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干部要成为干成事的表率

 宁爱唯 2015-08-24
    河南省柘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兵

  领导干部抓工作的落实是在干成事中反映出来的,事业的成功是在干成事中表现出来的,实践中创出来的政绩是在干成事中体现出来的,开拓创业的功绩是在干成事中展示出来的。离开干成事、脱开干成事、丢掉干成事,领导干部则无所取、无所得、无所为、无所有、无所绩。这就是说,能否干成事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品德、水平、政绩的一个综合评定、检验、考察、鉴别。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把干成事作为目标、责任、要求、目的,又要把干成事作为官德、品行、品质、品位。领导干部的称职不称职,威信高不高,以及威望的大与小,不在于官有多大,位有多高,权有多重,而在于为党、国家、人民干成了多少事,干出了多少大事。所以说,评价、评论、评绩、评功领导干部的奉献、功绩、业绩、功劳,要以干成了多少事为标准、为尺度、为镜子。那么,在新的形势下,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成为干成事的表率呢?

  一、要干成事必须想干事

  想干事,是干成事的前提、基础、保证。干成事,依靠的、取决于想干事、事在人为。在内心里对事业有多么大的想法、就会有多种的做法、干法,通过努力就可以取得干成多大事的成就、效果、效益。在这里,想干成事是对干成事的心理萌生、思想构思,是干成事的动机、动因。不过,由想干事到干成事,这里有一种精神、有一种态度、有一个过程,它需要三种意识去支配、去支撑、去运作。

  一是使命意识。人生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使命。真正的人生,既要顽强的学会生存,更要责无旁贷的肩负起使命。生命因为有了使命才能升华,历史因为有了使命才会前进。想干事,需要使命意识去督促、去促使、去促进、去促成。这是因为,使命催生责任,责任焕发激情,激情激励奋斗,奋斗成就大业。有了使命感,在想干事中干成事,就能靠高度的责任心“干”出来,靠开拓创新的精神“闯”出来,靠以身作则的精神“带”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平凡工作中尽职尽责。这是因为,有了使命感,就能在新的起点上肩负起重任,焕发出新的作风,用奋斗磨砺意志,用艰辛播种希望,用奉献点缀辉煌,展现岗位的风采。

  二是加压意识。想干事是一种自我加压、永不言止、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俗话说:“饥饿的人消化快,挑担的人脚步快,冷静的人应变快”。领导干部能在所干的事业上自我加压,就能真抓实干,加压奋起,出活力、有生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想干事、干成事,坐而论道不行,空喊口号不行,幻想天上掉馅饼更不可能,唯一的途径是自我加压,自立自强,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改变面貌。在自我加压中,只要有利于发展的事,看准了就先干起来,政策之内抢着干,政策之外探索干,在干的过程中统一认识,在干的过程中转变机制,在干的过程中锻炼队伍,在干的过程中出政绩。

  三是动力意识。想干事、干成事,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意识在萌动、驱动、驱使。有了这种动力促使人就有想干事、干成事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为什么?有自我动力意识的人,他们的精神支柱是:有一种信仰坚定着,就是马列主义指引航程;有一个信念固守着,就是热爱祖国对党忠诚;有一个信仰遵循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一个信心强化着,就是为群众办事不怕千难万苦。这种有内在动力的人,他们往往是两眼不观身外事,一心吹奏动人音;人生路上业为主,坚定信念力求成;成事秘诀何处寻,内在动力是根本。

  二、要干成事必须敢干事

  干成事,关键在于敢干事。具体讲,就是把敢干事的精神内化为敢作敢为的实践,能够敢于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敢走新路;敢出实招,拿出勇气干事业;敢谋大事,敢于碰硬,敢于负责,知难而上,顶着压力冲,放开手脚干,把工作精神、干劲、冲劲、虎劲,展现在对棘手问题的处理、解决、化解的过程之中。具体讲,有三种气派。

