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zyc58 2015-08-24


本想接着上期的话题给大家讲讲希腊三美神里的另外两位,雅典娜和缪斯,说说天神之间的宫心计。可是,实在是没有心情……

为什么没有心情,不解释了,大家看看自己的朋友圈,连做微商的朋友们都不只发广告了,人心皆肉长。

不能写字的时候也许可以画画,对现实愤怒的时候至少翻翻历史,看看名作怎样以暴制暴、展示美的反面。

1美杜莎之筏  天灾加人祸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

泰奥多尔·籍里柯

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而因为风向,远处的帆船和这可怜的木筏之间的距离正越变越远。这就是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油画《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泰奥多尔·籍里柯创作于1819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船长肖马雷原是一个贵族,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上船后,他玩忽职守,把随行的小船撇得远远的,主舰单放前进。主舰在驶近毛里塔尼亚浅滩时,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沙碛。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只好弃船。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故事起因  几天过去了,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开始绝望,他们说胡话,肆意做一些歇斯底里的事。有人深信没有获救的可能,投入大海中自杀了,还有一些人撬开酒桶,灌醉自己,企图忘却死亡的痛苦。这种绝望的情绪越来越疯狂,一些人砍断缆绳,妄图让所有人一块完蛋。

经过三次暴乱和平息后,木筏上尸体横布。最后,当木筏上仅剩下27个人时,其中15个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其余12人,受伤太重、神志不清、不大可能熬下去了。而且食品不足以维持所有的人,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啃噬刚死去同伴的手肘了,于是那15个人经过辩论,终于做出一个决定,把那些在三次反暴乱斗争中和他们并肩作战、甚至救护过自己的伤病员,统统抛进大海!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150多人,最后只有10人幸存下来,无论如何,这也是一场特大的惨剧。但是路易十八政府怕此事张扬出去受到舆论谴责,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悄悄通过军事法庭判处船长降职和服刑三年就了事。两位木筏上的幸存者不服,向政府上书,却遭到打击,被解除公职。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将这次船难经过如实写成报道,印成小册子公开发售。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国内外,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这件事情,极大的触动了籍里柯。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泰奥多尔·籍里柯

在人民有冤无法诉说的情况下,26岁的籍里柯,走访了生还的船员,聆听了他们讲述真实的遭遇,并到医院亲自看望了受伤的船员和已经死去的船员家属。他把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他要以此为题,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为了这幅画,籍里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黄疸病人做模特儿,在上面摆出各种惨状。籍里柯用了18个月的时间终于创作出了震动法国、波及欧洲的《梅杜萨之筏》这幅“写实”的巨画。

那10多位船员最终虽然获救了,但他们的心灵永远没有得到安宁,经过多少年的精神折磨,先后在莫大的自责中死去。有一位在临终前,复述了苏格拉底那句意味无穷的话。当时苏格拉底被控以“蛊惑人心、颠倒是非”罪。面对501雅典公民代表组成的庞大陪审团,苏格拉底做了长篇的自我辩护,但终未被世人接受,被判处死刑。他是这么说的:“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吧。”2格尔卡尼   人类的暴行《格尔尼卡》这幅壁画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画面表现的是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经过三个小时的轰炸,几近将格尔尼卡化为平地。毕加索执行了艺术家的复仇,开始创作《格尔尼卡》。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马为构图中心。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七十年过去,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两股力量的对抗红色代表文明和正义 紫色代表暴力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暴力使生命和文明在一片死亡毁灭中。紫色形象形成了向牛头聚集的射线,寓意死亡与破坏。毕加索自己说,那头牛就是暴力的象征。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对于古典绘画的致敬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相关。

神话中,常有父神为了捍卫自己至高无上的神位,在自己孩子出生之时就将其吞食。戈雅的这副《农神吞食亲子》(Saturn Devouring His Son),就让我觉得非常恐怖。  看看这位父神的眼神,再联系一下现实,想想丧钟到底为谁而鸣吧。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对世界充满敌意时 我想以暴制暴

美的反面不是丑,而是空洞和失望。

——完——

本文由SMG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旗下自媒体“三生”发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三生”微信公众号:sensearts

每天[三]分钟,艺术化[生]活,每周还有演出票免费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