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杨过与小龙女的分分合合!

 ww18 2015-08-28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这句话的出处,实在无可稽考了,应该是汉代的一位著名人物,如果您知道不妨告诉我,不胜感激。我们常说造化弄人,命中注定,或者说人不能与命争,若说有点儿悲观主义色彩,但许许多多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很难说清是偶然是必然,于是也就有了命运说、宿命说。
如果小龙女的前三次离开有自身原因,有杨过的原因,有单方面感情的原因,也有双方感情的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原因,那么这四次离开,就完全是造化弄人,命运多舛了。小龙女第三次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她认为杨过要娶郭芙为妻,小龙女与郭芙相比,除了清纯以外,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因为书中所说,郭芙也就美貌比小龙女稍差,但郭芙的江湖的地位很高呀,大侠郭靖、丐帮帮主黄蓉之女,东邪黄药师外孙女,洪七公的徒孙,而小龙女虽是林朝英的弟子,除辈份较高之外,其他一无所有。再加上意外失身于尹志平,这怎能不让小龙女灰心丧气,妄自菲薄呢?杨过呢,眼下可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少年英侠,程英、陆无双、完颜萍、郭芙,以至后来的郭襄无一不为其倾倒,更加反衬出小龙女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金庸先生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设计,那就是“断臂英雄”,他充分利用了郭芙的缺点,骄生惯养,急躁、愚蠢、不知轻重和没有分寸,其实郭芙更多的是继承了郭靖与黄蓉二人的缺点。年轻的黄蓉给读者的印象是智计百出、聪明绝顶,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黄蓉猜忌穆念慈,记恨丘处机,对欧阳克更是残酷绝情,毫无人性,只不过读者更容易宽容她罢了,所以才有后来黄蓉对杨过的百般猜忌与不放心,中年的黄蓉就让读者不那么愉快了。应该说郭芙准确的继承的郭、黄二人的缺点。所以,当杨过从郭芙那里知道小龙女意外失身,而打了郭芙一巴掌的时候,才有郭芙因爱而愧、因愧而恼、进而怒斩杨过一臂。对郭芙的描写更符合青年人的特点,冲动、急躁、感情用事,缺乏理性,也因此更容易犯错误。郭芙的一剑彻底砍断了与杨过之间发展感情的任何可能,也拉平了杨过与小龙女,失贞玉女与断臂英雄,是完美中的遗憾,还是遗憾中的完美?金庸大师用他所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天下不如意之事常居十之八九”,完美的结果可以人们追求的目标,但不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样说,是不是太过功利?是的,的确是有些功利色彩的,试想现实中有纯粹的爱情吗?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已经惊天动地,他们的经历也是非比寻常的,但我们的生活中,能有多少经历像他们这样的爱情经历?就是这样,金庸先生似乎也并不想把他们写成完美的爱情和纯粹的爱情,因为如果这样写不仅会缺乏人文深度,而且也会大大降低故事的真实性,正如“维纳斯之美源于其缺憾”。
这是怎样的一对苦命人呀!失贞、断臂只是他们苦厄命运的开始,接下来的故事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但他们已经接受了彼此的灵魂。“自从他们在古墓中共处,……那时不知道这是为了情爱,杨过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才知道,决不能没有了对方而再活着,对方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过百倍千倍。”每一对互相爱恋的男女都会这样想。可是只有真正深情之人,那些天生具有至性至情之人,这样的两个男女碰在一起,互相爱上了,他们才会真正的爱惜对方,远胜于爱惜自己。



“有道是‘旁若无人’,杨过和小龙女……将所有强敌全都视如无物,那才真是旁若无人了。爱到极处,不但粪士王候,天下的富贵荣华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生死大事也视作等闲。……比之那铭心刻骨之爱,死又算得甚么?……小龙女身负重伤,杨过又只剩一臂,决不能再起而抗拒,但两人互相的缠绵爱怜之中,自然而然有一股凛然之气,有一份无畏的刚勇,令人不敢轻侮。”之后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每当事情像好的方面发展的时候,总会出现出人意料的变化。杨龙二人力战九大高手后,又与全真七子发生冲突,还有李莫愁于其间夹缠不清,更有那个蠢蛋郭芙给了小龙女致命的一针,这一对至情至性的人,夹在正邪两股力量中间,面对来自双方的压力,怎能不《劫难重重》、《离合无常》?
终于两人走向了痛苦的极致,小龙女重伤不治,杨过也决定殉情而终,两都不能割舍对方。这也就切入了小说的主题,“情为何物”,叫人生死相许,杨过抛弃了半枚灵丹,不愿独活世上,小龙女为保杨过一线生机,独自跳崖,两人的做法让人感伤,令人敬佩。其后十六年生死两茫茫,杨过的爱情却始终未变,最终选择跳崖,却意外发现了小龙女,从而曲终人谐。如果说这是一部爱情传奇,倒不如说是一个关于情感补偿的故事。



金庸先生向我们展示了造物主的神奇力量,为杨龙二人设计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不幸,小说的结尾有所病诟,不得不说。试想以杨过的聪明才智,连黄蓉都不能猜透,最后怎能就轻易相信了,小龙女是被南海神尼带走了?而且坚守了十六年的等待,而不去试图寻找小龙女?小龙女在深潭谷底伤好后,为什么不出来寻找杨过?这显然是金庸先生的人为设计,为了设计杨过十六年跳崖之举,为了把绝情谷做为精神上的“雁丘”。最终杨过与小龙女的团圆也落入了“大团圆”结局的俗套,显然是为了迎合读者们的心理,我认为这种结尾并不可取,或许杨过当时就跳崖更有震撼效果,但这无疑会对青年人起对反面作用。所以作者又用十六年使杨过变得成熟,列入“侠之大者”,最终成为“五绝”中的西狂,这部分内容过于穿凿,不可取。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人生而痛苦,犹如铜入炼炉,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能做到的就是好好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除此有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