  一是勇气。勇气来自于何处?来自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忠诚。具备了这种政治品德,就有敢干事的气派、雄心、壮志。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敢担风险,敢干成事。因为在内心里、口头上、行动中牢记的是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一切,做到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得出来。有了这种胸怀、精神、品质,就有了不怕困难、敢为人先、敢干事的勇气、力量,就会自觉地谋划工作、推进发展,不把眼光局限于本部门、本单位,不满足于眼前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审视自己,在更广的空间中寻找定位,着眼跨越式发展,只争朝夕的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工作思路上不“守成”,在事业发展到上不“守等”,在服务大局上不“守旧”。摆正位置,明确方向,不懈努力,真正做树率先之志,激率先之情,作率先之策,创率先之业,争率先一流。

  二是胆略。敢干事,并能干成事,这是一种胆略、气度、魅力。胆略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量。干事业,会遇到重重困难,也就是说干工作碰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有了胆略意识,就会认为,碰到困难是机会,事业的成功是不断克服、战胜困难的结果。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有了胆略就会坚定、冷静,化难为夷。有了胆略,为事业、为大局、为群众,成功了可喜;失败了,是前进中的曲折,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是一种贡献。在胆略面前,允许犯错误,允许有失败,但决不允许碌碌无为,决不允许停步不前。总之,有了胆略意识,遇到困难、挫折、失败以及各种棘手的矛盾和问题,就不推诿、不拖拉、不“踢皮球”,则是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主观能动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追求、“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强意志,瞄准目标,埋头苦干,勇往直前,乘胜前进。

  三是创新。敢干事与敢于创新是连在一起、结合在一起、触溶在一起的。敢干事只有敢干精神是创不出政绩的,要在敢干中创新,标新立异,异军突起。敢干事没有新的眼光,就难以发现新的事物;没有新的思维,就难以挖掘事物的时代特征和本质特征;没有新的手段,就难以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扬弃旧义,创立新知”,是敢干事的真谛。弃旧需要“胆”,扬新需要“知”。“胆”与“知”的合壁,并非鲁莽与世故的平均值。惟“勇敢而明的”,才是创新者必备的素质。创新在于“创”,贵在于“新”。它不是改头换面的修修补补,而是突破“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在敢干事中创新,就是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子,攀登别人没有攀登过的巅峰,创造前人没有创造过的业绩。

  三、要干成事必须多干事。干成事既要实干,又要讲多干事。讲实干,是一种政治品行;讲多干事,是一种勤政和勤奋的思想觉悟,也是一种良好工作习惯。干成事是一种政绩,多干事是一种特殊贡献。只干成上级交给的份内事,这是责任;在干成事中多干事,自找活干,自找苦吃,当一名“闲不住”的人,多做贡献,这是自我要求的高觉悟、高标准。所以说,在提倡干成事中又倡导多干事。在这里,多干事展现了领导干部三种高的精神境界。

  一是一种求索。凡想着多干事的人,是求索精神在他身上发挥作用。以求索精神为先导,敢为人先,走出一条前人未有走过的新路子,这是多干事的第一出发点,也是精神境界的至高点。人生苦短,事业无涯。具有求索精神的人,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领导干部多干事的责任感所驱使,同时,也是奉献精神的真实表现。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为官一任,振兴一方”,砺精图治,争先创优。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就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险面前不退缩,在重任面前不懈怠,不断开辟新通途,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取得新胜利。在求索中要以“夜澜卧听风吹雨”的伏枥情怀,“白雨连珠成人船”的雄奇壮观,“大雨落幽燕”的丈夫胸襟,唤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科学态度,去攀登、去奋进、去向前。

  二是一种执著。多干事,它是一种执著的追求。人的一生,不但要有长度,还要有厚度,宽度,深度,具备了这些就体现了一种执著精神。古人云,不惟有超群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态,有执著不懈地追求之为。事业征程从来少有康庄大道;蟾宫析桂,自古以来未见轻而易举。荣誉面前,道不尽几番风雨,几经艰辛,成功背后,有谁知几多苦干,几多艰辛。原因在于,执著是一种精神,当这种精神具备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质地时,就可以创造奇迹。有的人也有很大的志向,但一遇挫折就产生畏惧心态,畏惧情绪,坚持不下来,中途止步,所以也就永远无法追赶立志永恒的人。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执著地追求什么”。执著地追求事业的人,也许很平凡,但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扎实工作,长期地坚持下去,就不再平凡。

