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灵藏阁 2015-08-28
    1、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1983年,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oward Gardner)发表了名为《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著作。在这本著作里,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人类智力的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该理论在当时便受到美国和很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好评,到现在依然有其广泛的影响力,很多的学校和教师都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都获得显著的成效。
    1993年他在《多元智能》一书中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今天,该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支持,拓宽了素质教育实践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不同组合表现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其发展潜能也不同,从“潜能”和“素质”相互关联出发,遵从个体发展的规律,在发现学生语文学科具备知识潜能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潜能,发现和开发学生所具有的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发现的智能强项,发现人才,转变传统教育下的所谓“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功。
    2、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
    在加德纳之前,很多学者做过智能研究,如斯皮尔曼、桑代克、吉尔福特、斯腾伯格等人。除此之外,多元智能理论产生并引起轰动,还有其特殊背景。
    2.1新的国际形势带给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初露端倪,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演化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同时,世界经济由衰退走向复苏和繁荣,给教育重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迫切要求被提出,并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最直接的和深层次的动力。
    2.2 人们对传统智力观及成绩测验的质疑与批判
    1905 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首创智力测验,将智力量化。从此智力测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用智商来衡量一个人智力的高低,进而判断其成就的大小。然而传统的智力观和成绩测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整个70 年代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开始了反思。传统的智力观不适应人的全面发展是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
    2.3 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
    神经心理学、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证明大脑中各种智能的存在。这些证据构成了对多元智能理论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4 美国教育追求民主化和机会均等的社会文化
    这种社会文化宣扬让所有的儿童都有平等的入学机会,为每个儿童提供使其天赋得以充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
    2.5 加德纳本人的经历
    他在博士学习阶段接触到神经学研究,并为之着迷,开始努力去弄清楚大脑中人类各种能力的组织结构。同时,他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零点项目”的主持人之一,该项目小组在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1979 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人类潜能研究”项目,多元智能的研究项目由此而来。
    3、 多元智能理论的学术观点
    3.1 智能的本质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智能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经历十几年的潜心研究与思考之后,在1999 年出版的《智能的重组:21 世纪的多元智能》一书中,加德纳将智能的定义修改为“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智能新定义不仅是词语上发生了变化。新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特性并将智能看作是一种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特定文化环境和教育下可能被激活,付诸实践继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3.2 多元智能的结构
    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人至少存在七种基本智能。在后来的研究反思中,他又讨论了其他智能存在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涉及前面七种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智能:
    (1)语言智能。它与对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实现一定目标的能力有关。作家、诗人、记者、律师、演说家、新闻播音员等都显示出高度的语言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它是涉及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调查问题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等都显示出很强的逻辑- 数学智能。
    (3)空间智能。它是指能够认识、操作广阔空间中的物体(如航海家、飞行员)和一定有限领域内的物体(如雕塑家、画家、建筑师等)或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能。它是使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来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都是这方面的例证。
    (5)音乐智能。它包含表演能力、创作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或是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包括作曲家、指挥家、乐师、音乐评论家、制造乐器者、演唱家和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
    (6)人际智能。它是指一个人理解他人目的、动机和愿望并最终与他人一起有效工作的能力。也被定义为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教师、演员等是最好的例证。
    (7)自我认识智能。它涉及认识自我的能力、拥有个人的有效工作模式并据此调整自己生活的能力。还被定义为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神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拥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例证。
    3.3 多元智能的理论特色
    多元智能的核心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在于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智能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尊重学生的智能特征并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智能。多元智能教学给予学生充分选择适合自己智能学习风格路径的权力。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挑战及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智能的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就主要方面来看,人类有七种主要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项智能仍可以再细分。人类的认知本领需利用一组能力、才能或心理技能(即智能)来描述,而个体智能的差异在于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的不同。个体所具备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并无优劣之分。七种智能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则将语言与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核心位置,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智能多元承认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并且认为,从这种学校教育中走出的学生在事业上将会更投入、更富有竞争力。笔者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语文课课堂改革时,首先要求所教班级的学生对自己的强势智力进行自我评价,结果发现有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无法评价自己的强势智力;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自我智力的评价仅限于数理智力和语言智力;有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智力低下;有些在文艺、体育、绘画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强势智慧。而多元智能理论内容的重大意义在于让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智能的丰富多彩。
