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战国风云之浊世公子(一)

 飞云阁0811 2015-08-26

作者:夏临与秋笙

战国时期人员流动比较自由,王侯贵族间延揽人才、养士成风,当时以养士著名的四位贵族被合称为战国四公子,而在四公子中,魏公子信陵君礼贤下士之风范最为出众。

魏公子名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被封为信陵君。他为人宽厚谦和,礼贤下士,从不因其出生高贵而轻慢他人,方圆数千里的能人异士争相归附,致使信陵君府中食客达三千人。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可以看出司马迁成了信陵君的小粉丝,将信陵君对魏国的重要性摆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

关于信陵君的本事,有这样两个小故事可以反映。有一次他和魏王正在下棋,魏王接到北境急报说赵国入侵,魏王就没心思下棋了,想找大臣商议对策。信陵君一把拉住魏王说大王莫慌,那是赵王在边境打猎,他并不是来犯境的,来来来我们接着下棋。魏王仍然心不在焉的,直到再次接到北境来的确认,赵王确实是在打猎,才稍稍平复,旋即魏王又大惊,忙问信陵君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事儿?信陵君回答,我有个门客可以深入打探到赵王的阴私,赵王那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的门客就会跑来告诉我。看官们想想,魏王治理一国,倾一国之力的情报系统居然都比不过信陵君府中的门客,您要是魏王,您会做何想?恐怕反应会跟魏王一样,对信陵君有了猜忌之心,不敢重用。话又说回来,信陵君如此能干,但政治上的历练到底差了点火候,不太懂得避嫌。

另一个载于魏世家中的故事是说,魏国欲亲近秦国而攻伐韩国,信陵君劝阻了魏王。他说,秦魏两家伐韩,韩国必亡,那么秦国将侵吞韩郑的土地从而与魏国相邻,而韩国灭亡后,放眼天下,也就魏国最容易成为强秦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为赵国武备更盛,阏与大战刚刚大破秦军;而楚国齐国路途遥远,不易攻伐。若是与诸侯合纵,保全韩国,韩国必定感激魏国,我们可以趁机索要一些土地,这样既得了好处,又避免与强秦直接为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信陵君对形势还是有着超强的判断力。

信陵君之所以能有那么大本事,网络到那么多人才,跟他的为人不无关系。他是如何礼贤下士的呢?有三个人不得不提,而这三个人又是他窃符救赵、拱卫魏国的关键人物。

第一个人是隐士侯嬴。大隐隐于市,侯嬴多智却甘于做一个守城门的小吏,七十岁了家里还穷得叮当响,信陵君欲赠送厚礼结交,但侯嬴却坚辞不受。大概信陵君对侯嬴又多了一份感佩,摆酒席大宴宾客,众人都坐定了,信陵君却坐马车亲自去请侯嬴,并空出马车左边的座位。古时以左为尊,作为魏王亲弟的信陵君把尊贵的位置让给城门小吏,这在当时是挺惊世骇俗的。侯嬴也挺有意思,一般主人家那么客气,做客人的,尤其是社会地位较主人差好几个层级的客人,大多会谦让一番,但是侯嬴没有,他大剌剌地上了车,直接坐上了左边的位子,然后偷偷观察信陵君的反应。信陵公子亲自执辔,态度愈加谦和。过了一会侯嬴对信陵君说,想顺道去看看在街市屠宰场的一位朋友,于是信陵君就驾车去了屠宰场(把王公贵族当滴滴打车使唤,侯先生确实够胆),侯嬴下车与这位朋友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话,一边再眯着演观察信陵君的表情,只见信陵君面上神态依旧谦和,没有一丝不耐。街市上的人已经注意到了是信陵君亲自执辔,而公子的随从都在暗骂侯嬴这老家伙太不懂规矩,自始至终,信陵君的神色不变。等侯嬴终于跟朋友讲完了话,上了车,到了信陵君府,公子当着宗室将相宾客的面,将侯嬴引至上座,满堂皆惊,旋即他又起身亲自替侯嬴祝酒。

现在想想,信陵君的涵养功夫真是没话说,居然亲自替小吏执辔,而且还被当作车夫使唤。现如今我们某些公仆遇上下雨天,连给自己撑伞都不屑亲自动手的,何况给不起眼的下级开车?

