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之下

 真友书屋 2015-08-23


彼得·门德尔桑德(Peter Mendelsund)世界最顶尖的书籍装帧设计师之一。看多了他的封面设计,甚至能「见书识人」。尽管如此,他的设计并非千篇一律,你时常能看到他娴熟地变换不同流派的手法。他从不走套路,素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作品……

书籍装帧编译了一期来自《纽约时报》对他的访谈。精彩的问答之间有着门德尔桑德对书籍设计最独到的见解。感谢译者Vicky不厌其烦地参与整理,感谢封面图书馆应宁整理的诸多关于门德尔桑德的资料。








Peter Mendelsund

彼得·门德尔桑德


http://mp.weixin.qq.com/


彼得·门德尔桑德,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与哲学专业,现为美国克诺夫出版社(Alfred A. Knopf)艺术副总监,万神殿书局(Pantheon Books)艺术总监。他的设计被《华尔街日报》形容是“当代小说封面中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的设计”。门德尔桑德同时是一位古典钢琴演奏师和一名经典文学名著爱好者。



▼门德尔桑德演奏弗朗兹·李斯特的《巡礼之年》



▼门德尔桑德已出版的个人著作


《cover》是门德尔桑德对自己11年来封面设计作品与心得的回顾。书中收录了300多幅他设计的书籍封面、手稿和随笔文字,包括未被采用的作品。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看到了什么》门德尔桑德以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文本视觉化设计经验探讨人们在阅读时头脑产生的画面。该书中文版已由未读引进出版。








你在确定参与一个项目后,是如何具体地展开设计的?

我总是先翻阅书稿,在阅读时我会去寻找作者想要阐释的思想。最初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可能是一个概括性的想法,也可能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或者图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是来源于作者。我的工作就是从视觉的角度实现作者的思想,将它转译到封面上。

无论是哪个作者,都有他写作的理由,这一理由或明或暗存在于文本之中。它可能是世界观、道德立场、实验性的思想、贯穿始终的主题,还有可能只是一个心情或表征。在任何时候,我的工作就是要梳理出这种意义,即作者的写作动机。

相对小说而言,揭示非小说类作者的立场要容易很多。非小说类往往在书的一开始就阐明作者的思想,而对于小说,有时直到最后一章才能知道作者的意图。不过这两种书都值得读者深入仔细地阅读。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有人花钱请我看书,在我看来是件相当奢侈的事情。无论如何,我总是惊讶于一些设计师不去阅读原稿就直接设计封面。



在你看来,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封面?

一个好的封面作品首先应该是漂亮的、独特能引人注目的,且忠实于书的内容。一般来说,封面都应该具备四个最基本功能,即:

1.有所侧重地突出书的重要信息。封面上的信息都有呈现的强弱之分,这就需要选择性地突出最重要的内容。同时,理解正确的层次结构至关重要。

2.把握书的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辞。例如:凶器、鲜血、或在暗处穿着高领风衣的人物等都是悬疑小说常有的特征;有衬线的字体更常见于偏文学性的悬疑小说;而无衬线字体则常见于更直接的硬汉派推理小说。一个好的设计师应深谙此道,并知道如何驾驭它们,才不会使封面沦为陈词滥调。

3.阐释(或者更好地暗示)书的意义。我希望作者和编辑觉得书的封面并不是书的一个单纯的装饰,而是书的一种诠释。

4.把书设计的足够吸引眼球、让人感觉到书的与众不同、神秘、美丽,或仅仅能从周围的书里脱颖而出,使得每个人不管有怎样的阅读品味和审美偏好,都会忍不住地拿起翻看。读者拿起书(或在网购时去点击封面)的那一刻,你就很好地完成了通过封面推销一本书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最终还是要卖书。


你能描述一下你的书籍设计所受到的美学上的影响吗?

现代主义一直是我的最爱,无论是在音乐、文学或者艺术设计上。我热爱那种颠覆传统或传统与现代并存时所产生的震颤。在我自己的作品里,我尝试这种形式。


你在书籍设计上有没有惯常的方法,还是根据每本书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从初稿到终稿,一般你会经历多少次修改?

这真的因项目而异。有时初稿就让我很满意,但大部分项目往往还是需要多次尝试。有时一些项目甚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我不排斥那些旷日持久的工作,不过我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有些设计师把设计方案强加给别人,然后就不再过问,我为自己不是那种设计师而感到骄傲。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尊重他人的需求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并据此作出设计上的调整。这种调整也不是完全的妥协,而是从设计的视角上思考它的合理性。而且(我真的不该在这样一个公共论坛上鼓励这种行为)通常我最喜欢的封面是经过反复地推翻和修改才做出来的。这里我还要说一说设计被推翻之后的那种绝望,在这种设计的高压下有时也会迸发出一些新的灵感。不过说到这里,如果你的初稿就得到认可,也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在设计封面时,你与作者或编辑之间的沟通多吗?