    (2)提出了智能的文化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能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脱离一定的文化背景,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智能所具有的情景性。多元智能理论一方面强调生物本能,另一方面也强调生物本能必须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语言为例,语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技能,但在一种文化中可能以写作的方式出现,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以演讲的形式出现,在第三种文化里说不定就是颠倒字母的文字游戏。因此,智能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评价才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与传统的智能理论具有明显的区别。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或能力,智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从测试分数中推断出来,而与个体的文化经历没有关系。
    (3)揭示了智能的发展轨迹。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来源于原生的模仿能力。如音乐智能中分辨音高的能力,空间智能中辨认三维空间的能力等。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智能通过符号系统来表现,如语言智能通过句子和故事表达,音乐智能通过唱歌这一阶段,儿童对各种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反映出其各种智能的潜力。随着智能的发展,每中智能及其符号系统将由第二级的符号系统即数学公式、地图、字母、乐谱等来代表。第二符号系统是个体在接受正规教育时学会的。到了成人阶段,智能则通过对理想职业和业余爱好的追求来表现的。多元智能理论反对过早确定儿童的发展方向。由于智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而在智能的评估与开发过程中,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3.4 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要点
    (1)每个人的多元智能都以独特、复杂的方式共同地发挥作用。一些人看起来在所有智能方面或大部分的智能方面处于高水平,如歌德,既是诗人、政治家、哲学家,又是科学家、自然观察家。但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领域展现创意,如钱钟书虽然具有极高的语言天赋和才能,但在逻辑- 数学方面却几乎一窍不通。多数人在一两种智能上有出色的表现,其余智能处于中间水平。教育要关注这种差异性。
    (2)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利于培养某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这一智能的发展上取得显著效果。所以要创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通过开发多种类型的智能,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潜能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甚至生理等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3)加德纳指出多元智能理论不涉及个性、品格、意志、道德、动机等心理学构造,并与任何道德规范或价值观无关。每种智能都可以用于行善或作恶。如,希特勒和甘地都有高超的语言和人际智能,但他们应用其智能的方式却有天壤之别。
    (4)智能类型是开放的。加德纳谨慎地指出,人类智能不应局限于这几种类型。他相信,相对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准确地描绘人类能力的面貌。
    3.5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方法
    (1)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的核心思想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目前学生评价存在功能异化、内容片面、形式单一、评价结果解释不当等诸多弊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评价方法的单一化。教育界关于促进学生评价方法合理化的建议颇多,但始终没有一个可操作的具体模式。多元智能理论为找到一个较为完备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提供了全新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语言、逻辑、空间、运觉、节奏、交际、自省共七种相对独立又同等重要的智能”。该理论承认“个体智能受环境、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适用于学校教育情境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各种智能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为量化评价方法提供了可能性。
    (2)多元化学生评价的量化考核
    学生评价的一个终极难题是找到一种既能客观评价学生特点又易于横向比较的量化标准。以下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框架设计的一种量化考核评价方法,暂时称为“多元评价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评价方法中,评价主体是老师,评价客体是学生,评价对象是学生在课程中应体现的各方面能力。评价主体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分别评估得到对评价客体的最终结论,并且结论是复合的,以一幅网状的图表述。如图1:

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研究,各种智能是多维度、独立体现的。当老师对某个学生进行了评价时,先将其各方面能力分别评价,再在相应轴线上做出标记,最后将所有标记依次连接起来,如图2:

    由于每个人在不同的智能方面有不同表现,所以几乎没有学生会得到解决和别人一样的评价结果。这个评价结果又能满足学生之间横向比较的需要—程控原点封闭部分的面积越大表示学生综合能力越强。
这种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法,不仅改变了学生评价的表述形式,更重要的是理顺评价目的、规范评价内容,甚至是控制整个评价过程。使得学生的智能能得到合理而不死板的评价和分析。
    4、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建设性思考
    (1)创设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情景适宜的环境可以促进脑的发展和人的学习,不良的环境则会损伤人们的脑和阻碍学习。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中尽量创建适宜的教学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可以分小组利用几台作为实验用的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计算机的部件识别与整机的组装、测试,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习内容,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力和人际关系智力等;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图片处理、绘画、多媒体作品创作等,使其空间智力、音乐智力等多种智能得以发展;学生还可利用网上交流工具( 如BBS、聊天室、E-mail 等)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对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
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
