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北京邮电大学(www.)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为首批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 一、历史沿革 北京邮电学院 1955年,以天津大学电讯系、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讯专业为基础组建北京邮电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邮电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北京邮电学院。 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北京邮电大学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1998年北京邮电大学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项目院校。
1999年定为全国开展远程教育试点的四所院校之一。 2000年,全国院校调整,北京邮电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 2001年首次被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高校之一。 2004年成为全国56所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2005年,教育部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签署协议共建北京邮电大学。同年,成为全国42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2007年,首次被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成为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之一。 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实施高校之一。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邮电大学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教育部评估结果全国排名第一。 二、学术研究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2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
校企科研型联合实验室
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2008年
1 Science上发表该校邓伟洪、郭军、胡佳妮、张洪刚等师生撰写的论文,这是该校师生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2009年 1、11月27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发布了2008年论文被SCI、EI、ISTP、SSCI收录情况。该校的统计结果为:SCI收录214篇;EI收录530篇;ISTP收录922篇(高等院校排名第九位);SSCI收录3篇。 2、6月 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平导师组获JCN 2008年度最佳论文奖。JCN最佳论文奖每年评选一次,从2000年至今仅评选出9篇最佳论文,历年来分别为美国、以色列、韩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知名学者获得。这是自2000年该奖项设立以来,来自中国的高校和学者首次获得该项殊荣。 2010年 2010年该校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篇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1年 2011年,该校被检索论文两千多篇,其中SCI检索四百多篇,EI检索六百多篇,ISTP检索一千多篇 2012年 2012年,该校发表于国际会议论文索引结果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居第12位。 2013年 1、2013年3月14日,该校理学院陈建军博士在《Nature》的《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论文“Submicron bidirectional all-optical plasmonicswitches”,该论文在实验上实现了亚微米尺寸的双向全光开关。《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出版集团于2011年新创刊的综合性网络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 2、 理学院青年教师马海强副教授和硕士生韦克金于2013年7月份发表在光学著名期刊《OpticsExpress》上的论文“Experimental circular quantum secret sharing over telecom fiber network”,被选为美国光学数据库2013年8月份高品质论文。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余建军,2001年,电子科学与技术,《高速光通信系统及全光波长变换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2、李丽香,2008年,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种新的基于蚂蚁混沌行为的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科研排名 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一; 在2012中国大学标准创新贡献奖排行中,北京邮电大学获奖最多,居全国大学之首;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发表于国际会议论文索引结果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居第12位; 在2012中国大学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中,北京邮电大学位列第18位; 在2012中国大学重大技术发明奖排行中,北京邮电大学位列第22位; 在2012中国大学“Nature and Science”论文排行中,北京邮电大学位列第22位; 在2012年中国大学重大科技奖励排行榜中,北京邮电大学位列第31位; 北京邮电大学EMBA蝉联搜狐网教育2012年度总评榜“中国十大品牌商学院”;在第九届中国最具影响力EMBA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0位。 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65位,大陆地区第38位。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连续6年以项目主持的身份获得973计划的资助,位列高校民口973首席项目数排行榜第16位; 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位列高校民口国家级实验室排行榜第16位; 在2012年中国大学十大科技进展排行榜中,北京邮电大学位列第19位。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核心期刊、: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美国《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评价数据库收录。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学校图书馆馆藏总量近596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167万余册,电子资源(折合)457万余册;拥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136个,其中自建数据库12个。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通信与电子类高校图工委主任馆、北京高校图工委副主任馆和B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馆。 合作交流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该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学会(QAA)的教学评估和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的专业认证评估。该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已获正式批复并开始招生。该校与70余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签署合作协议约160份,已启动的校际交流项目50余个,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余个国外知名大学。海外特聘教授数量达到110多人。成功申报和建设了“通信与网络核心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和“高等智能与网络服务创新引智基地”两个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引进了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若尔斯·阿尔费罗夫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和科研学者,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国际化研究阵容。 三、办学条件 截至2013年,学校现设有11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技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感知技术与产业3个研究院,在36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科建设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个,有5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科涵盖了理、工、文、法、哲、经济、管理、军事、教育、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我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部级重点学科8个 。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北邮一级参评学科全国评估得分及排名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总数2184人,其中专任教师1420人,院士9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具有正、副高职称的教师72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外籍教师123人。 两院院士
教学建设 截至2012年,学校有25门课程获得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立项,13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含网络教育学院6门课程),共有10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9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还建有北京市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其中“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教学成果
社会评价 中国十大IT名校 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最高的十所大学
创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十所大学 四、校区建设 本部校区 北京邮电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十号,环境幽雅,交通方便。学校占地面积693亩,学校有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共约22000名,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约30000名。
宏福校区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占地300亩,宏福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距校本部约21公里。宏福校区教学环境优良,建有通信软件与网络应用实验室、系统软件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软件工程与体系结构实验室、新一代运营系统及软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有十六间能够同时容纳250人左右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充足配套的学生自习教室、设备先进的语言教学设备、同时支持400人上机的计算机公众实验机房等。学校校园网络建设起点高、可扩展性强,为校园教学提高有力支持。 宏福新校区采用后勤方面社会化管理的新模式,由宏福集团投资兴建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配套齐全,运动场建设也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本科专业英语、日语两个专业一年级教学安排在校本部,其他专业一年级教学安排在宏福校区,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四个专业本科四年教学安排在宏福校区。
沙河校区 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位于沙河高教园区东南部,占地约1348亩,新校区建设将分两期完成,一期用地858亩,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等设施。二期用地490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整体建成后将能容纳1.8万名学生。沙河新校区规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大学的形象和氛围,同时满足了分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每一期建设任务完成后,都能实现相应的教学、科研功能,不影响分期进入的师生们工作和学习。 2012年9月16日,北邮人期盼十年的沙河校区破土动工,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是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成为北邮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已经取得了三个单体项目立项批复、一个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完成了沙河一期电力、燃气、给水、雨、污水、中水管线咨询,正在进行市政管网综合方案和立项申报;取得沙河新校区一期858亩征地用地批复;一期批复工程陆续开工建设。 在经过十余年的奋斗后,沙河校区一期工程完工,准备入住2014级大一新生。
专业设置【经济学类】
【法学类】
【外国语言文学类】
【艺术类】
【数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类】
【机械类】
【仪器仪表类】
【电气信息类】
【交通运输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公共管理类】
【工商管理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