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融合周年纪】杨振武:塑形凝神 强筋健骨

 飞仙翁 2015-08-25

  编者按

  8月18日,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一周年的日子。今日特推出“媒体融合周年纪”专题,从业界大佬的实践心得、传统媒体的有益探索、学界专家的研究思考,来探寻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思考我们的融合下一步该怎么走。



过去一年,对中国的新闻媒体而言,是名副其实的融合元年。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肩负着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使命。我们深知,在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竞相发展的今天,只有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把《人民日报》在传统媒体方面的影响力向新兴媒体领域拓展,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作用。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一切还只是刚刚起步,必须以通谋全局的心胸,以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路径,在“深度融合”上下苦功夫,把融合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真正让新型主流媒体做到形神兼备、筋骨强健。


积极推动渠道平台的深度融合,努力塑融合发展之“形”。网络时代,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受众兴趣多样多变,微博、微信、客户端眼花缭乱。在新技术新媒体演进的大潮中,传统媒体由于受技术、资本等方面的制约,大都借用多个不同形态的网络传播平台。面对众多的平台和产品,传统媒体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着力推动不同渠道、平台间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应当是对内打通体系内各类媒体形态,对外无缝对接各类平台资源,从而实现全媒体传播渠道的融通共享、集中管理,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科学分析、有效洞察,进而真正实现高效的分众化传播、精准化传播。


积极推动内容生产的深度融合,努力凝融合发展之“神”。内容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语境生态,无论是文字报道,还是图片、音视频等新闻产品,在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型传播,必须有全新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要在坚守责任使命、坚持正确导向的大前提下,牢固树立适应互联网传播的新理念,抓紧构建适应融合发展要求的内容生产体系,围绕策划、采集、编辑、发布各个环节进行资源调配、流程再造、形式创新,强力推进媒体资源聚合、生产流程融合、采编力量整合,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实现内容生产效率和媒体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积极推动体制机制的深度融合,努力强融合发展之“筋”。对传统媒体而言,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物理捆绑,而是有机的化学变化,甚至是一场革命性的“转基因工程”,而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传统体制机制的打破、重组、融合。要有所突破,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解放生产力、激发创造力等内在要求,进行大胆而稳健的探索创新。要从用人机制入手,以考核激励为导向,加快提升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新媒体能力,加强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真正打造一支“融媒体”采编团队,逐渐改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分立单干的状况。要在坚持党管新闻、党管媒体的前提下,探索新媒体传播项目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方式,以市场倒逼改革,进而建立起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积极推动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努力健融合发展之“骨”。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原有舆论生态,也改变了传统媒体“发行+广告”的赢利模式和受众读者的消费方式。近年来,许多新兴媒体都在寻找转型之后的商业模式,一些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探索融合之后的发展出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是媒体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跳出旧框框,重新审视媒体融合之后在平台渠道等方面拥有的经营资源与优势。要重视新媒体传播版权的保护和管理,重视开发独创性的信息产品和数据产品,着力提升媒体内容产品的附加值。要进一步强化用户意识,把吸引用户、发展用户、集聚用户作为重要抓手,开发更加适应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新闻产品。用户无穷无尽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就是取之不竭的媒体传播营销资源。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投融资机制,在融合发展方面打开新局面、闯出新天地。


(本文系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2015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有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