    (2)为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发展需要有关这一智力领域的媒介或材料辅助。即多元智能的发展需要丰富、适当的学习资源作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这门课中,关于硬件方面的知识,应尽量提供实物进行教学,如讲解扫描仪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时,可提供扫描仪实物及其图片、文字说明等。另外,由于这门课程会涉及到让学生动手去学、去做,这样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带有网络通讯及其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环境。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正好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信息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过程的交互性等特点,其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均采用超文本链接技术,以网状的结构非线性地组织和管理学习内容。借助Internet 提供的各类搜索引擎,我们可以迅速地检索到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料。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特征提供适应性的学习内容,将多元智能与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运用其优势智能发展弱势智能,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资源和便利。(3)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样的一门课程,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智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创设各种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的视听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组合,使学生可以利用各自的智力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
    (4)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加德纳将评估定义为“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这种评估过程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另一个目的则是为除学生以外的其他人提供有用的资料。加德纳认为评估应是自然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学年学习结束时强制“外加”的内容。评估应该是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简单、自然、轻松
地进行。在终结性评估中,可以采取统一考试的形式。最终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情境化评估、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最后得出一个对所有学生都合理的评价结果,并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的档案资料返还于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智能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去努力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
    5.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及其评价
    5.1 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1)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好评,并成为众多国家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如,我国的新课程改革。
    (2)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仅在美国就有上百所“多元智能学校”或“加德纳学校”。这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学校也报告了激动人心的结果。如,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有了更积极的表现等。在我国以此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实践活动也已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3)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显著。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多元智能持续被众多学术著作、论文、教科书、网站等载体提及。在我国教育图书市场上贯以“多元智能(力)”字样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仅翻译作品或诠释性作品就不下几十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实践中的多元智能理论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译丛———多元智能教与学系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等。另外,国内一些研究者也发表了相关专著。如夏惠贤及著作《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
    5.2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
    5.2.1 积极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顺应时代要求,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冲破了当时传统单一的智力模式;它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人道的评估体系,为进一步认识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有力的理论依据;它为学校教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整合,建立多元智能学习中心等;它利于营造一种激活个人潜能的文化环境,如创造一个视觉化的学习环境、适当改变座位安排,以激活学生空间智能。
    5.2.2 消极评价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充分的实证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加德纳混淆了才能(talent)、能力(ability)和智能(intelligence)等概念,对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记忆没有进行解释;它与某些智力理论在本质上极为相似而不具创新;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质疑,包括多元智能理论从人类到其他物种甚至人工智能领域的推广、多元智能理论当前及未来的理论价值、研究方向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于实践易产生忽视基础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表面化、评价难以操作等问题。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8.
[2]成长群.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研究生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9(7).
[3] 王福海.多元智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7:22 (7).
[4]牛佳.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学生评价方法.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5).
[5]孙小利,孙枫梅.多元智能理论综述.科教文汇,2009(8).
[6]张银河.浅论多元智能理论观下的学生评价.科技信息.
[7]韩丽萍.大学英语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8]田雯.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
[9]霍力岩,赵清梅.《多元智力的评价观及其对学生发展的评价的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2005(4).
[10]张家勇.《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高教发展的启示》.《江苏高教》2003(3).
[11]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
1版.
[12]郭福昌,王长沛主编.《多元智能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1版.
[13]张桂春.《多元智力理论与教育评价》.《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
2001年第11期.
[14]田琳.论多元智能理论当中内省智能的特殊作用.科教文汇.2009.12.
[15]祁园园.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8(8):156-157.

附:多元智能测试
http://www./bgfl/custom/resources_ftp/client_ftp/ks3/ict/multiple_int/index.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