这也取决于不同的项目。有的作者会比较关心设计,甚至有时会指定我使用他们提供的素材照片或者插图(不建议作者这样做)。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些作者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


对你来说,设计已故作家的作品会不会更容易些?还有,你会对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版再设计有抗拒吗?

哦,设计已故作家的作品肯定最顺利,因为他们给了你设计的全部空间。我非常珍惜和喜欢为经典的版本创作的机会。这是一种挑战,当然也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报酬。我希望我设计的那些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本杰明、纳博科夫或者福柯的作品将在很长、很长时间里一直印下去。设计的封面,无论是好或者坏,势必将会与他们所包裹的书籍一起流传下去。


在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下,你认为书籍设计将会走向何方?

这些电子化的阅读会有多么的重要还尚无定论。我不怀疑他们会抢占一部分市场,但我不认同很多人说的那样,电子阅读会主宰阅读市场。封面在电子书上扮演了一个不重要的角色,而这一事实恰恰证明了纸质书它特有的生存状态。 一本纸质的书籍,有其固有的价值,相对于电子书,它以更多人工参与的形式完成并储存着内容。精心制作的封面也让实体书变得特殊。我觉得这种形式(实体存在的纸质书)比一个电子化的抽象内容更受人青睐。我相信其他读者有同样的感受。 但话又说回来,谁又知道未来到底会怎样呢?




门德尔桑德书籍设计欣赏



瑞典记者与作家,死后出版的犯罪小说《千禧年三部曲》闻名于世。


史迪格·拉森《千禧年三部曲》全球畅销约6600万册,该系列的英文版《龙文身的女孩》封面也成为全球读者共识的经典。在设计这个封面时门德尔桑德拿出了近50个方案才有了这一经典的设计。



▼门德尔桑德设计的第一稿封面,书名当时沿用瑞典书名《憎恨女人的男人》,封面女性温柔的脸庞和撕裂的纸张形成对比。书名和封面都被否定。





▼另一稿封面,封面除局部殷红色的血滴使用颜色印刷外,其它部分皆不着油墨使用压凸工艺表现。门德尔桑德表示这个方案源自对瑞典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印象。





▼被吐槽封面过于缺乏色彩之后门德尔桑德拿出的方案。他自己事后评价这个封面说:这个封面传递出的感觉更像是曼谷,而非斯德哥尔摩。在感觉上失去了瑞典性。






▼像这样的封面尝试还有很多,使用极具瑞典色彩图片、使用艳丽的颜色的方案、营造大雪纷飞感觉的封面……




···




▼门德尔桑德开始尝试使用文身的概念来创作封面,这个封面使用柔和的肉色做封面底色,盘龙放佛真实文在身体之上。书名和龙的穿插处理也为封面增添动感和层次。






▼《龙文身的女孩》最终的封面,选择了更艳丽的颜色

《玩火的女孩》散开的长发仿佛燃烧的火焰

《直捣蜂窝的女孩》


今年出版的该系列的第四部《The Girl in the Spider’s Web》(《蜘蛛网内的女孩》)设计也由门德尔桑德一手操办,现已出版。


门德尔桑德设计的《千禧年三部曲》精装版,三本小说分别用黄、红、蓝布面包裹,封面、书脊、封底分别烫每本小说的主题图案(龙、火焰、蜜蜂)。该版本还包含了一本介绍史迪格·拉森的白色精装书。







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和创始人。


门德尔桑德设计波伏瓦的作品,灵感源于1968年巴黎学生运动中的墙体涂鸦艺术。封面文字则用记号笔直接书写。





《道别》


《一种非常安逸的死亡》



《破碎的女人》




20世纪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


门德尔桑德在描述最新版卡夫卡系列封面时说:希望封面能让卡夫卡的作品焕发新的光彩。新的设计方案脱离了惯常使用的卡夫卡肖像和甲虫等元素,用简单的图形组合出不同形态的眼睛。每本书的封面都搭配鲜明的颜色。封面字体则选用了一款以卡夫卡真实笔迹为蓝本创作的字体,FF Mister K


▼ 以门德尔桑德设计的眼睛元素制作的卡夫卡诞辰130周年纪念动画(by:Pablo Delcán)



门德尔桑德:这些眼睛单独出现,便显得亲密,成群出现时,则渐生出癫狂。这两者的结合恰如卡夫卡——善于描画个体,也善于描画对个体的迫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