  三是一种奉献。干事是一种奉献,多干事是一种大奉献。多干事,必然多流汗水、苦水、也有血水;多干事,必然付出大、捐献多、失去的多。缺乏奉献精神的人,是不能在干成事中做到多干事的。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奉献精神,才能时时刻刻想着为民多干事、常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对此,我们在多干事讲奉献中,要强化奉献素质,切实做到奉献之要“能”在先,奉献之本“德”为根,奉献之旅“信”作桥,奉献之策“章”为尺,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国家、人民。

  四、要干成事必须攻难事

  在某种意义上讲,干成事就要与难事作斗争。攻破了难事、战胜了难事,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货真价实的干成事。否则,遇到难事,怕了、回避、躲避,都称不上干成事的表率。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时代,攻克小困难,得到小收获;攻克大困难,得到大收获。如果不敢面对困难,不能战胜困难,就不会有收获。“历经千难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领导干部正视困难的难度、厚度、硬度,攻克困难的一道道难关,喜迎攻难事之胜利,就能面对困难冲起来,面对挑战站出来,经受考验挺起来,攻克困难硬起来,这样才称得上干成事的强者、胜者、表率。在干成事中攻难事,展现的是什么呢?

  一展现的是一种觉悟。攻难事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战斗、是一种决战,但首先是一种觉悟。面对难事,是埋怨指责,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还是想在前,冲在先,攻在其中,说到底这是一个醒悟、态度、觉悟问题。觉悟高了,就会做面对难事敢于昂起头的人、为实现奋斗目标不怕牺牲的人、为人民的事业乐于奋斗不息的人。在难事面前是强者、是优者、是胜利者。

  二展现的是一种斗志。面对难事要有志气、斗志。人生是一杯水,你往里面添加斗志,就会品出甘甜;你往里面添加懈怠,只会品到苦涩。作为领导干部要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易传》在解释《易经》的“乾”卦时,有一句蕴意很深,又形象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的意思是:天体宇宙,刚健地运行,有出息有作为的人,应该像天那样勤勉自强奋发进取,斗志昂扬,永不止息。在生活中,彩虹虽然美丽,即刻就会消失;人生充满艰辛,只要敢攻坚就会取胜。让我们在干成事中攻难事,靠攻难事的战斗姿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展现的是一种毅力。毅力是生命的太阳,拥有它,即使前进的路上充满荆棘,也不会使你彻底倒下。这是因为,毅力是攻难事的动力支持。毅力,就是滴水穿石,就是百折不挠。在历史上司马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用了19年时间,写成不朽名著《资治通鉴》;达摩面壁十年,不畏有艰险困苦,水滴石穿,创立禅宗儒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锲而不舍,终获成功,给人类带来光明……有无毅力,往往就是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分水岭。在今天的改革攻坚中,要在干成事上有突破,人们往往缺乏实现志向所要付出的毅力。一个人吃不了长期遇到的苦而造成的贫穷、落后,这不值得同情。具有一种勤劳、坚韧、顽强的毅力,看来是很苦的事,其实它是一种乐趣、情操。让我们以攻坚的毅力去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去争取发展的好趋势、好成效、好形势。

  五、要干成事必须干实事

  干成事的验证标准是什么?是党政干部的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应该是干实事,把事干实、干好。把事干实了、干真了、干优了,才算得上干成事,否则就不能说成是干成事。虚假讨人厌,务实得人心。干实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决不干劳民伤财的事,决不干急功近利的事,决不干违背自然法则的事;干实事,就是力戒空谈,实实在在地干;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图有名无实的形式,不搞力所不及的“工程”,不做杀鸡取卵的蠢事。干实事,就是忠心耿耿地干;不为个人名利,只求百姓满意。做到这一点,它折射三种品质:

  一是一种作风。干实事是一种工作作风。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党的形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实际效果。当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缺少唱家,而是缺少实干家;不是缺少空洞的说教,而是缺少实在的行动;不是缺少各类规章制度,而是缺少不折不扣的执行。要养成真抓实干的作风。工作靠抓,事业靠干。抓而不干,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抓空。对此,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无功即是过”,“一日不为,寝食难安”的思想,励精图治,加快发展,不失机遇、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成为干实事的模范,使工作经得起历史、实践、群众、阳光的检验。

