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祝焘-----标新笔墨中

 百了无恨 2015-08-24


“艺术就是要标新立异”,这是山西画家祝焘对中国花鸟画继承与发展问题的一种看法。天津画家孙其峰曾为祝焘题词:“得过且过,知足长乐。孜孜不倦,贪得无厌。”这句简单、平实中透露些许幽默的话语概括了祝焘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事业的追求。

   祝焘以前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从1986年开始,他专攻花鸟画。正像他所说的一样:“人只有集中精力,才能钻出名堂来。”他对艺术的追求勤奋且严谨。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认为,画中哪怕寥寥几笔都要显现出功夫,而绘画之路更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他崇尚传统功力,崇拜清代画家石涛。祝焘的画作丰富多变、清新自然,粗犷又不失细腻的笔墨中透露出生动的情态。他时常赋予作品以新颖的构图,使之豪放又不失严谨。


晨露 祝焘作

   祝焘曾说:“绘画是创造性劳动。画家要善于发现,善于创新。无论是技法还是题材,十个优点不如一个特点。”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即是在花鸟画中融入山水画的元素,以花鸟为主,以山水作为陪衬,从而构成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某种方面来说,祝焘是一位遵循中国传统花鸟精神的虔诚信徒。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敢于创新的探索者。他认为,中国花鸟画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继承传统的目的就是要创新。他曾在自己的一幅作品中以山水为陪衬,描绘出群鹅觅食的场景。无论是构图还是画面内容,都显得新颖别致。从画中可以看出祝焘在花鸟、山水两方面的修养。他的这幅作品,笔墨娴熟,寓意深邃,静中有动,对比鲜明,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中的白鹅,不是“曲项向天歌”,而是低声窃窃语;不是“白毛浮绿水”,而是静卧绿荫中。

   近年来,祝焘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褐马鸡的艺术形象。褐马鸡外形漂亮却生性凶猛,健勇善斗,有着不避艰险的品性。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军队就以褐马鸡的尾羽装饰在武将的头盔上,以激励将士勇往直前。清朝官员官帽后的花翎也是由褐马鸡的尾羽制成。19世纪,褐马鸡大量出口到欧美各国。欧美的一些贵妇人用其华丽的尾羽装饰帽子,不仅美观,还显得高贵。正是因为褐马鸡勇猛的性格和美丽的尾羽,使其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如今,褐马鸡已成为珍稀的鸟类,与“国宝”大熊猫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为了抵御外来天敌的侵害,经常群体活动,具有很强的团结精神。祝焘选取褐马鸡的这些特点,努力塑造成群结队的褐马鸡。这些作品不仅赢得了观者的喜爱,更为其带来了精神上的启迪。他的画中,褐马鸡有聚有散,或仰或俯,时而顾盼,间或细语,形态各异。


江湖闲客 祝焘作

   纵观中国绘画史,历代笔墨华美的花鸟画大家大多精通书法,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些大家的绘画作品及艺术观念对祝焘的影响很大。他自觉地把书法的用笔融入花鸟画中,同时也十分注重画作的题识。不论从书法还是文学角度看,他的题款总能和画面相映成趣。祝焘十分好学,也很虚心。曾有同道对他这样打趣道:“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的嘛!”

   祝焘不善言谈。他自己曾对此风趣地解释道:“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从某种角度来看,他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这个成功的背后也得益于其夫人——同是画家的汪伊虹的支持。二人追求国画的志趣相同,但各自的绘画风格却截然不同。祝焘曾说:“画风上往远拉,感情上往近拉,这就对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少言寡语却不失风趣幽默的人。临近80岁时,他还满怀激情地说:“花鸟画的文化情怀要变。我还有很多时间承担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当代使命。”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乐观向上,将中国画的发展视为己任的画家。

祝焘,1933年生,贵州遵义人。1959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师范科。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历任山西省美协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