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02年考入大学,心中并非想要做老师,只是由于分数和偏好文科,综合权衡选择了师范类院校。大学期间做过报社编辑写作类和社团经纪人之类的职务及广告行业等兼职。
b. 毕业后,最终选择高中教师行业,也是各种权衡之下,当时的最优选择。
a.职业身份——各种不适应,尤其是价值观的分裂。不适应在于,教师自身教学业务需要提升,做班主任需要平衡很多事物,最重要的是自身从高中生走过来,很能理解学生,而校方对学生有很多要求不够合理,造成了价值观的分裂。
b.职业之外——出去学一些东西。如学语言(英语),学茶艺,做志愿者,博物馆中英文讲解员,在豆瓣社区组织活动,职业和非职业结合:把职业和职业之外的两部分生活试图分开,一个是职业自我,另一个才是自由真实的自我。而在职业之外的天地里有了发展和肯定,在职业中比较自信,主动地去发展更多可能性。开设了学校校本课程茶艺课和瓷器课。
a.课堂教学和学校工作基本面的东西比较能够上手,上手之后就意味着重复和积累,而短期内看不到有什么样的成就和突破。
b.契机突破——英国埃塞克斯郡与苏州中学合作,因为英文知识的积累和中文积淀,被选为在国外中文推广教师,出国一段时间。(兴趣发展成为能力,和职业相结合)
a. 国外环境和价值观的学习,更好地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在教学中的灵活实现,并发展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b. 生涯课堂这片天地,更是提供了更好的施展空间,让自己能够自然生发出对教育的更多理解和感悟,进而运用到课堂上。
(一)典型的一天(以班主任为例)
1、早读时间:7:00-7:15,开始上岗。
2、早操时间:操场监督
3、午休时刻:维持午自修纪律,等学生问问题,默单词抽背诵,处理班级问题,或者布置班级活动
4、上课时间:学生一天8节课,每位教师标准课时2-3课时
5、备课、批改作业
6、放学时间:监督值日。
7、夜自修:每周1-2次值班,巡视和监督学生学习,答疑
(二)精力聚焦重点:教师上下班时间感觉还是比较规律和正常的。但老师们之所以觉得辛苦,是因为老师除了教学和组织管理学生外,在备课、批改作业、单独辅导方面以及根据作业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修改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一)完成学校各项硬性指标:教学任务;职称晋升需要论文的发表、考试,继续教育100学时;各类讲课竞赛和学术评比。
(二)班主任:小道学生头疼脑热需要带去开药、照料,大到整个班级的管理学习氛围的提升、任课教师协调、家长会等,此外还需要调整学生学习和心情状态,帮助成长。
(三)科任老师:兼任学校一些临时性后勤工作、会议接待签到等会务工作,协助学校工会活动组织,如婚丧嫁娶的探望、节日慰问品的发放、亲子活动的组织。
总结:老师的正常状态:没有流程性的一项工作的终结,从早到晚一直忙碌,大多数人要下班后要把批作业、写论文、备课等工作带回家继续做。
(一)考评、考核标准:备课、批改作业、听课时数、考试成绩。
(二)晋升途径和方法
1、晋升管道:在学科方面深耕,成为特级教师或者学科带头人;2、德育方面,班主任工作出色,有机会成为年级组长或者学生部门管理岗位;3、通过竞岗来进入到学校中层;4、职称晋升。
2、职称晋升路径:1年之内是见习期,之后每三年一个晋升机会。
晋升条件:根据教学成绩、担任班主任年限、论文发表、计算机和英文能力、年度考核情况(最好有优秀记录)。
晋升环境:名额有限,需要述职、竞岗等评定方式,竞争较激烈需要排队。
最享受: 1、传授学生知识和理念,陪伴学生成长; 2、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发展阅读兴趣和多种爱好; 3、寒暑假。
最不爽: 1、经济收入与时间精力付出不对等; 2、教师圈子相对封闭和单纯,与外界接触和信息交换不够广泛和及时; 3、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标准过高、过于理想化、过于成绩导向。
总结:教师是良心活,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本心经过一番努力可以把老师的生涯活的非常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