  二是一种老实。在干成事上的实干精神,实质就是一种老实、当老实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对老实的定格,也是对干成事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老实是什么?就是自觉遵遁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规规矩矩,板板正正,实实在在。老实是一种品德,务实是一种态度,求实是一种精神。当前,在干成事中做老实人,就要在发展中坚决克服对工作重布署轻实际效果、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重对上负责轻对下负责的思想作风上的问题,不搞“政绩工程”,糊弄国家与社会;不搞“数字游戏”,骗取荣誉和报酬;不搞“花架子”,热热闹闹风风光光。要老实干事,做到表里如一,脚踏实地,言必践,行必果,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抓落实。三是一种守业。只有干实事才能守业,守业需要干实事。这里的守业,不是保守、守旧,而是格守使事业扎扎实实的发展。所谓守业,就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真正做到守业,作为领导干部,在现实生活中,做富而变穷的准备,不做一日暴富的准备;做事半功倍的准备,不做事倍功半的准备;做不断失败的准备,不做大获成功、捷报频传的准备;做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准备,不做闻名中外的准备;做天有不测风云的准备,不做每在百事顺的准备。有位名家讲过:“要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要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做别人做不好的事,算别人算不清的账。

  六、要干成事必须巧干事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些领导干部工作热情很高,办起事来却事与愿违,经常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现象。在这里,一个尤为重要的原因是蛮干,不会巧干事。我们所说的“巧”,它指的是按科学办事,按辩证法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办成事,不讲“巧”不行,不以科学的态度办事不行。这里把办成事指向“巧”,实质指的是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战略、科学态度,也就是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在干事中的“巧”干事,一般来讲,它涵盖如下三种内涵。

  一是一种科学。科学来自“巧”,因为熟能生“巧”,“巧”能升华。科学精神往往是从“巧”字派生、生成、演义而呈现出来的。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统领一切,这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在干成事中之所以强调科学,因为只有用科学观点看事物、看情况、看矛盾,才具有全局性、客观性、规律性,才能抓住事物存在的属性、本质、规律,在工作上才有针对性、现实性、主动性。我们在工作中既要看数字、又要看质量,既要看产出、又要看投入,既要看增长、又要看创新,既要看效益、又要看环境,既要看眼前、又要看长远,既要看经济,又要看社会进步等等。火热的实践,让人们认识到,神州大地上的新变化,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取得的成绩,坚定着人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信心;存在的问题,正说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干事业,我们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一种规律。巧干事,巧在什么地方呢?它“巧”在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相结合。“巧”干事,必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遁规律,驾驭规律去改造主客观世界。 我们要干成事,不能停留在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的认识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理论思维,借助逻辑的力量和科学的抽象,对客观情况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形成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领导干部只有提高理论素质,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全面、深刻,增强对客观事物的洞察力、渗透力、穿透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做到统揽全局、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使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产生重要指导作用。领导干部要力戒凭主观意志和个人经验办事的莽撞行为,力戒一哄而起、一律化、一刀切、一阵风的急躁冒进行为。这样做,不仅能遵遁规律,又能驾驭规律,做规律发展的主人,让规律为我们所使用、去服务。这样,我们干成事的本领就强了、大了、足了。

  三是一种捷径。过去,我们在工作上为什么费力气很大而成效甚微,甚而吃苦头多,走弯路多,遭失败也多。原因在于离开了工作上的“巧干”。巧干事不仅在“巧”字上,又在于通过对“巧”字的使用,使之走向少投入、多产出,成本低、效益高,时间少、周期短,速度快、质量高的轨道,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良、优、美、佳的态势和效果,使我们的工作少走弯路、险路、苦路,达到最简捷、最直观、最快速的捷径之目的。

  七、要干成事必须干大小事

  对能够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来讲,有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既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大事小事一起抓、一起干,并能干成、干好。在领导干部中,有的能够、善于、苦干,干成大事,认为大事知民度高,成绩显著,威望大,有利于个人一举成名,所以就乐于干大事。对于干小事,感到微不足道,小事一桩,举手之劳,谁都能干,并能干好。于是就不愿意干小事。小事、大事,都是利民之事,干成、干好都是政绩,都必须干好。再者,大事、小事相联系、相互作用。凡是小事干不好的人,一般说就很难干成大事。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对大事要干出成效来,对小事也要干出成效来。小事大事都能干成,这里反映着三种精神状态。这就是:

