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寓言·叙事治疗·回归真我

 大漠胡杨968 2015-08-24

生命寓言·叙事治疗·回归真我

2009-09-02 14:51:18

生命寓言·叙事治疗·回归真我

美好的故事,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人类一直是一个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他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他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的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地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可以说,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好的故事可以产生洞察力,或者使得那些本来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与生命力得以彰显出来,为我们所强烈地意识到。

这期我们选择四本小说推荐,除了分享感动之外,更是期待书友们写下自己的故事。叙事心理学认为说故事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可以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甚至只是重新叙述一个不是自己的故事中,发现新的角度,产生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面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平庸或是烦闷,把自己的人生、历史用不同的角度来“重新编排”,成为一个积极的、自己的故事。这样可以改变盲目与抑郁的心境。

好的故事不仅可以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扭曲,而且可以从中寻找自信和认同,透过令人愉悦、感动的隐喻故事,我们可以重新找到面对烦恼的现实状况的方法,正视我们的过去,并且找到一个继续努力、正向发展未来的深层动机和强大动力。“为了创造生活的意义,人就面对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他必须安排自身时间经验的时间顺序,建立自己和周遭世界前后一致的一份记录。他必须把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预期会发生的事件经验连成线性顺序,才能够建立这一份记录。这一份记录可以称之为故事或自我叙事。这个叙事如果成功,人对生活就会有连续感,觉得生活有意义。简单地说:若要创造生活的意义,表达我们自己,经验就必须‘成为故事’。”

四本书

1.《最后的精灵》
2.《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3.《夏洛的网》
4.《悉达多》

与《小王子》媲美的生命寓言

  今天一气读完了被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盛赞的《最后的精灵》,感动不已。它和《小王子》,《夏洛的网》是同一谱系的,都是对人类自我中心的超越。
  
  作者希瓦娜本是外科医生,曾在欧洲以及非洲各地服务。有感于医身不能医心,遂改行做心理治疗师。她对心智和人性有敏锐观察。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球已有十五种语言译本,电影版权已由知名电影公司miramax取得筹拍中。
  
  精湛的心理描述以及凄美的故事情节让她一举获得2004年意大利青少年文学最高荣誉—安徒生文学奖,并在2005年打败冯克、凯梅尔等人,跨国勇夺法国奇幻文学大奖青少年小说首奖。此书自2004年出版以来,已经售出包括英、美、法、德、日等在内的二十多国版权。
  
  希瓦娜四十七岁才出第一本书,五十一岁写成此书,虽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却已磅礴大气,风格鲜明。台湾名作家蔡珠儿认为:“希瓦娜说故事颇有卡尔维诺的韵味,感性细腻则像狄更斯的《苦海孤雏》,然其冷静犀利,又有奥威尔《动物农庄》和《1984》之风。”
    
  希瓦娜擅长人物心理描写,在她的笔下,不论是纯真且对凶险人世毫无戒心的年幼精灵、老谋深算而工于心计的野心家、对未来人生充满憧憬的少女,一个个都显得栩栩如生。就奇幻小说类型而言,她的文字算不得瑰丽,因为没有令人眼花撩乱的斗法,也没有壮阔如魔戒的征伐场面。然而在朴实的字句之间,小精灵约许的法术便从意念产生,一次次地扭转乾坤,让一群人化险为夷。除此之外,希瓦娜在书里不断有意无意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拥有知识才算是拥有真正的力量,从书中龙的栖息地其实是一处图书馆即是最佳明证。野心家也许能够透过权谋获得一时的至高权力,但生命终究有其尽头。知识却能够透过代代传承,不断绵延累积,进而达到足以改变现状的能量。
    
  但此书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幽默冷隽的笔调,明明很悲惨的事,希瓦娜却有本事凌空拔起,写得明快爽利,风趣盎然,让人莞尔会心。例如精灵约许初识人类,天真烂漫不知死活,一路险象环生,却也令人忍俊不禁。后来他抚育小龙,老是被火烧伤,还要教这个七百五十公斤的婴儿学飞,更是紧张好笑。难得作者妙笔天成,并非刻意搞笑,幽默根源不在滑稽喜感,而在情绪气氛的反差对比,以及价值观的矛盾冲击,让人笑过了,还能反思回味。
    
