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垢、下水道和血液里的新世界

 坤一生物 2015-08-26

十七世纪前叶的人们,如果被问起这些问题:“有比沙子还小的生物吗?”,“精子是什么形状呢?”,他们大概会像金星一样说:“sorry I don’t understand”毕竟那个时候的人们还不了解渺小。


可能是一桩意外,新世界的大门被一位完全没打算投身科学事业的人推开,他是安东尼·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早年生活平平无奇,出生在荷兰小城,五岁丧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列文虎克的受教育水平依旧不高。这点从他只会荷兰语可以窥见一斑,他未曾想过进入大学(当时许多著作使用拉丁语写作)。


年方十六,这位青年前往阿姆斯特丹学习布艺,几年学徒生涯后还被提拔到了重要的职位上,但并没有鸿鹄大志的小城青年,又选择回到了家乡。他开了一家布店,结了婚。这样的剧情,不免让人想起一句话:


“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王大锤


万万没想到列文虎克并不是这样走上人生巅峰的。


布店经营一般,列文虎克几年后得到一份市政事务工作,工作强度不高且收入不错,此时的列文虎克已开始步入中年,偶然得知透镜经过打磨后可以放大看到的物体,他就开始钻研起打磨透镜。尽管当时已经出现了复式显微镜的雏形,但列文虎克制造的透镜并没有采用那种结构。可能是他因为不懂拉丁语没法学习到其他透镜的制作工艺,也可能是他对自己制作的单镜极有自信(放大倍数达275倍)。


列文虎克从不肯透露他是如何制作透镜的,这肯定不是简单的“铁杵磨成针”,今天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 使用灼热的火焰加热玻璃棒的中间部分直至融化

· 把玻璃棒的两端拉向相反方向,拉成一条长且薄的玻璃丝

· 持续拉玻璃丝的两端,使得中间的熔融部分越来越薄,薄到破裂

· 将线的一端放回火焰中烤,直至那一端形成一个小玻璃球

译自www.famousscientists.org/antonie-van-leeuwenhoek


完成后还需要一些打磨,玻璃球越小放大倍数越高。


显微镜设计图


显微镜实物图


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带着这神奇的透镜,列文虎克开始了新世纪之旅。他捡回下水道里的水滴,下雨的水滴,地上的沙子,昆虫的尸体,动物的精液,血液,从不刷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他的镜下观察。


“一颗沙中有100万个微生物,而一滴水中能够寄生270万个微生物,他们在里面生长良好,还能活跃繁殖。”


“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角与角之间是平的……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这些小家伙几乎像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态运动……在人的口腔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他还为观察到的微生物描绘了大量图片。


图中描绘的是精子

“Animalcules”是列文虎克为他所观察到的微生物所取的名字


没想到列文虎克的绘画功力也如此深厚,这大概是他做布艺时画纸样时学会的吧。这样说来,最初做透镜的动机,也有可能是为了看清楚布匹的纹理。真是万万没想到的人生啊。


他的惊人发现通过友人传到了皇家科学院,尽管语言比较简陋,但详实的资料还是震惊了皇家科学院,不久就接纳列文虎克成为会员。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生从未拜访过皇家科学院。


列文虎克的后半生醉心于显微镜的制作与微生物的研究,他发现了细菌,详细描述了肌肉纤维和微血管中的血流。他一生制作了500多个透镜,写了560余封信件给皇家科学院,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交代家人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给皇家科学院。


292年前的今天,列文虎克逝世292周年,是为纪念。


如今我们已经有了数量繁多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也远远超越了列文虎克当年所能窥见的世界。显微镜已经能放大超过1500万倍,我们发现在人体中微生物数量多达数万亿,肠道微生物还被称为“人体第二套基因组”,与肥胖、糖尿病、肠炎等疾病相关。


点击了解>>>【史上最全】图解人体微生态系统


微生物从40亿年前开始存在,而三百余年前才被人类窥见,百年间可观察倍数就成百万倍发展,生物科技旋风般发展时,回望过去,让我们向那些为好奇心,为科研事业,付出大量时间,不懈追求的先驱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