侯嬴这时方才说道,他故意久立于闹市之中,就是要让大家亲眼看见信陵君是怎么礼贤下士的,以成就公子的名声。并且介绍了他那位屠夫朋友朱亥,也是个隐于市的人才,后来成为窃符救赵这桩事情中的第二位关键人物。可是人才一般都挺傲娇的,信陵君数次请他,朱亥都爱搭不理的。

一晃到了魏安釐王二十年,长平之战后的秦国又趁势兵围邯郸,赵国平原君写信到魏国求救。原来平原君娶了魏国的公主,魏王和信陵君就是平原君的大小舅子。本来魏王已经派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可是架不住秦国使者来恐吓“谁敢救赵,我灭了赵国第一个就收拾谁”,魏王命晋鄙停留在边境观望。这边厢赵国久盼救兵不至,平原君再次写信给信陵君,绝望中不免有责备之意,“我娶你姐姐,是因为公子你有急人之困的名声。现在邯郸危在旦夕,而魏国救兵久久不来,公子你急人之困到底表现在哪里?纵使你不在乎我赵胜的死活,难道还不怜惜自己的亲姐姐吗?”信陵君大约是个性情中人,心急如焚,而且形势逼人,赵国若破,唇亡则齿寒,下一个就轮到魏国,他不但自己数次请求魏王有所动作,还知会众辩士说服魏王。可是迫于秦国的压力,再加上本身对这个处处显得比自己能干的弟弟有所防备,魏王始终不为所动。信陵君求告无门,都已经动了帅众宾客约百余乘车骑赴赵抗秦,与赵国共存亡的念头。

在准备执行这个自杀式救援任务之前,信陵君去跟侯嬴诀别,谁知侯嬴却说,公子加油,我老了,不能随行。饶是信陵君涵养功夫好,也是颇为郁闷,心想我对侯老先生那么好,临死前辞行,侯老都没有跟我多说一句话,难道我待他还是不够周到?于是信陵君掉转车头,又回到侯嬴那里,侯嬴仿佛料到他会回来,正等着他呢。二人推心置腹密谈一番,侯嬴打消了信陵君以身饲虎的念头,给他出了另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涉及到窃符救赵的第三位关键人物,魏王宠妃如姬。

原来这位如姬,欠了信陵君一个天大的恩情。昔年如姬父亲为人所杀,她欲报杀父之仇,尽管有魏王做主,奈何这个心愿三年都没能达成。信陵君得知此事,派出门客斩下如姬仇家的人头敬献给她(魏王都杀不了的人,信陵君却办到了,魏王这脸打得啪啪响)。如姬一直想报答信陵君,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但此前苦于没有机会。作为魏王最宠爱的女人,如姬能自由出入魏王卧室,而魏国兵符就正藏在魏王卧室之中。只要如姬能帮信陵君偷到兵符,信陵君就可以命令晋鄙开拔,抗秦救赵。

果然不出侯嬴所料,如姬偷出兵符交给了信陵君,至于等待如姬的是何下场已不得而知,作者猜测轻则失宠重则丧命。侯嬴还建议信陵君带上屠夫朱亥前去魏军大营,以防晋鄙有所怀疑而不肯听命,若晋鄙不从,则力士朱亥可以将其击杀,由信陵君亲自统兵救赵。听到这里,信陵君已然猜到依晋鄙的性格和对魏王的忠诚,他是不会轻易听命于自己开拔赴赵的,若为了救赵而不得不杀宿将晋鄙,却也是憾事一桩,不由得流下泪来。接着,他便依侯嬴的建议,去请朱亥与他同往,朱亥一改往常爱搭不理的态度,慨然允诺,并说,信陵公子对我这个屠夫礼敬有加,之前不拘小节,现在却到了效命的时候了。二人辞别侯嬴,侯嬴说自己本该同往以报公子知遇之恩,但年纪老迈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公子抵达晋鄙军营之日,就是侯嬴北向自尽、承担罪责之时。