  故事写的是精灵,讲的却是人性,精灵不杀生,不欺瞒,真诚仁慈,热爱知识,和人类的反智沦落,形成强烈反比,却也由此对照,凸显出人道和文明的核心意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此书的诙谐幽默,其实更奠基于悲悯同情。
  
  总之,这本书肌理丰富,不但是精彩的童话,幽默隽永的小说,也是强烈的政治寓言,横看成岭侧成峰,折射出各种光影面向,哪个角度都好看。不管你铁齿或感性,只要翻开书,就会像我一样,一页页被吸了进去,跌入那荒凉却又瑰丽的时空,在奇想的边界翻腾打转,等你出来后,世界忽然就不同了。

《最后的精灵》(意大利)希瓦娜.达玛利著,景翔译,河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出品,2009年7月一版一次,26.80元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保罗·柯艾略著,丁文林译,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3月一版一次,25元

1947年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保罗·柯艾略,曾因性情叛逆被视为精神病,三次被送进精神病院。后因反对政治独裁,被投进监狱。1986年,柯艾略踏上去往圣城圣地亚哥之路,心灵顿悟。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名《炼金术士》,保罗·柯艾略在1988年以葡萄牙语写就并交付出版。《炼金术士》的英语译本将书名译作,The Alchemist:A Fable About Following Your Dream。即,炼金术士:一个有关追随你的梦想的寓言。之后,1997年,台北中国时报版将书刊的副标题改易为正题——《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内陆版采取了台湾版译名。

牧羊少年的旅程是实践个人天命,找回迷失的真我的旅程。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这是世上最大的谎言。每个人都有实践个人天命的需求。而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

有一种活力,一种生命力,是通过你得到实现的。因为只有一个你,所以这种表现是独特的;如果你阻止它,它就永远无法通过任何其他媒介而存在,这个世界就失去了它。

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因为这愿望来自宇宙的灵魂。那就是你在世间的使命。万物皆为一物。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倾听你的心声。心了解所有事物,因为心来自世界之魂,并且总有一天会返回那里。

《夏洛的网》(美)E.B.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一版一次,12元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竞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小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在E·B 怀特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

“你为什么为我做这一切呢?”威尔伯问道,“对不起,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夏洛回答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悉达多》(德)赫尔曼·黑塞著,杨玉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一版一次,20元

这是一本小说,也是一本以佛陀为原型的心灵传记。

佛陀的一生中,有过几次让后人颇费心思的转折: 为什么要抛弃他现成给定的富足生活与王位继承权而出家过流浪者的生活? 为什么在他的禅定修养已达到很高造诣而不得不令其师事的两位当时全国水平最高的禅定家惊讶并打算立他为思想继承人时,他却离开了他们? 为什么在他已与苦行对峙了长达六到十年而品尝了一般苦行者都未能做到的一切肉体磨难之苦并使得周遭人都满怀敬佩之情如圣人般看待他时,他却放弃了这甚至是唾手可得的名誉而离开了苦行林? 为什么在他于毕钵罗树下(这棵树后来被称为菩提)趺坐成道后实际已是全国最具境界的哲悟家而还要徒步跋涉到几百里外的异地去传教呢? 为什么在他已然拥有了近千名弟子后却不满足于平平静静做导师的生涯而还要坚持一个人独行游历教化呢? 为什么与婆罗门的对峙与征服,对提婆达多叛逆的粉碎,九横大难之后,在他八十岁高龄时,在释迦族灭亡后,他还会从婆吒百村渡恒河并选定他的故乡作为他最后传教的方向呢? 为什么,他能不顾恶疾缠身在弟子劝他休息时还要侧卧于沙罗双树间支撑着为前来寻访的沙门说法并以此作为自己临终的方式呢?

从别人的讲道中是无法求得解脱的。远离所有的教条与导师――哪怕他是众望所归的救世者,哪怕他是另一个灵魂中的自我。像一个刚出世的婴儿,此外他什么也不是,此外,什么也没有。

不许结伴而行,务必独自游历教化。以个体的自我面对向你一人展开的世界,体验、亲证、自律、实践。一个人,在路上。汝当自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