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晒游记| 郭洞,这是一个美丽的洞吗?

 lemon0520 2015-08-25

晒游记 | 郭洞,这是一个美丽的洞吗?

2015-08-25 悠游天下


从祖国南端的宝岛台湾海南......

再到北方的首都北京哈尔滨......

还有欧洲游美国游泰国游马代游新加坡游......


今天已经是8月25日,距离暑期的结束已经很近很近咯。

小伙伴们的夏日旅程也都接近尾声了吗?


悠游君通过微信向所有小伙伴们征集你们的夏日游记,到现在悠游君已经跟着小伙伴们的精彩游记游遍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大好河山!


上一期,悠游君带着大家神游了遥远尼泊尔!

今天,我们跟着驴友马云霖去到一个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在蒙蒙细雨中,一游武义郭洞......


雨中郭洞


一个古村落,会有什么看头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生长于农村的我走进了邻县武义郭洞村。


郭洞人并不姓郭,大部分人姓何。“郭洞”这一名字,寓含了祖先对这个村庄风水经营的深情: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被山环着,被水抱着,该是一个村落的理想境界了。站在村口,站在雨中,郭洞三面环山的地形,双溪汇注的灵性,让不懂堪舆的我,也感觉到了一份形胜的美妙。


郭洞村的历史很久了,先祖可追到宋朝宰相何执中。而一位外孙的到来,使郭洞的历史开始呈现清晰的脉络。外孙名叫何寿之。在他眼里,这个外婆处“山不深而饶竹木之富,水不大而尽烟云之态”,是“万古不败之地”。于是他毅然离开繁华的县城,迁居到郭洞,从此,开始了他对郭洞的苦心经营。


水口是营造的重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直到明万历年间,为人称道的水口才最终建成。桥与十里外石苍岭上的塔成一条直线。以风水造形势,可谓煞费苦心。最初建于元朝的回龙桥,在岁月的风雨中,已经几毁几建。前人造桥,原意是为了锁住风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了一道独具一格的风景。桥上有亭,叫攀桂亭。石拱桥优美的弧形,石亭子舒展的翼角,在细密的雨中,以如黛的远山做背景,和谐地组合成一幅别具匠心的风水画,随着桥上油绿油绿的藤萝垂下来,一直延伸到每个游人的梦境里去。


桥头不远是凤池书院,原为一所叫“啸竹斋”的私塾。“一代绝书香,十代无由续。书不读,礼义薄,纵有儿孙皆碌碌……”一首读书歌在郭洞的村巷间世代传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激励着一代代农家子弟,走过回龙桥,踏上折桂的路,成就一番事业,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宗祠里的高悬每一块匾额,都记录着一段前人的无上荣光。外人的视线抚过这些挤挤挨挨的牌匾,仿佛还能看到秀才、进士、宰相荣归故里时的热闹场景。檐雨如注,如帘,氤氲蒸腾起水汽,依稀了他们挺拔的背影。想当年,典雅精致的戏台前,人头攒动,紧锣密鼓,一台为迎接有出息的村人的戏开场了。这样的传统,郭洞人已经习以为常。


另一个郭洞人习惯的传统,是对龙山一草一木的爱护。正是“伐一大树,断其一臂,砍一小树,断其一指”这样严苛的族规,使龙山郁郁葱葱满眼苍翠,使村庄不再受泥石流的危险,使郭洞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使古村成了生态旅游胜地。清新的空气中,那一株株几百年高龄的名贵树种,仿佛通过树叶在絮絮私语,仍在记挂当年那些不辞辛劳把它们移植过来的郭洞人身影。

让郭洞人引以为豪的,还有那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雕梁画栋之间,可以想见当年的人们,对生活一片发自内心的热爱。花和鸟,来自村后的龙山;鱼和虾,来自村前的小溪。雕刻的内容,是世代相陪的事物,是生活和岁月的一部分。


寨门内外的那一株株参天古树,餐风吸露,荣辱不惊,站成了村寨的守护神,站成了迎送的守望者。风吹过去了,它们默然;雨落下来了,它们沉静。如同枯坐在家门口的老人,那些沟壑纵横的记忆,在烟雨中,迷蒙成了前尘往事。一拨拨人外出打工、出门求学,让村子空前寂寥起来,一如老人空洞的眼神。


雨中的郭洞,水气氤氲,山岚缥缈。雨中的郭洞,处处散发着“鸡鸣问何处,风物自秦余”的古风古韵。一个水碓,一棵古树,一堵寨墙,无不吸引着外人的目光。时光静止,岁月安好,恰好对应了寨门上的那副楹联:“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


淅淅沥沥的雨,绵绵不绝,仿佛下自宋朝的某一天,而郭洞,一如当年刚落成的模样。一种古远、淳朴、恬静的美,在郭洞的雨中,风生水起,四处弥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