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施一公:我放弃一切回国做科研 ▏腔调

 汉青的马甲 2015-08-28

?▲发现世界的另一个可能

一刻 · 腔调

今天的主人公是清华教授施一公,最近他所带领的团队接连做出重大突破,成为诺奖热门人选,同时,近期施一公本人也被认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当年他义无反顾放弃普林斯顿的终身教职,回到母校清华,继续从事生物学研究,被誉为“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8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科学》周刊(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在前一天,施一公将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公示正在校内也被各大媒体曝光上发布。


著名癌症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评价说,“我个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


走上学术道路并不是理所当然


施一公先生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留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对于普通人而言,施一公走上研究道路并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显得是那么理所当然,但是真实的故事却并不是这么简单。


施一公先生曾谈到,自己大学毕业后,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结果阴差阳错间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留学的第一年,他情绪波动很大,无心念书,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


然而,命运的转折就在不经意间,博士第三年,施一公先生开始有些领会到科研的逻辑,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让施一公对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逐渐喜欢上了科研这条道路。




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施一公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3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4点以后;第二天9点左右又会准时回到实验室。当时他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区65街与第一大道路口附近,离纽约着名的中央公园很近,那里时有文化娱乐活动,但在纽约工作整整两年,施一公却从未迈进中央公园一步。


和一般励志故事中的情结一样,这样的努力和付出最终肯定是会有回报的。施一公成为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放弃一切回国做科研


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中,实验室的面积是最大的,科研基金也是系里最高的,5年的经费保守估计也在1000万美元以上。生活上就更不必说了,在普林斯顿,学校资助他购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他拥有1英亩的花园。一对龙凤胎儿女享受着美国快乐的幼儿园教育……

但是当时做出回国决定,施一公只用了一个晚上。2008年,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对他说:“清华急需人才,希望一公回国。”第二天,施一公就回复说,决定回国。2008年,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他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执教的职务,毅然回国工作。


施一公的辞职回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震动。2010年初,《纽约时报》在头版对施一公的回国进行了专门报道,探求原因。有朋友说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你现在豪情万丈,但用不了两年,就会被国内的大染缸染得看不出颜色。”


施一公回应说:“回国就是回家。我的意志很坚定,国内学术界的潜规则改变不了我几十年形成的人格和做事方式,两年后不会改,20年后也不会改……国内的科研环境目前并不比美国好,但将来的发展一定会比美国强。”短短5年,施一公先后把70多名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引回清华大学全职工作,同时他又在《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2篇论文。




2010年,一支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国际评估组来到清华,评估的结果是: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也有人说,如果不是回国,施一公先生或许只是一位只被大众知道姓名杰出华人科学家。但是在回国后一年也就是2009年,他的清华团队的科研成果就已经超过他在美国普林斯顿时团队的2006年最巅峰时的成果。


2013年,46岁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手中接过院士证书。这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终身教授终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于施一公先生的成果,不少国内外生物学家认为是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生物领域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施一公团队在剪接体领域所作出的突破后,有学者认为这一成果“具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潜质。”


相比“院士”二字,我更喜欢大家叫我“老师”


在当前中国大学的校园里,许多“大家”和“专家”实际上是很少或者是不参与教学活动的,他们也有足够的理由这样做——科研需要。


但是施一公却从不这样,在正常的科研和带研究生之外,他还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每年将近100个课时。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他曾说“现在的学生受物质主义的冲击太厉害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觉得做科研很酷,而不是赚钱很酷。”




2015年7月8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举行,施一公先生发表即席演讲《大学的意义》。他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来大学呢?我以为,是学做人。做人并不是一定要做我们觉得可望不可及的英雄模范,更不是要学八面玲珑会做人的那个“做人”,我觉得是学做一个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别人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大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帮你树立社会价值观、人生观,我觉得清华就是这样一所大学。”


施一公先生曾说,“相比院士二字,我更喜欢别人称我为老师,这是莫大的尊称。”他也是这样一位谦恭而伟岸的师者,激励那些年轻而积极向上的灵魂,并交给他们做人与做事的方法。

一刻live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发布

一刻LIVE

思想 | 价值 | 新知 | 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