  一是一种义务。干成大事重要,干成小事也重要。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对人民有利的事,不论大小都要干成,这是作为人民公仆应尽的义务、职责。在今天,党中央强调关注民生,就应该把干成大小事作为利民大事来抓。领导干部应具备加快科学发展,让群众有“民富”之实;健全保障体系,让群众有“民享”之感;关心政治诉求,让群众有“民乐”之境。古人云:悟彻形色埃尘,乃有真得;打破性窠臼,方是真闻。人生的一切收获和成功都是在于为民办成事上。在办成事尽义务中,要少一点争奇斗艳追慕浮华、虚荣的习气,多一分潜意求真的净心素态和对平民百姓的真情实感,真正埋下头用心用意,老老实实,深沉练达,不多张扬地干实事,尽义务,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并打心眼里认可的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一种责任。为什么强调领导干部既要干成大事,又要干成小事?因为干成大事、小事,这是一种责任意识对我们的要求。人民的官,不论大小,都有造福一方的责任;人民的事,不论大小,做好了都是建功立业。为政之要,在于务实,重在落实。耐心是成功路上的指南,信心是永不放弃的召唤,热心是成功者的胸怀,雄心是驱赶困难的利剑,责任心是迈向成功的必然。作为领导干部,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越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责尽心安,苦中孕乐,这是一种深刻而朴实人生人体验。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快乐便会在辛苦付出中不请自到,并使平凡的工作变得高尚和光荣。“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重要,但责任心更为重要。领导干部要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责任是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职务不是显赫的官衔,而是责任的代名词;职务越高,责任越重;责任与职务比,责任更重要。所以,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把群众中的大事、小事,干成、干好。

  三是一种敬业。为什么许多领导干部能把工作中的大事、小事,都做得真、干得好?回答只有两个字,在于“敬业”。敬业,就是恪尽职守、肯干实干,勇于进取、拼博向上、知难而进、忘我奋斗。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如何,直接关系到“事必作于实,业须成于敬”。有没有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是考察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倘若工作作风不实、标准不高、干劲不大、责任心不强,别说解决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也会闹出问题来。无数事实一再说明,敬业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敬业与强烈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精神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有了敬业精神,就能剔除私欲、净化心怀、淡泊名利、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就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如果缺乏敬业精神,一切将无从谈起。因为敬业背后是精业,敬业背后是精品。对于一个单位、一个集体来说,敬业,可以增强凝聚力,可以催生战斗力,可以激发感召力。人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对于一个人来说,敬业,则是一种精神支柱和崇高追求。唯有那些对事业怀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人,以及那些淡化物质上得失失享乐的人,才可以成就事业,傲然于世。

  八、要干成事必须会干事

  会干事,是技巧、是方法、是艺术、是策略。干成事的过程是复杂的、错综的、多变的,在这里既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问题,又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矛盾,有时会出现新老问题交叉、交错的现象,这给干成事增加不少难度、难点、力度。我们强调干成事必须会干事,这里应牢牢地把握住三点:

  一是工作方法。会干事则能干成事,它强调的是科学的方法论。领导者的责任是决策,决策的正确、成效与否,与领导方法是否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才能使领导方法与干成事相适应呢?一般说来,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对客观规律和辩证法能够实际遵循的,是科学领导;而对领导规律和辩证法能够熟练地创造性运用的,则是领导艺术。在今天 ,要干成事,领导干部在方法上要处理好主与次、先与后、内与外、动与静、快与慢、急与缓、争与让、冷与热、刚与柔、软与硬、松与紧、进与退、迂与直、放与收、粗与细等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集中与分散、直接与间接、集中与民主、一般与个别、精确与模糊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辩证关系,或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把握分寸与火候,克服“过犹不及”,做到恰如其分,就是领导的科学方法论。