等到了晋鄙营中,这位忠于魏王的宿将果然生疑,朱亥便出手以铁锥击杀之。信陵君取得统兵之权的第一件事就是命父子同在军中的,父归;兄弟同在军中的,兄归;家中独子的,回家奉养双亲。这样,十万人的大军还剩了八万人,魏军进击秦军,邯郸之围遂解,赵国也就暂时逃过了覆亡的命运。赵王与其弟平原君亲自在边界迎候信陵君,平原君更是背着装箭支的袋子替信陵君在前引路。侯嬴计算信陵君的脚程,差不多在他赶到晋鄙军营的那一天,真的自刎而死。

民国大佬杜月笙曾经说过“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信陵君公子无忌就是这么做人的,他是魏王的弟弟,对待小吏侯嬴和屠夫朱亥都相当礼遇;如姬要报仇,魏无忌就漂漂亮亮地替她办妥,都不多说一句话。付出去的人情左不过举手之劳,但别人都拿命来回报你,用起来好比天地真是一点也没讲错。

魏王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大怒,所以在战事胜利之后信陵君派部将将魏军遣返魏国,而自己留在了赵国没有回去。赵王准备用五城酬谢信陵君,当他露出居功自满的骄矜之色时,门客唐且劝说道,做人要记住别人给予的恩惠而忘记自己施惠于别人,这次公子救赵,对赵国是有功,可对于魏国来说却因擅权而不忠,公子实在没什么好骄傲的。信陵君听后幡然醒悟,面对赵王,他一再自谦,先言自己有愧于魏国,再言对赵国也没什么功劳,赵王想把五城封给信陵君都一直没机会开口。最后赵王还是把鄗赐给了信陵君做汤沐邑,而魏王大约听闻了弟弟在赵国的悔过谦让之词,再加上击退秦军救赵确实对魏国有利,而把信陵邑的封地重新奉还公子。其实信陵君这么处理,对他来讲是最好的选择,他窃取兵符等于是自断回魏国的后路了,若在赵国还不低调、恃功生骄的话,时间一久怕是也呆不下去了。

信陵君与平原君同列于战国四公子中,两人又是姻亲,自然免不了被人比较一番。史记中的这一则故事,可以初步判断二人的高下。这故事说的是信陵君在赵国时听闻有两个奇人毛公和薛公,一个是赌徒,一个是酒鬼,信陵公子欲见这二人,却吃了闭门羹,于是他便再次微服步行前往,遂与这二人相交甚欢。平原君听说此事,背地里和夫人嘀咕,觉得信陵君居然和这种三教九流的人来往,太不靠谱了。平原君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又把话透给了弟弟,信陵君一听蹭地起身准备收拾行李要走。他说,我之所以宁愿辜负魏王也要冒死救赵,是因为平原君有贤明的名声(平原君说之所以娶信陵君的姐姐是因为信陵君有急人之困的名声,我看信陵君和平原君才是真爱吧);但如今看来,平原君结交士人只是故作姿态罢了,他并不是真正的求贤若渴。那两位奇人,我在魏国就已久闻大名,到了赵国自然是一定不能错过结交之机,而平原君居然认为我是与低贱之人结交而觉得有辱斯文,我看我跟平原君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是走的好(怎么感觉是小两口闹别扭的赌气之举啊,汗)。平原君听说此事,特来向信陵君免冠请罪,苦苦挽留他,同时平原君的一半门客也因信陵君更有识人之明而离开平原君归附信陵君(平原君心声:我是做了什么孽…)。

