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坎农神经失调定律在慢性疼痛临床中的应用

 山东中医竹林 2015-08-28
坎农神经失调定律在慢性疼痛临床中的应用
 坎农神经失调定律在慢性疼痛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坎农定律与慢性疼痛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介绍坎农与罗森布吕思神经定律在疼痛诊断治疗以及针刀、银质针、浮针、埋线、皮内针、针灸及按摩中的重要地位。结论:利用坎农定律来指导慢性疼痛的治疗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同仁参考。

关键词:坎农与罗森布吕思神经失调定律   及筋膜触发点  椎旁肌

疼痛是与生俱来的。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人们始终在与疼痛斗争,对疼痛的认识、镇痛方法和机制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其实,最困扰病人和使医生头痛的疼痛不是一般的急性疼痛,而是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症是个什么样的病症呢?目前对其说法是众说纷纭。诸如:外伤、炎症、肿瘤、劳损、精神压力、神经疾病、脊柱相关疾病等等病因引起。具体病人有着不同的临床症状。目前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可谓层出不穷如各种针法手法但是对慢性疼痛治疗的疗效却不尽人意,现在介绍一种可以指导慢性疼痛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新思路即坎农与罗森布吕思神经失调定律。

坎农与罗森布吕思的神经失调定律:在一连串输出神经元内,当其中一个神经元被破坏,在孤立的结构或一些结构中会出现对化学试剂的超敏反应,而这种过敏又以直接失去神经支配的部位为最大。

换句话说,当一条神经的功能受阻(神经疾病),他会变得过敏,并有反常行为。这条定律是基本的和普遍的,可是这条定律还不为人们所熟知和相信。

坎农与罗森布吕思确认过四类过敏:反应程度不变,但时间拖长了(反应过长); 刺激作用力比正常时候降低了(敏感过度); 减少刺激亦可以产生正常程度的反应(过敏增加); 组织的反应能力增大(反应过度)。

他们还表示,超过敏可以在身体多种不同的结构内发生,包括骨骼肌、平滑肌、脊椎神经元、交感神经节、肾上腺、甚至脑细胞。此外他们表示,神经支配失调的结构,对很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包括伸张和压迫),会作出过度的反应。在产生过敏的所有结构中,最重要的和普遍的是横纹肌。除了肌肉有疼痛和容易受触痛外,还可以增加肌肉的紧张使肌肉缩短。转过来缩短了的肌肉,又会毫不留情地紧拉不同地结构,起多种疼痛症状。肌肉缩短是神经疾病原因引起肌筋膜痛地关键。换言之,没有肌肉缩短,就不会有肌筋膜疼痛。

肌肉缩短即肌筋膜功能障碍的原因:姿势不平衡、生活习惯、应激、遗传性姿势不良、围产期损伤、情绪因素、特殊工作反复拉伸或牵拉、关节活动少或活动过量,风湿性改变,创伤、炎症反应,关节制动,代谢障碍,饮食不合理(维生素缺乏)等。

以上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及心理学原因都可以导致肌肉缩短即肌筋膜功能障碍,它的发生发生过程首先是机体功能障碍导致肌肉张力增加、从而导致对代谢废物的清除能力降低,组织氧供减少,最终导致肌肉缺血局部水肿疼痛,这种疼痛又加重肌肉局部张力增加,导致炎症局部敏感性增加,同时又可以导致同脊髓节段的椎旁肌敏感性增加,由于筋膜组织的张力增加影响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障碍使肌肉组织纤维化肌肉变短,肌肉变短使得肌腱张力增加导致骨膜疼痛,继而导致关节的功能障碍和筋膜的改变。脊椎旁肌肉的缩短,压迫椎盘,使椎间盘突出引起椎孔变窄,直接或间接地刺激神经根,出现神经根性症状,出现同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筋膜组织疼痛、过度敏感,进一步又加重了外周肌筋膜组织的紧张性形成新的肌筋膜触发点,椎旁肌的缩短使脊柱变得僵硬最终形成脊柱僵硬症。