  二是实践能力。能干成事,它是一种领导能力的彰显。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能力的领导,则是难以干成事的。会干事、干成事,靠的是什么?就是靠领导的工作能力。领导者的能力,是一种把内在综合素质、思想水平外化为有效行动的结合。歌德、海涅和叔本华明确论述过思想水平与行动能力的关系,他们分别指出:“一切能力都要靠知识来营养,这样才会有施展才华的力量”。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但是“写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步行者留在沙漠上的脚印”。美国的爱默生也说过:“所谓能力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行动能力,善于做成事的能力。就能力的作用而言,过河时,能力是一座桥;上楼时,能力是一部梯;划船时,能力是一柄浆;拓荒时,能力是一把镐。对此,我们要勤于学习,在学习中积蓄“势能”;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加“本能”;敢于创新,在创新中挖掘“潜能”;善于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内能”;乐于奉献,在奉献中发挥“热能”,只有这样,才能执政为民,提升凝聚力;强化整体功能,提升战斗力;改进领导方法,提升推动力;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影响力。

  三是管理智慧。干成事必须会干事,它是一种智慧的展示、展现。没有智慧人的,是不会干成事的,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智慧孕育潜力、承载实力、彰显魅力。刘伯温在《智力》篇中说:“虎有锋牙利爪,其力气不知比人大多少倍,但“虎之食人不常见,而虎之皮人常寝之,何故?因为“虎用力,人用智”。这充分说明“智”在干成事中的重要性。一个领导者,要有水平,有思想、更要有智慧。管理大师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指出:“一般而言,管理者都要有具很好的智力、很好的想象力和很好的知识水准”。领导者要会干事、干成事,必须在政治素质上高人一筹,在理论学习上先人一步,在知识储备上优人一等。

  九、要干成事必须不出事

  干部要干事,干事要干净;干事干成事,净心第一位。《箴言》中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净心就是心灵的净化,心净而不贪、心净而不占、心净而不污。心灵不净者,满脑子私心杂念,成天想着得好处,你争我夺,明争暗斗,损人利己,这种心灵充满污秽的人是不可能干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事业。干成事即干净,不出事,既要讲勤政,又要讲廉政,把勤政、廉政二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切实把握住自己,为官做人干干净净,清清白白。那么,要干成事必须不出事,这一要求说明了什么呢?

  一是一种原则。干成事又不出事,一切要按原则办事。天地方圆有规矩,立世做人讲原则。俗话说,先立规矩后办事,有了规矩好办事,按照规矩办好事,这就是对原则的诠释,也充分说明坚持原则对干成事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做人要正直、作风要正派、交往要正常、谋利要正当、办事要正规、生活要正经,要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职责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工作中做到不符合原则规定的事坚决不做,不符合职权范围的事坚决不插手,不符合法规制度的事坚决不办。只有坚持这个原则,在干成事中才能不出事,才能做到既干事,又干净。

  二是一种党性。干成事不出事,是党性的闪光。讲党性,指的是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作风纪律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树立坚定性。党性问题,她来源于政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组织纪律,工作作风、思想道德修养,是共产党人立身之本、执政之要、生命之魂、胜利之基。我们党从建党那一天起,就以一贯之地重视党性问题、抓党性建设,并把增强党性、保持党性、坚持党性、强化党性作为提高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中心环节、中心任务、中心使命把培养党员的党性付诸于实践,坚持经常抓、反复抓、常抓不懈、永不松懈、永不松劲。在今天,尽管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条件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党的纲领、理想信念、党性原则、宗旨理念没有变,况且,越是改革开放处于深入发展阶段,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越要加强党性锻炼、越要加强党性修养、越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干成事中讲党性,因为党性决定于我们能够干成事,离开了党性干成事就失去了旗帜、方向、灵魂。应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在干事中出事,原因就在于党性不强而造成的。因为一旦放松党性修养,手脚不干净了,就会一见个人到利益就手发痒、眼发红,连贪带捞,手脚忙个不停,过不了廉洁关卡。轻者,腰板硬不起来,遇到不良现象“嘴软”、“手短”,不敢说、不敢碰、不敢抓,更谈不上号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了;重者,欲望越来越大,胆量也就越来越大,手越伸越长,捞了还想捞,越贪越多,最后走向犯罪,把自己推向身败名裂的深渊。因此,领导干部在干事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脚,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为官,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

