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志成城,谱写恩施民族团结颂歌

 最终编辑 2015-08-24
众志成城,
谱写恩施民族团结颂歌


恩施州在各民族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湖北恩施,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2013年8月,恩施州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1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试点之一。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在全州创建示范州动员大会上说:“民族地区就两件事:团结与发展。团结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团结的动力和源泉。” 全州400多万各族人民以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州为契机,创建试点,争当先进,阔步迈上民族团结进步大道。

  健全机制,民族团结进步形式多样

  按照国家民委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恩施州委、州政府决定从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全面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2013年6月25日,恩施州委、州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州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恩施州创建活动规划实施五大目标,即夯实三大基础(夯实民族团结的政治法律基础、物质文化基础、群众社会基础)、构筑三道防线(构筑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组织防线)、建设三支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民族工作专业队伍、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队伍和支撑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决策的顾问队伍)、加强三项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多办实事好事工作、争先创优工作)、建立三个机制(建立和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民族关系的协调机制)。

  恩施州人民政府还就开展创建活动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经费安排作出了部署。

  “参照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及其他地区关于实行民委委员制的成功经验,我们在2014年建立健全恩施州民宗委委员制,充分发挥州直部门等委员单位的特点和部门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恩施州民宗委主任廖于实说。

  此外,恩施州民宗委根据国家民委和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制订下发“创建标准”、“考核验收细则”、“表彰办法”等,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

  2014年2月11日,恩施州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启动大会,掀起各地、各部门创建活动热潮。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恩施州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恩施州组织开展了民族知识、民族政策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和进军警营的“六进”活动。在“五五”普法工作中,将民族法律法规作为全州普法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重点学习篇目。

  为了加快恩施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州委、州政府在全州建设了378个新农村示范村和18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改造工程,开展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的宣传,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全州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老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增强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热情。

  为了调动各族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家乡的激情,恩施州以民族节庆为平台,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调动全州各族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恩施州委、州政府大思路规划,大手笔推进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节、巴东纤夫节、利川龙船调艺术节、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和恩施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活动,弘扬了民族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恩施州民宗委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命名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领域取得良好成绩的示范单位、示范村和示范企业等。

  为了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实际困难,促进民族团结,长期以来,恩施州委、州政府相关部门一直高度关注民生,及时解决各族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扩大就业,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提高乡村公路的通达率和通畅率;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智力扶贫工作等等。通过努力,一批全州各族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现实的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有力地推进了全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六进”活动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上课日上午10点,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的学生们齐聚操场,跳起了课间操《摆手谣》。这是该校结合民族民间文化自创的课间操,融入了土家摆手舞、撒叶儿嗬、傩舞等民族舞蹈元素。

  在这个拥有3400多名学生的学校里,少数民族师生的比例占到64%。作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佳”学校,为了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该校把民族、民俗文化引入校园,不仅编印了《诗词楹联》和《民族常识》两套校本教材,还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宣传栏,各班也建立起读书角,为学生提供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书籍。

  “为了尽快把学校办成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示范学校,我们把学生身边的艺术,特别是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校园,移植到课堂,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副校长魏红彩介绍说,学校每月还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知识竞赛、书法绘画展览、唱民歌跳民族舞等活动。

  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学校着力普及恩施土家族民歌,自编自创了《大山里的土家娃》、《吊脚楼前故事多》等十多首适合小学生传唱的土家族民歌。

  作为“616”工程的重点支持对象,施州民族小学利用帮扶资金,组建起“走向明天——大型民族乐团”,现有800多名师生参加学习。如今,团员们已经能用竹笛、琵琶、扬琴、二胡等乐器表演《龙船调》、《赛马》等经典曲目。

  此外,学校还请恩施市文化馆的指导教师,来校指导学生学习摆手舞、苗舞、傩舞、铜铃舞等民族舞蹈,并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举办校园民族文化节、阳光体育节、校园科技节等,在各种活动中宣传少数民族文化。

  作为“六进”活动的内容之一,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如今,全州各民族小学都开设了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课,校园艺术教育特色明显,师生“人人会唱民歌、个个会跳民族舞”。学生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逐步加深,校园里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2013年6月30日,由恩施州委宣传部、州委统战部、州民宗委等11家单位联合发起了学习宣传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竞赛活动,全州干部群众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各族同胞近7万人参加了网上答题活动。

  “这是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州的重要途径,我们期望在全州掀起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大学习、大宣传、大普及的热潮,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为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和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廖于实说。

  以上,仅是恩施州开展民族团结“六进”活动的一个缩影。恩施州民宗委相关工作人员还走进州委党校,向广大学员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为各族群众解答民族宗教工作疑难问题。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摄影、歌曲创作等活动,寓宣传于活动之中,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表彰典型

  树立民族团结模范标杆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恩施州一直把挖掘和推介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争创和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载体来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建设等活动。

  恩施州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可谓“群星灿烂”:“为民模范”周国知、“和谐使者”易满成、“百年义渡”万其珍、“愚公支书”王光国、“造福书记”向家林……这些在全国、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无不展现了恩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貌,堪称民族之星、干事创业的楷模。

  李拓,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候选人之一。作为恩施州中心医院院长,他是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眼科专家,更是一个把根扎在民族地区的外地汉族知识分子。1984年,李拓从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来到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老少边穷”地区医院,当上了一名眼科医生。看到少数民族群众缺医少药的现状,他立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为山区群众解除眼疾痛苦。

  从医30年,李拓拒绝省内外很多大医院纷纷伸出的橄榄枝,将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眼科界先进水平的诊疗中心,影响力遍及整个武陵山地区。同时,他协助医院开展健康公益活动,建立医疗助困慈善基金,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贫困患者。近两年来,该院用于帮扶、济困的资金总额已超过1000万元。

  “这样的模范典型,应该得到肯定和宣传,这样,才能在社会上起到更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廖于实说。

  恩施建州以来,先后召开了5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10多个模范集体和380多名模范个人受到州委、州政府的表彰。目前,恩施州已经有19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个先进个人获国务院表彰;4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及个人获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带头人。

  从2010年起,在湖北省民宗委支持下,恩施州又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确定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等30个单位为湖北省2010至2012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挂牌创建单位,并建成18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恩施州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2014年度国务院开展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的契机,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等州内主流媒体的宣传,让模范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巩固全州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建州31年来,恩施州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历经31年发展,如今的恩施州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各族人民安居乐业,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恩施颂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