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中国“性教育”何时不再“谈性色变”

 wps0321 2015-08-26

分享到:0
  来源:商都网  【进入论坛】  

李广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23日在山西太原对50位家长和学校心理老师进行了性教育培训。他说,中国家庭性教育能力普遍欠缺,很多家长仍缺乏正确的性教育意识。

在我国许多地方看来,“性”这个字眼就是一个难以启齿的东西,仿佛谁在孩子面前提“性”,谁就龌龊至极。当然这与我国的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可是传统归传统,该了解该教育孩子的知识还是要教育。若大人们觉得谈性就羞于启齿,那对孩子性知识的灌输就不可能顺利进行。长此以往孩子们性知识的缺失也不利于这些天使们的成长和自我保护。

凡事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于传统观念更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称之为成熟。可以说方刚的此次性教育培训并不是中国性教育的破冰之举,但还是被迫因为话题比较敏感,为了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对培训地点进行保密,因为此前类似培训曾遭到一些家长的言语攻击和抗议。中国式的性教育,总是如此“犹抱琵琶半遮面”,隐晦、腼腆、保守,家长及社会视性如洪水猛兽。“谈性色变”的传统观念显然是造成我们性教育缺失的关键。

诚然,性教育是个大问题。纵观现在婚前性行为等不成熟的两性观贻害了多少青少年,无法正确看待形形色色的诱惑,导致性心理畸形、性道德缺失等问题,一切凸显我国性教育的短板。受封建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对性教育难以启齿,每当孩子问起时顾盼左右而言它;学校与社会也是如此,即使国家在性教育方面已经有了动作,但似乎看起来有心无力,中国的性教育,往往总是浅尝辄止。

性教育本身是一门非常庞大的学科,至少包括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关系学等。正确的性教育应该是分阶段施行的,生理学作为性教育的基础,理应先行。瑞典是世界上实施性教育最成功的典范,有关“性”的生理知识早在小学阶段就全部授完,然后再针对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性教育。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让我们的性教育坚定、明朗、系统起来:一是倡导健康的性教育观念,摒弃“守贞型”的性教育意识,彻底解放人们的对于性的扭曲认识,消除人们的不必顾虑,使性教育处于一个开放、干净、阳光的常规环境之中;二是培养大批专业的性教育工作者,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努力完善性教育的教学体系,保证正确的性教育伴随孩子的成长。

性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文明的必然之举。它要与个人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把它看成是“爱的教育”及“生活教育”,科学的性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协调和补充,是我们不应回避的责任。家长们若能正视性教育这个问题,并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准确的给孩子灌输性知识,才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最好的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