  三是一种品德。在干事中不出事,是良好的品德在起作用。品德,指的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追求高尚精神,树立新风。心者,本也;本者,德也。德不俱则心不正,心不正则气不正。对领导干部而言,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绩能服其众,体能担其责。在这里,尤为重要的是“德能正其身”。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百行以德为首”等,在这里指的就是做人与做官,修身于立德的道理。领导干部的一切品德都是德派生出来的。讲品德说到底主要讲官德。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是官之本,为官先修德。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淡、去超脱,像古人那样“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无故加之而不恕,猝然临之而不惊”。事业成功了,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个人进步了,不孤芳自赏、洋洋得意;个人政绩再大,也要把自身的作用看得很小,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经常调整好心态,把握住自己,去开拓创业,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始终以高昂的心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去谋事尽责,多做贡献。

  十、干成事必须能共事

  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就是干事。只有干事,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干成事,才能有效地推动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干,半点马克主义都没有,然而,干事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干成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善于团结共事,又是领导干部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在干成事中能共事,折射那些理念呢?

  一是一种胸怀。在干成事中能共事,这里的能共事讲的是团结、讲的是善于团结,也是讲的胸怀。古人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百人异心,则无一人用”。团结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团结出正气、出力量、出政绩、出干部、出生产力。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齐跨台。对领导干部来说,懂得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在团结问题上,最能看出一个的人胸怀。胸怀是一种肚量,叫仁者肚量;是一种气度、是大人的气度;是一种风范,是长者的风范;是一种品德,是大度者的品德。胸怀宽广是性格练就,修养使然,素质体现,德能释放。胸怀大度的领导者往往蕴涵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聚众力,能成就事业;心胸狭窄的领导者,往往有一种无形的排斥力,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民众,成为孤家寡人。因此,荀子曾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架杂。对我们来说,万万不可以苛刻的标准去度量和要求身边的人,要正确地善待他人的意识,善待他人的一切,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去团结所有人一块工作,把从事的事业干成功。

  二是一种策略。讲大局、讲共事、讲团结,是一种策略,也要讲策略。没有策略、缺乏策略、不讲策略,是难以搞好团结的。干成事必须能共事,体现了一种策略,正确运用策略,才能达到与人一起共事之目的。共事是一种心灵的共振,是一种心向的整合,也是一种目标的统一。说到底,就是在团结上讲策略。作为为政之要的一把手,免不了要面临各种复杂局面,或思想混乱,难于统一;或人心浮动,难于稳定;或工作压头,难于应付;或经济拮据,难于运行;或灾害频繁,难于拓架等。这些,都需要主要领导干部反应灵敏,明察秋毫,冷静沉着,运筹帷幄,更需要当及立断,妥善处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越是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越要辩出真伪,分清是非,把握方向,总揽全局,使之得以迅速有效地抑制和解决矛盾,并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在这里,只要策略在胸,就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把事情干好。   

  三是一种人格。可否一起共事干成事,这里有一个人格问题。要做到对上级服从不盲目,从上不唯上;对同级补台不拆台,共事先共心;对下级爱护不庇护,支持不纵容;与同志相处,同心不分心、建功不争功、尽力不惜力、理解不误解。对同志的成功,要由衷地感到高兴,而不能存心嫉妒;对同志的失误和不足,要善意地热情帮扶,这里就有一个讲人格的问题。人格魅力是一种形象,能给人以无言的教育;是一种力量,能给人以鼓舞和鞭策;是一种表率,能给人以示范和引导。对于人格而言,它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品质。因为,其它的缺陷可以用人格来弥补,而人格的缺陷却难以用其它来弥补。我们既做好人,又要做能人;既要做好事,又要有本事;既要讲奉献,又要讲贡献。这里非人格才可取。“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之亏,勿使人吃我之亏”。做一棵树为人遮阳,做一块石供人歇脚,做一眼井供人解渴,此为人格之高尚。那怕不觉自己高尚的人,其人格已尽完美。领导干部在干事中,要把“权”字认清,把“人格”看重,把“人”字写正,把“我”字看小,把“学”字记牢,把“干”字放大,把“智”字用活,内外兼修,以达到高尚的人格和境界,团结同志,同心同德,胜利直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