脊椎僵硬症的发生机理:脊椎僵硬症的发生是由于脊柱的局部稳定肌缩短挛缩所导致。局部稳定性肌群(多裂肌和回旋肌),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在于提供各脊椎椎体间的节段性稳定能力,并可以使脊柱维持在中位区域的范围内。加上有精密的动作控制,故此系统为维持脊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整体稳定性肌群,其收缩时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脊椎的动作方向,并产生较大的动作力矩,因此可借此对抗平衡冲击于脊椎的外力,为维持脊椎稳定的第二道防线。
二者的区别在于:局部稳定肌位于深层,紧贴关节,I型纤维含量大,耐力活动时激活,收缩与关节活动方向无关,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整体稳定肌位于浅层,II型纤维含量大,暴发性活动时激活,收缩与关节活动方向有关,优先募集。总而言之,局部稳定性肌擅长长时间收缩以稳定脊柱,而整体稳定肌尽管力量大于局部稳定肌,其收缩为时相性收缩。当局部稳定肌失活,为维持脊柱稳定,整体稳定肌不得不长时间收缩时,将产生整体稳定肌的待谢产物堆积与劳损。

我们可以设想电线杆上的几根固定或稳定拉线,如果其中一根失去张力或拉力,那么其它根的拉线就会不得不接受更大的拉力和应力。如果它们还有感觉,在电线杆到下以前,它们决对会叫痛。运动系统的情况与电线杆的情况一样,骨骼是被韧带连接的电杆,也需要拉线来稳定;但是不同的是这个骨骼电杆还有需要活动的关节连接;但是电线杆的拉线只能起稳定电杆直立的功能,而不需要活动关节。为了活动关节,骨骼电杆通过骨骼肌作为拉线。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骨骼肌代替拉线需要提供两种功能,一是稳定关节的位置,同时要活动关节。也就是说,一部分骨骼肌在运动时,要以稳定功能为主,另一部分骨骼肌要以运动功能为主;而且彼此间还需要在神经运动控制下才能这种协调运动。因此,无论任何一种运动都需要机体在良好的位置稳定下才能有最有效的运动。这个假设如果引入到慢性骨骼肌疼痛或运动系统疼痛之中,考虑是一种运动控制机能的失调,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运动系统的疼痛是疼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患。换句话说,一旦一束或一块肌肉因损伤造成无力、张力过大或痉挛,就会引起其它肌肉应力增加、减低或本体感受改变,形成肌筋膜的疼痛触发点,从而引起各个关节的疼痛;长期如此,会改变中枢运动控制的机能,加重神经肌系统的控制失调,本体感受功能受抑制,以致活动肌和稳定肌的功能错位,造成受损肌的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引起慢性运动系统疼痛而形成脊柱僵硬症。

有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只要解除了肌肉缩短便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稳定性便可以根除慢性疼痛。所以我们的疼痛医生目标便有了那就是去除过敏结构的过敏性,恢复肌筋膜正常的活动和功能

 解除肌肉缩短  其结果能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肌肉缩短是引起肌肉和骨骼疼痛的主要原因,解除肌肉缩短,便成为治疗的主要部分。  

 消除脊椎疼痛源  局部的疼痛位(如网球肘)用针刺疼痛部往往可以缓解。但是,当慢性疼痛的起因是神经根病时,缩短的脊椎旁肌肉压迫神经根引起的脊椎神经痛,也定治疗。

 治疗点的选择   把针刺入肌肉的任何部分都会令肌肉放松,缩短了的肌肉放松一般会导致主观疼痛的缓解。但是最见效的部位是那些敏感点即肌筋膜触发点,这些点很多时候,与传统的针灸位同位,其中二者完全一致或基本完全一致达76%,另有14%也有部分一致。如果是慢性疼痛只治疗疼痛的周围肌肉是不够的,如果疼痛是在相同分节水平上压迫神经根的脊椎旁肌肉缩短所引起,这种治疗就会失败。对付神经根病引起的难治性疼痛,需要有前后两个分支神经支持的同神经肌肉内的容易触痛的肌肉带。例如膝关节疼痛,易触痛的肌肉带条可以发生在股四头肌以及同一分节水平脊椎旁肌肉中(例如L1~L4.

     慢性疼痛病人在挛缩的肌肉没有纤维性(甚至骨化)病变时,用针刺激肌肉及肌腱的部位就可以有效地治疗。而那些有纤维性(甚至骨化)病变的肌肉,可以用一些较粗的针灸针或针刀和刃针来进行治疗就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其实在现在疼痛临床常用的从最小的皮内针依次到比较大的干针、圆利针、针刀、浮针、银质针、一直到最大的松筋针当中都是在给过敏的组织在做脱敏治疗,只不过刺激量不同而已,只要给予了一定的刺激量都会使缩短的肌肉恢复原来的生理特性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使得慢性疼痛不再是棘手的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