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安徽朋友江伟为《王南村集》写来书评

 锺村老人 2015-08-23

 重现尘封的诗文

                          ——读《王南村集》

                           江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耀眼明珠,历来备受人们喜爱。清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不及唐诗,但仍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尤其是清初诗坛流派迭出,风格多样,上承唐宋,下启近代中国古典诗歌,王煐就是其中一位代表性诗人。

王煐(16511726),字子千,一字紫诠,号盘麓、南区、南村,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清初康熙年间著名的诗人,被时人誉之为“华省仙郎”。论科举与仕宦,王煐并不显达。他仅取得贡生的功名,康熙十九年(1680)授光禄寺丞,晋刑部郎,后出任广东惠州府知府、浙江温处道副使等职。卸职后,王煐长期流寓于江宁、苏州等地。雍正四年(1726)九月卒于宝坻家中。王煐虽然仕宦不显,但在清初诗坛却占有重要的地位。观其一生,他始终活跃于顶级文人墨客之中,如朱彝尊、姜宸英、赵执信、宋荦、曹寅、毛际可、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石涛等,他们对王煐的诗作皆赞赏有加。王煐一生爱游历,诗作颇丰。但是,因好友屈大均曾参加反清活动,其著述在乾隆年间遭到查禁,致使王煐的诗集也受到了牵连。乾隆四十六年(1781),两江总督萨载奏缴37种书籍,其中就有王煐的诗集。从此以后,王煐及其诗集被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不为世人所知。

近年,宋健先生广泛搜求王煐的全部诗文,经过精心整理,详加校勘,终于编成《王南村集》,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20154月,蒙宋健先生举新书相赠,于是欣然捧读一遍,认为此书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收诗完备。王煐生前,曾在康熙三十六年(1637)刊刻了在岭南为官及滞留广东期间的大部分诗作,题为《诗雪楼诗》。王煐为官惠州之前及离开岭南之后的诗,则仅有钞本存世,鲜为人知,包括《忆雪楼诗》二卷、《蜀装集》二卷、《纪梦述哀诗》一卷、《写忧集》二卷、《焦鹿吟》一卷、《后写忧集》一卷、《芦中吟》一卷、《上草》二卷、《秋山吟》一卷、《衡游草》一卷、《并乡集》一卷、《还庚集》一卷、《少作偶存》一卷。 20111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整理出版了《清代诗文集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其第181册收录了王煐的13种钞本诗集,共录诗1480馀首。从此可知,王煐的诗作没有全本存世,刻本和钞本皆只收录了王煐某一阶段的作品。

宋健先生经过细心整理,首次将刻本、钞本收录的诗作汇集在一起。更为难得的是,宋健先生又多次往返于各大图书馆,悉心访查,搜罗到很多王煐散佚的诗文,编成《田盘纪游》和《王煐文存》。即使是王煐的只言片语,宋先生也未放过,如他在朱彝尊《曝书亭全集》中找到一首《联句》,其中有王煐一句“勾吴之门,曰封曰娄”,也被编入了集子。可以说,宋先生整理的《王南村集》是收录王煐诗文最齐全的版本,正如他所说:“《王南村集》收录了目前所搜罗到的清初天津著名诗人王煐的诗文,也许还有遗漏,但不会很多了”。

二、校勘精良。王煐守惠期间创作的诗作最为丰富,编为《忆雪楼诗》,有刻本、钞本存世,但两个版本在收诗上均互有异同,宋健先生仔细比勘,最后选择《汇编》影印的钞本为底本,同时参校了刻本。钞本未收录的诗作,则根据刻本补入。若遇两本不同之处,则并列出,以供读者参考。这既保证了此本的校勘质量,又实事求是地给读者展示了王煐诗作在历史上的异文情况,无疑给今后王煐诗文的研究提供了最权威的版本。而其他的诗集,宋先生也是极力搜罗不同的异文,如《写忧集》中有《题澄潭印月图》一诗,宋先生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又找到了该诗的原迹,文字略有出入,于是一并列出,以供读者参考。对于刻本、钞本错讹之处,则一一作注予以纠正。

至于诗集的排序,宋先生没有按照《汇编》本的次序,而是以年代为序,这样可以清楚了解和便于把握王煐一生创作的脉络,也方便研究者进行研究。

三、附录丰富。《王南村集》除了对收录王煐诗文之外,还在《序》、《前言》中对王煐的生平及其诗文成就做了介绍,这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卷首还有王煐的画像,这使读者对清初诗坛这位杰出的诗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另外,文后辑有附录两种:一是9篇《忆雪楼诗集》序文,二是方志小传。这些材料经过合理有序的编排,可与卷首相呼应、互为补充,让读者对王煐其人及其诗文成就有更为系统的认识。这些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便于研究者查核校对,均注明了出处。

总之,《王南村集》校勘精良、材料丰富,它是宋健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后奉献给学界的一部高质量的作品,更是迄今为止王煐诗文第一部全本。此书的出版,将对王煐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更让笔者折服的是宋健先生执着的学术精神。他自称草根学者,以读书聚书为乐,在整理《王南村集》的同时,又撰写了《王煐年谱》,但是这些成果并不是什么课题研究项目,凭靠的是他对学术的执着专注,真令笔者唏嘘赞叹。为了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宋先生还远赴广东,探访王煐的事迹。与王煐同时代的文学家朱书(安徽宿松人)说:“乡里有名贤,而后世无闻焉,则君子耻之”。宋健先生与王煐同籍,王煐在280馀年后重新被“发现”,这无疑是宋健先生之功,而王煐又何其幸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