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增速更值得重视的是动力变化

 老沈阅览 2015-08-28
比增速更值得重视的是动力变化
         刘世锦   2015/08/28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为此,思客特邀经济学家刘世锦深度解读“三期叠加”下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在之前的几期专访中,刘世锦针对房地产、人口红利、“互联网+”等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领域进行分析,为思客读者答疑解惑,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在本期中,刘世锦将畅谈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网友们进一步解读十三五规划下我国经济的总体布局及发展态势。


相比增速放缓,动力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思客:我们应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刘世锦:

  中国经济是从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回落,一直到目前,整个回落的过程还是继续的。针对这个回落的过程,不论是经济学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都有不同角度的讨论。但最近两年,各方的看法逐步统一,新常态的观点成为主流。在这个新常态之下,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在放缓。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度背后发生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


中国正在告别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思客:这种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具体是怎样表现的?

刘世锦:

  过去我们经常讲,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是有问题的,主要讲的就是:中国经济更多的依靠投资、依靠工业、依靠外需、依靠要素投入这四个方面。

  但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这样一种经济增长结构已经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性变化,我们现在的经济重心已经发生转移。例如,国民的整体消费大概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超过了投资,2013年时有所反复,到了2014年这个趋势已经被进一步确立。今年以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60%左右,服务业现在的比重也已经超过了工业。过去,出口每年要达到20%以上的增长,最近一两年有所减弱。今年上半年,出口基本已经接近零增长。

  要素投入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的变化。最近几年来,从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的人口总量是在持续下降的,大概每年减少二、三百万人。所以,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更多依靠消费、依靠服务业、依靠内需和依靠要素生产力提升来拉动。


投资和工业对中国经济依旧起关键性作用

思客:新常态下,各类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有何变化?

刘世锦: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变化。消费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作用和地位是在提升的,但如果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投资还是要起关键性的作用。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整个经济竞争力的基础还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出口,我们将来可能会稳定在5%-10%这样一个区间,跟过去相比已经明显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在下降。因为现在这个基数已经很大了,即使外贸的增长速度放缓,我们现在对外贸易的总量在全世界来讲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引进外资可提供转型创新的稀缺要素

思客:您如何看待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关系?

刘世锦: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是进入了对外投资的快速上升期。但对外投资增加、增长速度提升,只是一个方面。引进外资对中国来讲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还要通过对外开放后的进口来引进外资和整个经济转型中需要的设备、技术、组织管理、商业模式、品牌以及其他的一些体制、机制等外部要素来拉动经济。这些对中国而言,还是相当重要的。

  总体来讲,中国国内的资本已经不稀缺了,实际上是资本过剩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引进外资?这完全是为了引进我们国内对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所需要的一些要素,也就是我们国内还稀缺的要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