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过后几种重要的猪场疫病之猪弓形虫病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七彩年华 2015-08-28

免责申明:本空间所有资料都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完毕后,尽快删除,尊重、支持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本微信服务平台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本平台立刻删除!


一、猪病介绍

  弓形虫又名弓形体、弓浆虫、毒浆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原虫,只能在活的有核细胞内生长繁殖。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暴发本病时,常可引起整个猪群发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

二、传播途径

  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咽、呼吸道、肠道、皮肤、胎盘侵入感染。病畜和带虫者的肉、内脏、血液、渗出液、排泄物均可能有弓形虫,多种昆虫、蚯蚓,可以传播卵囊,吸血昆虫和蜱等有可能传播本病。人、猴、狗、狼、沙狐、家兔、猫、猪、牛、山羊、骆驼、禽类等多种动物均能感染。7月至次年2月份高发。营养不良、受寒、内分泌失调、怀孕和泌乳都是易感因素。

三、临床症状

  3—5月龄的仔猪多呈急性发作,症状与猪瘟相似。潜伏期3—7天。

1.急性期

  体温40.5----41.5摄氏度,稽留持续3—10天或更长,食欲减少,精神沉郁,喜卧,鼻镜干,流水样鼻液,粪多干燥,呈暗红色或煤焦油样,稀粪少见,乳猪、断奶不久的仔猪排水样粪不恶臭,有的病猪粪便干稀交替,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眼结膜充血,在耳根、下肢、股内侧、下腹部可见紫红斑或间有小出血点,界限分明。有的病猪耳部上形成痂皮,甚至发生干性坏死,随病程病情发展,呼吸困难,行走摇晃,不能站立,卧地不起,体温下降死亡。怀孕猪流产或产出死胎,即使产出活仔,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吮奶,或为畸形怪胎,母猪在分娩后自愈。仔猪死亡率可达30—40%,甚至60%以上。

2.亚急性期

  体温升高,减食,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发病后10—14天产出抗体,虫体发育受到抑制,病情慢慢恢复。咳嗽及呼吸困难的恢复需一定的时间。如侵害脑部,发生癫痫样痉挛,后驱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等。有的病例失明。

3.慢性期

  外表看不到症状,生长受阻成僵猪,部分食欲不振,精神欠佳,间有间歇性下痢,后驱麻痹。

四、病理变化

  下肢、下腹、耳、尾部瘀血或发绀,口流泡沫,肛门血样粪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肺淡红或橙黄,有的缩小,有的膨大,表面有小出血点,膈叶,心叶可见不同间质水肿,有胶胨样物质,气管、支气管含有泡沫液体。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如粗绳索样,切面外翻多汁,肝门、肺门、颌下淋巴结肿大2—3倍,淡黄色。肝混浊肿胀,硬度增加,呈黄褐色,切面外翻,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胆囊肿大,粘膜有出血点和溃疡。脾肿大,有的萎缩,脾髓如泥状,肾呈黄褐色,表面见到针尖大出血点和坏死灶。胃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及溃疡,肠粘膜肥厚、潮红、糜烂和溃疡,空肠、结肠有点状、斑状出血,盲肠、结肠见小指大和中心凹陷溃疡,胸腹腔有黄色透明积液,也有的呈混浊。

五、临床诊断

  诊断弓形虫病在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上均有一定的特点,但仍不足以作为确诊的依据,结合实验室检查方可确诊。在临床诊断时,应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焦虫病等鉴别。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动物接种、涂片镜检(将可疑病畜或病尸的组织或体液涂片、压片或切片),补体结合反应、中和抗体试验、血球凝集试验或荧光抗体法等。

六、预防与治疗

  1.消毒除要做好常规环境消毒外,应特别注意手术器械及注射针头的消毒。

  2.保健对于弓形体最敏感的抗生素是磺胺类药物,在磺胺类抗生素中又以磺胺间甲氧嘧啶抗菌活性最强。推荐方案:每吨料中添加20%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1公斤,连用5天~10天,每月保健一次(母猪加倍量使用)。发生疫情时立即对全部猪群使用上述方案保健。

  3.免疫接种目前还没有可供使用的疫苗,只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4.加强平时饲养管理。使用营养全面而均衡的饲料,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猪场养猫,避免使用泔水喂猪。

  5.当猪出现弓形体病时立即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天一次,连注2天~3天。(资料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