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超级书店遇上“互联网+” 8月20日上午,在上海书展主会场,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主办、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书展组委会承办、新华传媒上海书城协办的第二届中国超级书店论坛成功举行。全国30余家地标性超级书店掌门人济济一堂,共同分享了中国超级书店具有创新价值的优秀案例。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论坛上发表了讲话,肯定了政府与行业应对实体书店生存发展危机的效果,介绍了上海书展在实体书店“互联网+”时代做出的尝试。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诸巍致辞时强调:“人们对实体书店不是没有需求,只是需求变了,关键是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这些变化,不再仅仅是书,而是一种趣味、情调,和阅读相关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这种营销理念的变革或许才是未来书店生存的全新道路。”对此,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六家超级书店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超级书店的探索之路 立足区域优势,打造特色服务 中关村图书大厦总经理年小雷介绍,他们的经验就是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服务书城。众所周知,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水果摊前,买水果的老年人能说出菠萝蛋白酶对人体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气息浓郁的氛围中,中关村一直致力于为海淀区的教育和科研提供最好的服务。 其一,抓准商品与读者需求的契合点,加强特色品种,重点提高富有史料价值、科技含量的精品图书的保有量,真正体现出图书品种高精尖特新的特点。 其二,从满足家庭早期教育需求到与海淀区50多所中小学校长期牢固的合作关系;从面向大中专院校竭诚服务,提供各类考试、留学应用图书到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将教育领域市场一网打尽。 其三,举办学术著作节、科技文化节,组织院士讲堂、博雅论坛、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大讲堂,打造常态化的阅读活动,强化文化交流,全力为科研服务。 其四,以优质服务迎接每位读者,利用专业知识为读者提供专业领域内量身订作的服务。 近两年,大厦的精品展示阅读区,少儿互动专区、读者体验区等将陆续建成,同时配备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系统,中关村图书大厦的路将越走越宽。 深入厂区、社区寻找读者 上海书城总经理江利分享了他们与宝钢和浦东新区法院合作的经验。首先,他们将流动书店开进宝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就像建立了一个战略据点,实现了精品图书的定向推荐。宝钢书店试水成功以后,浦东微书店接着开启,以不断提升法院法官群体的司法水平为主旨,受到了法院工作人员以及干警们的认可,成为了他们在工作之余阅书、购书的理想场所。 江利说道:“回顾与宝钢集团、浦东新区法院两大机构的成功合作,让我们增强了依托门店资源、做强店外服务的信心。” 接着,他们还将围绕“实体书店+”这个方向,打造合线上线下功能于一体的玛德琳绘本馆,提供丰富的儿童阅读服务包括专业的绘本推荐、阅读培训、儿童教育等,最终拓展成一个社区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客群入口。 探索“书城+”模式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介绍了最新建设的深圳书城4.0版宝安店情况。在空间设计上,借鉴法国巴黎的奥塞博物馆,注重空间和空间之间的对话功能和共享能力;同时,探索“书城+”的模式,注重业态组合,把各种时尚、创意的文化元素,通过书城进行重新搭配,既体现跨界的特点,又在彼此之间产生呼应的力量;注重人文关怀,学习莎士比亚书店的做法,给年轻的打工者创造实现文学梦想的机会;设立创客空间和创意产品的集市;优化阅读体验,推动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O2O模式,提高顾客的黏性。 对于未来的书城发展布局,尹昌龙总结道:“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即以书城为依托,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书吧系统。 联动上下游:来自出版社的思考 出版社和零售业是一根藤上的瓜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说:“出版社和零售业,都是一根藤上的瓜,上下游的关系是共生的关系。”为了生存与发展,首先要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书业生态;其次要共同开拓阅读市场。在竞争中不断寻找新的空间,拓展为读者服务的新渠道;第三要共同的拥抱互联网,未来读者的阅读需求到了哪里,我们的阅读服务能力就要跟到哪里。 超级书店的高格调 中华书局的副总经理宋志军认为,未来超级书店的优势不在于大,而在于高,高层次、高格调。这个“高”首先体现在选择的专业性,书城和出版社合作,给读者提供专业化的选书服务;其次体现在书城的品牌形象,让读者尽量放心。而提升品牌形象,地面书店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如可以组织一些公益化的地面活动,进入校园培养未来的读者等,久而久之,品牌形象就能深入人心了。 抓住机遇,拥抱“互联网+” 会议最后,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发表讲话。她重点分析了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版、印刷、发行产业形态的巨大变化及各大集团、各大代表性行业单位的可行性案例,提出了行业发展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王岩镔强调党和国家对发行企业的重视从来没有减弱,鼓励发行企业抓住互联网技术进步的机遇,使之为出版业实现更好的人性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