云金杆菌和乳状芽孢杆菌等、枯草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其中的苏云金杆菌(BT)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产品,对蚜虫等多种害虫效果明显。NEMASTOP(韩国)线虫共生菌,可以防治根结线虫。


3

病毒

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病毒主要是核多角体病毒(NPV),质型颗粒体病毒(CPV)和颗粒体病毒(GV)。我国利用病毒防治棉铃虫、蛾类害虫、枣尺蠖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原文/高照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