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口红利消失,投资回报率就下降,那么生产率从配制这种生产率的空间也减少的情况下,自然潜在增长就会下降。目前中国经济减速是正常的。
东亚地区从1965年到1990年的高速增长被视为「经济奇迹」,在此期间,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年均经济增速超过6%。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希望用人口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其中最有名的要数Bloom和Williamson的论文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他们发现,总人口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关系,但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的规模增长速度越快,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越快。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可以解释东亚地区大约三分之一的超额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Bloom和Canning等人在2003年创造出了「人口红利」这个概念,它的含义非常直接: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 一般来说,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由于医疗、卫生水平的上升,死亡率开始下降;在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生育率也开始下降。 ![]() 上图引用自:http://www./content/dam/rand/pubs/monograph_reports/2007/MR1274.pdf 在死亡率开始下降,生育率还未下降的时间窗口中出生的人,他们不需要赡养太多父辈——他们的父辈死亡率仍然没有下降到位;他们也不需要抚养太多的孩子——他们不会生很多孩子。当这批人进入劳动年龄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份额开始逐渐升高,人口红利便开始了。 「人口红利」的作用很容易理解,其关键在于生命周期的产出和消费曲线。 ![]() 1,由于总产出大于消费,投资更多,资本积累更快; 2,子女数目减少,劳动参与率,尤其是妇女的劳动参与率更高; 3,劳动力的教育投入更多,人力资本存量更高。 这就是中国在过去30年所经历的事情。 当人口红利窗口关闭时,人口红利就会转变为人口负债。用公式来表示会更加直观: 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劳动生产率的进步速度( 也就是说,即便劳动生产率增长很慢,只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仍然在上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会上升;相反,当人口红利机会窗关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开始下降,我们就必须用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来维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下降,一个国家便开始偿还人口负债。 对于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大部分东亚国家来说,人口红利机会窗带来的甜头早已尝尽。讽刺的是,快速降低的生育率和死亡率虽然让东亚国家的人口红利发挥得更充分,这两把双刃剑带来的低劳动供给和快速老龄化却也使人口负债变得更苦、更久。 ![]() 上图是日本和美国总人口中15-64岁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开始,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便始终下降,其下降速度甚至比50年前的上升速度还要快。如果说人口红利为日本每年带来了1.6%的额外增长,那么不夸张地说,人口负债的作用就是为1990年之后的日本带来每年1.6%以上的衰退。 那么中国的人口红利何时结束?事实上,人口学家早就发现,按照目前的生育率和人口状况,中国会在2012年把人口红利全部吃完。 ![]() 2012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3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幅度为0.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示,这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所以,不要有什么怀疑,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速度的加快,中国的人口负债,我们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可以慢慢品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