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居然拥有全国最老的石路桥,大霞浦真是让我们骄傲

 独钓秋江雨 2015-08-23
滩涂之路

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汐路桥。该桥是国内目前发现最长的古代海埕石路桥,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种路桥是修建在滩涂上,所以又叫做“滩涂之路”,当大海涨潮的时候,这路就被海水淹没,当退潮的时候,这路桥就露出水面,方便那些潮水褪尽渡船无法行走有需要来往岛屿与陆地的人们。


汐路桥的历史

汐路桥位于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小马村,又名达路桥,系连接陆地与竹江岛的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因路和桥建在滩涂上,涨潮没于海水中,退潮时才能行走,故称汐路桥。于清乾隆年间,由竹江乡绅郑绣轩倡建,至嘉庆十六年(1811)郑启昂耗巨资建三年而成,后被潮水冲垮,其子郑琼森又进行三次大修才得畅通。由于地处滩涂泥泞中,建路时,路基用松树打桩、铺垫杂木草皮,然后铺上条石横竖三层砌成。全长3651米,最宽1.8米,途经六座桥,最高2.9米,其中有四座桥,桥孔上下二层,边有小孔,具有排潮防潮作用。


 

汐路桥的荒废

 汐路桥是竹江这个岛村村民的一个外出通道,每至潮水退尽渡船无法行驶时,群众可通过该桥步行至陆地小马村。同时,汐路桥也是村里的“风景桥”,每年都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但是,因年久失修,该桥出现桥墩倒塌、桥身塌陷等现象,还有部分桥身被滩涂泥泞淹没不见天日,整座汐路桥已废弃七年之久了。


 

汐路桥的重新崛起

 2014年年初,该县将竹江汐路桥整修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将投入100万元,采取以旧修旧的方法,对损坏坍塌的部分跨越港汊石桥以及石垛进行修复,对塌陷的桥身进行提升抬高,同时,对汐路桥进行全面清淤,还其本来面貌。工程于2014年2月开始动工。
  在霞浦县滩涂摄影声名鹊起的背景下,竹江汐路桥的修复不仅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采风。

来源:网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