信陵君在赵国十年,秦国不来讨伐赵国,转而见天儿去骚扰魏国,魏王无奈,只好遣使欲请回信陵君。但信陵君对于兄长是否原谅自己当年擅权之举心里没谱,严令禁止下属与魏王使者接触,一时间从魏国就跟随信陵君的下属没人敢劝他回去。这时信陵君在赵国结识的赌徒酒鬼毛公和薛公就去找他了,说道,公子之所以被赵国器重而闻名于诸侯,那是因为有魏国做后盾;如今秦国攻魏,公子却不体恤故国,要是秦国攻破大梁夷平您家的宗庙,公子当以何面目立于天下?语音未落,信陵君立即变了脸色,急忙命人套车回魏国。

过了十年,魏王与信陵君兄弟才得以相见,俱是潸然泪下。魏王授信陵君上将军之职,信陵君再派出使者联络诸侯,诸侯闻之,各调兵遣将组成五国联军救魏。信陵君帅联军大败秦将蒙骜,并乘胜追击秦军至函谷关,秦军受到压制,一时不敢东出。信陵君也将各国宾客送来的兵法收集整理,世间俗称为魏公子兵法。

这次的大败秦国岂能甘心,被信陵君KO了一顿,便使起了惯用的反间计,派人买通被信陵君杀掉的晋鄙的下属,让他们去魏王面前抹黑信陵君,说什么天下只知有魏公子,不知道有大王,诸侯们都拥戴公子自立为王等等等等。时间一长,兄弟之间好容易弥合的裂痕又崩开了,信陵君的上将军职位被罢黜,他便称病不朝,并借醇酒妇人消愁,日夜饮酒寻欢过了四年,终因病酒而死,同年,他的兄长魏安釐王也薨逝了。

魏王和信陵君一死,秦国又派蒙骜攻魏,夺了魏国二十城,其后逐渐蚕食魏国,仅过了十八年便攻破大梁,俘虏了魏王。

信陵君在汉初有不少粉丝,头一号得数汉高祖刘邦,刘邦在没有发迹之前就听闻魏公子的贤明,到他登基做了天子,每次经过大梁,都要去祭祀信陵君,后来还替信陵君安置了五户人家看守墓地,命他们世代祭祀公子。除了刘邦之外,张耳作为曾经的魏公子门客,也是信陵君的粉丝,陈豨年少时也数次声称仰慕魏公子,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太史公自己也是魏公子的倾慕者,写的几乎全是溢美之词。

但信陵君总也是人,是人就没有完美的道德楷模这一说。史记中有个小故事,是说秦相范雎的仇人魏齐,因惧怕范雎借秦国之力报私仇,而躲避至赵国平原君府中。秦王假装请平原君做客,实则扣留了平原君,意图逼迫赵国交出魏齐的人头。魏齐收到消息又亡命至魏国,欲求信陵君帮忙以便逃到楚国去。信陵君犹疑了一番,因惧怕秦国逼迫并没有立时召见魏齐,导致魏齐在绝望中自杀,秦国最终还是在取得了魏齐的人头之后才释放了平原君。另一则在战国策中的故事是说,安陵君的祖上是魏襄王的弟弟,魏国常常视安陵为自己的土地。有个名叫缩高的安陵人,他的儿子在秦国做官镇守管地。正逢魏国久攻管地而不克,信陵君便要求缩高执符节去招抚自己替秦国做官的儿子

。缩高拒绝了,他说,你让我父攻子守,不是让天下人笑掉大牙吗,我儿子若是与我对抗便是不孝,我儿子若投降了我,便是对自己任职之国的君主不忠。信陵君大怒,威胁缩高如若不从,便要派大军兵临安陵城下。缩高为使安陵君不至于为难而自杀了。这两则小故事是和信陵君仁义贤明、急人之困的名声相悖的。

但不管怎么说,总体上来讲,魏公子无忌算是战国四公子中文韬武略各方面都最为出色的一位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