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看好互联网金融下乡(深度好文)

 汉青的马甲 2015-08-27



  二十年前,我的父亲在一个老友的极力劝说下,实在拗不过去拿了5000块,买了朋友所在公司的股票,权当是人情。后来,这5000元变成了50万,成了我创业的启动资金。


  虽说那时炒股的人多,股民也热情,据说当时某交易所因为停电导致股民围堵、砸玻璃。可若横向放到全中国人的范围内,我父亲这样的幸运儿,想必是极少的。但如果从纵向,看时间历史的长轴,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如果我父亲当年足够未卜先知,先炒股,然后炒房地产,接着投资一个叫马化 腾的程序猿,然后再跟着马云开淘宝,或者再不济学点IT技术,开发一两套软件也成,如果他之后还能抱有乐观的心态,完全可以做一个微信或者微博大号,安静地做一个月入百万的段子手。


  如果是这样,那么作为我父亲的儿子,难以想象我的人生……大概就没王思聪什么事儿了吧。


  说是白日梦也好,说是事后诸葛、成功学糟粕也罢,假如你回到昨天,你也一定会想尽办法弄到两块钱买一注明天开的彩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必定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比如我为什么会看好“金融下乡”这种现象,以及肯定诸如像简理财那样肆无忌惮刷新金融形象下限,凭刷墙、刷牛来搏出位,做眼球的平台。


  农村理财产品市场究竟有多大?让人如此垂涎欲滴?几个有意思的数据可能会透露一些信息:


1、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

2、网民总量中的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679万人。

3、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9%,较2014年底增加800万人。


  整体趋势上,手机上网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并且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移动端集中;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助力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发展。


  曾经有农民企业家告诉过我,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逐渐摆脱自然灾害的桎梏,充实了农民的腰包,哪怕是种植利润最低最抗灾的玉米,收益也能达到40%。可他却说,农民并没有发家致富,他们需要的东西太多,起房子、娶媳妇、给父母养老送终,其中每一件事几乎至少需要一个年轻壮劳力在地里耗个3-5年。大量的财富被过早地被兑换成了固定资产,缺乏流通,缺乏增值。


  最后,加上政策方面对农村人口的偏斜和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互联网企业渴望开发农村市场、农村现状急需金融理财来盘活资金缺陷。三者构成供求与促动关系,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也许会有专业人士担心农民对金融游戏,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不了解,处于自我保护心态拒绝接受金融理财,这种顾虑其实大可不必。早在2007年,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就面向农民推送了一款理财产品,首日认购金额超过1200万,三天就卖完。转看这次简理财下乡刷墙、刷牛的“闹剧”版营销手段,不仅没有引起农民的反感,反而引发了农民好奇的心理,就这几天,在北京顺义周边的乡村已经初见成效。





  若说真有什么可以阻挡金融下乡,那必定是下乡金融企业本身。如果是像P2P那样,一年倒80%的“城里玩法”,估计金融下乡的推广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碍。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本人不看好P2P进入农村,但却支持并看好拥有金融产品代销资格的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诸如阿里金融、平安、简理财等。说一千道一万,能否在农民心中竖起信用可靠的大旗,以及能否提出适合农村理财市场的理财产品,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下乡成功的关键点。这次简理财的下乡阵仗风风火火,用刷墙、刷牛这种出位的形式,博到了足够多的眼球,但我更希望看到以后有更多的、融入了产品理念,以及金融投教概念的创意海报,而不是一味的求大、求扩散。


写在结尾


  一家专门靠给互联网企业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农村刷墙的公司,市值被估上千万,我们处在一个坏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想要,就要趁早,事后诸葛只是成功学的傀儡罢了。

来源:魔鬼经济学(Mgjrx2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